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咬文嚼字”

2017-11-01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咬文嚼字仙台初稿

【课文导入】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朱光潜《咬文嚼字》

典范作家写文章的态度都是十分严肃的,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也表现在他们写作时的反复修改上。由于他们不惮千锤百炼,所以才能做到一字不易。我们如果能得到作家的手稿,沿着他们修改的踪迹,细心探索,往往可以在写作上获得珍贵的启示。

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定稿和初稿中就有几处不同。

1.初稿:《我的藤野先生》

定稿:《藤野先生》

对比分析:鲁迅先生修改文章,往往在字、词、句的锤炼方面多下工夫。他往往通过改动一句话或一个字,使文章更加生动鲜明,使人物的思想性格更突出,从而更有力地揭示文题思想。题目直书《藤野先生》更醒目。

2.初稿: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定稿: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对比分析:“花下”二字不仅与前文“樱花烂漫的时节”相辉映,而且写出了清国留学生们不关心祖国危难、沉迷于花香鸟语中的情景;“成群结队的”五个字则点明了是大多数“清国留学生”。这两处改动,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意味,而且更有力地表现了先生面对这种现实而产生的极为强烈的愤懑情绪。而这,也正是促使先生离开东京的原因之一。

3.初稿:但到傍晚,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

定稿: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对比分析:原稿“但到傍晚,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联系上文,容易使人理解为:中国留学生在会馆的几间洋房里同时跳舞,而这与事实不符;在“地板”的前面加上“有一间的”几个字,就明确了。“咚咚地响得震天”改为“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增加一个“咚”字,更能表现“清国留学生”那种狂跳乱舞的情景。

4.初稿:问问熟识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定稿: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对比分析:“熟识时事”,动宾词语的搭配欠妥當;改成“精通时事”,意思就确切了。这样改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文章的讽刺意味——“清国留学生”们“精通”的“时事”,不是学问,更不是国家大事,而是对醉生梦死生活的迷恋。

5.初稿:我就到了仙台这地方。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定稿: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对比分析:原稿这一段开头写“我就到了仙台”,然后交代仙台的情景,但接着又写从东京到仙台的沿途风物,显得有些别扭,于是把开头一句改为:“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接着写一路风情,最后写仙台的情景,这样,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记事,眉目更显清楚,读起来也顺畅多了。

6.初稿:福建野生着的芦荟,运往北京便请进温室去,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定稿: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去,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对比分析:“福建野生着的芦荟,运往北京便请进温室去”,已经能够表明“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了,但鲁迅先生又把“运往”一词改成了“一到”,把“便”字改成了“就”字。这是因为芦荟对温度的变化很敏感,这样改动,就显示了“立即”“马上”的意思,运往北京的芦荟也就显得更加名贵了。又为了避免和上一个分句中的词语发生重复,故把上一个分句中的“一到”改成了“运往”。

7.初稿: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新的讲义。

定稿: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对比分析:“新的先生”和“新的讲义”中的两个“新”字,含义不甚明确。“新的先生”是指“新来的”先生,还是指对作者来说“生疏的”先生?“新的讲义”是指新颖的讲义,还是指内容新鲜的讲义?容易引起歧义。改成“陌生的先生”“新鲜的讲义”,其所包含的意思就十分具体明确了。

8.初稿:过一星期,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定稿: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对比分析:“过一星期”,是个不确定的时间概念,叫人不易把握;改为“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所指明的时间就具体了。这里指明“大约是星期六”,表明这一天虽在事隔多年之后,但仍清晰地留在作者的记忆中,足见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显示了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的影响之深。

9.初稿: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定稿: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对比分析:定稿语句刻画了藤野先生的语态,使人感到他的诚恳和悦,闻其声,如见其人;而且所增添的这寥寥的几个字与后文结尾(见附段)处互相呼应,起了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从这里,我们颇可领悟行文的照应之法。

附《藤野先生》结尾: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深思熟虑1】

请根据这几处修改,总结出锤炼语言的几条原则,写成一篇作文。(稿纸自备)

(提示:从语言的锤炼看,词汇规范的原则和方法有:运用词语符合规范;正确选择口头与书面语体;正确选择方言语体与共同语体。语法规范的原则和方法有:明确虚词的用法;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注意语序的合理安排;明确各分句之间的关系。)

【深思熟虑2】

试去看名家手稿(到博物馆参观,从互联网上搜索,或到图书馆借阅名家手稿影印本),如下图,从修改处印证这个论断,写成一篇作文。(稿纸自备)endprint

猜你喜欢

咬文嚼字仙台初稿
江铭鼎
三仙台
习作评改表促进习作教学的三维之变
从“初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2015年十大流行语出炉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辅导
浅议自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