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开发教材,催生有效教学

2017-11-01成志新

文理导航 2017年28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有效教学

成志新

【摘 要】教师对教材的开发与专家学者对教材的开发、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相比而言都是有本质区别的,它是教师与学生的智慧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学生个性与潜能、教材潜在性、教师专业能力都能在教材的深度开发中得到展现。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材深度开发;有效教学

高中政治教师必须首先建立在自身拥有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对教材展开深度的开发,不过教材开发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可能发展的水平,这是课堂教学重要的前沿阵地。教师对教材的开发与专家学者对教材的开发、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相比而言都是有本质区别的,它是教学实践者所进行的一种独立活动。结合教师与学生智慧的教材“深度开发”尤其富有创造性,学生个性与潜能、教材潜在性、教师专业能力都能在教材的深度开发中得到展现。

一、深度开发的内涵

高中政治教材的“深度开发”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探究与挖掘,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基础、经验、兴趣以及特长对教材知识进行发现、认知、挖掘与开发始终离不开教师有意义的指导。分析、理解、记忆、诠释、改造、重组、拓展、补充、批判以及创造等等对教材的深入研析都是深度开发高中政治教材的有效形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是政治教材知识拓展运用中常见。

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生活是高中政治教材深度开发中两个缺一不可的层面。它对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都提出了具体的内在要求。

教材的“深度开发”与我们所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开发并不是同一个行为。根据教学实际在备课时进行内容的选择、删减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意义上的“二次开发”。对教材的“深度开发”应建立在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与理念的基础之上,将教学方式与情境契合进行有意义的课程重构,这样的开发也成为了动态生成课堂的重要媒介。

二、教材深度开发的策略分析

1.以课标为主要依据深度开发

课程标准这一教学最根本的依据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它是学生接受一定教育之后所应达到的目标结果的法定描述,它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评估与考试等教学活动所遵循的具备法定性质的依据,教学改革必须依照课程标准来实行。

因此,《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是高中政治教材进行深度开发的关键性导向,所有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设定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导向而进行。专家所制定的课程目标具有一般性、共同性以及统一性的特点,不过,政治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在此导向的基础上更具个别性、差异性与具体性。只有这样,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把握与领悟、师生对教材内容的独特理解才能真正在具体、生动的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

2.从学生身心发展视角深度开发

教材深度开发的深度、广度以及难度都需要考虑学生实际水平能力随时进行有效的把控,综合考虑而得到的教材开发方案应尽量贴合本校或本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教的是处于不同生命状态并各具差异的生命个体,因此,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必须成为深度开发教材时衡量的一个主要依据。

社会生活经验、政治、经济以及道德等各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为学生呈现的内容。尚未步入社会的青年学生很多时候都不能亲身体会这些理论与经验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政治、经济等概括水平较高的基本理论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还会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考虑到学生政治课学习的需要、动机与兴趣等动力因素的挖掘与保持,时刻注重学生政治学习自觉性的启发与诱导,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深度开发中真正有效引发,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在教材深度开发与运用的活动中真正有力激发,使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目的保持清醒的认识,帮助学生将政治学习动力不足这一问题进行根本性的纠正。除此以外,教师在分析学生需要时还应看到学生身上存在的特殊性与个体性,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方法来面对学生的不同需要,一刀切的做法是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

教师在学生的政治学习中是学生与教材之间进行对话的重要媒介,因此,学生的需要和教材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立足差异进行弹性教学并使得教材的深度开发真正实现。

3.深度开发教材应做到预设与生成相统一

相对比较偏重文本的“预设”与偏重学生的“生成”这两个环节都是政治课堂中缺一不可的。相比较而言,前者相对封闭,后者比较开发。前者在功能上突出了计划的制定,后者则突出了教学的动态呈现,相互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知识发现与体验的过程、知识最终的获得都是高中政治课教学所强调的。因此,教师在高中政治教材的深度开发中一定要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处理妥当,使得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与相得益彰尽量发挥到极致。

预设的针对性可以凭借生成这一主体性的导向而提高。学生的活动与思维是政治课堂生成特别强调的方面,学生在教材开发中的主体性也因此而彰显。因此,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进行科学预设并为之服务也就成为必然。

预设的可变性又可以依据生成的动态性发展作为导向。生成的动态性发展有可能会偏离教师课前的预设,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活动中随时关注学生的观察、傾听,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化并随时进行教学的调整与变更,不拘泥于原有的课前预设而一成不变,使得学生在开发活动中真正取得实际性的进展和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有效教学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