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中的语文文化
2017-11-01夏丽红
大语文学习环境的构建沟通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了学习渠道。节假日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向社区参观游览写随笔、写调查报告,编自编书,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生的语文学习触角伸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反过来,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富生活气息。
课堂教学是学科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本是学科知识的主要载体。但都不是唯一。课堂之外有万水千山,课本之外有万紫千红。语文是母语课程,母语的特点更决定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据此,我们提出课外实践活动语文化——营造语文学习的蓝天碧海。
所谓实践活动语文化是指语文教师要把学生的课外生活纳入语文的视野,以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宗旨精心组织各类姓“语”的实践活动。使枯燥、乏味的语文精彩纷呈、魅力四射。
一、结合班级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环境,也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而且班主任大多都是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将班级教育活动与语文实践合二为一,收到一举两得之效。如选举班干部进行竞职演说,班会活动,让学生轮流当主持人,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填写班级日志,开班会写发言稿,当班会记录人等,班级的实践活动,既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语文观念的过程,培養学生无处不语文的严谨的语文表达习惯。新老师上课致欢迎词,新年联欢会节目写主持串词,拟通知、海报,犯错误写“思想说明书”等体现了语文的学科特点。
二、结合学校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大型活动前后,组织学生拟写活动方案、活动简讯、活动感悟等等,同样彰显着语文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学校运动会,这种活动历时长,体现语文学习的方面较多,如运动会开幕式的横幅的简洁性号召力、校长发言稿的写作角度、运动员代表发言稿的语言风格、各代表队介绍的表达方式等等。除了对运动会开幕式语言的倾听甄别,运动会期间对运动员呐喊助威的优秀稿件撰写,各班级稿件汇总比较等等都体现着语文学习。其他的如听领导讲话、做专题报告时,边听边作笔记,学习优美词语和生动的语言。为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文学社投稿。定期组织演讲会、辩论会、读书报告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这样把语文实践活动的天地拓展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结合家庭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家庭,语文如约而至,回到家与父母的对话,饱含着语文的素养。与父母一起看“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实际交流的是语文的点点滴滴。教师还可以利用近期播放的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指导学生进行“影视语文学习”:⑴组织影视作品讨论,增强积极影响,批判消极因素,提高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讨论领悟影视表现手法与语文的相通、相似之处,使之向语文能力迁移。指导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学习语言,丰富词汇,发展思维能力。(2)指导学生收看“电视散文”、“科技博览”、“实话实说”等精品栏目,写收视笔记。
四、结合社会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等同。语文教师在单元综合性学习作业布置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同时推敲语言,运用语言写作、交流、表达,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引发学生由社会现象到社会本质的的思考,从而引发学生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形成。如对生活中街边小摊贩的观察、思考,引发学生对民生的思考;对招牌、标语和广告中的用语、用字现象的分析,引发学生对文字的敬畏;组织学生对街道、楼梯等小广告的清除,引发学生对街巷文化、文明的思考,思考学生所肩负的文化使命;对社区绿化带与停车位之间的转换现象,看清社区文化的任重道远。当然,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厂矿企业进行参观、调察、采访感受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学会搜集、分析综合归纳材料。这些都可以达到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避免了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语文教学如果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语文的外延乃至精神生命将是苍白的,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身边资源活学语文,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夏丽红,山东威海市环翠区教研中心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