APP下载

老年性核性白内障患者2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改变分析

2017-11-02薛永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脉络膜老年性眼压

薛永杰

(巨野县大谢集镇中心卫生院,山东 菏泽 274928)

老年性核性白内障患者2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改变分析

薛永杰

(巨野县大谢集镇中心卫生院,山东 菏泽 274928)

目的探究老年性核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核性白内障患者21例(34只眼)当成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黄斑区深部增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检查、眼压检查以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改变情况,比对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改变情况。结果 经过检查后,患者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逐步升高、眼压逐步下降,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老年性核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会逐渐升高,与多种生理因素有关。

老年性核性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核性白内障是指因人体缺乏微量元素、维生素,或者受缺氧、紫外线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白内障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群,临床通常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为检查患者术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改变情况,可利用深部增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该技术可获取清晰的脉络膜图像[1],进而精准测量脉络膜厚度。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老年性核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改变情况,数据报告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核性白内障患者21例(34只眼)当成研究对象其中男10例,共16只眼;女11例,共18只眼,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67.64±2.61)岁。排除标准:①青光眼病史患者;②有眼部手术病史、近视超过-3.0或远视超过+3.0的患者;③有系统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单纯核性白内障患者;②实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③均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术前眼部检查:对患者进行电脑验光、散瞳后的眼底检查、眼压、最佳矫正视力、眼轴测量[2]。

手术方式:患者确定手术后,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行表面麻醉。取透明角膜切口3.0 mm,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完成手术后用水密自闭切口,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涂抹,一天4次,每周逐渐减少1次;羟甲基纤维素,一天4次,药物均使用1个月。

术后眼部检查:检查眼压、用深部增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检查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改变情况。SFC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测量选择1名操作熟练的医师进行,图像进行3次测量,取结果平均值作为最终值。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IOP)、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改变情况(SFCT)。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SFCT增加至(221.82±31.25)μm,IOP降低至(13.22±1.51)mmHg,与治疗前相比,数据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治疗前后SFCT、IOP对比(±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SFCT、IOP对比(±s)

组别 n SFCT(μm) IOP(mmHg)治疗前 34 (210.68±22.67) (15.25±1.36)治疗后 34 (221.82±31.25) (13.22±1.51)

3 讨 论

根据临床调查显示,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角膜厚度、眼压、年龄等多种生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同时,研究白内障患者脉络膜厚度中还发现,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脉络膜厚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老年性核性白内障本身分级与其并无明显相关性,不同的研究结果会对脉络膜厚度产生干扰,进而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以老年性白内障作为对象,且利用深部增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设置固定检查时间,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

研究结果证明,患者术后SFCT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在术后1个月的增加量最多,造成此现象的基本机制仍未明确,临床认为其与术后患者前列腺素、促炎症细胞因子有关,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损伤,可引发释放房水前列腺素,最终会损害血-房水屏障[3],导致房水中聚集炎症介质,如免疫复合物、细胞因子等,并经由玻璃体扩散到视网膜,易出现血-视网膜屏障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出现的炎症反应无法全面解释SFCT术后6个月仍未能恢复正常的现象,研究学者发现通过较强光线可参与到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并对其产生长远影响,该影响机制与术后AMD等有关,但该结果仍有待考究。

综上所述,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老年性核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会逐渐升高,与患者术前SFCT、年龄等有着一定关系,临床应制定更加可行的筛选标准,利用针对性检查技术,从而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1] 陈晓勇,蔡宏媛,王 薇,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行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对角膜散光的影响[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3):252-255.

[2] 王金铎,曹向荣,付学玲,等.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干预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6,34(1):24-26.

[3] 赵庆一,陆 寒,张 宇,等.白内障乳化术前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7,39(7):1008-1010,1013.

更正声明

本刊2016年49期第9796页码刊载的文章《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体会》作者为孙丽、董琦,单位应为:(淄博万杰肿瘤医院骨科,山东 淄博 255213)

特此更正!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R776.1

B

ISSN.2095-8242.2017.46.8977.0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脉络膜老年性眼压
中老年高度近视患者黄斑部脉络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值得关注的肥厚型脉络膜病变△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穴位贴敷治老年性尿失禁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