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
2017-11-01牛玉英
牛玉英
摘要:在市场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而现金流量是企业项目投资以及经营决策的重要评价指标依据,只有保障企业现金流通顺畅,才能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本文将通过现金流量涵义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阐述出发,提出以下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方法,旨在促进我国企业良性运作发展。
关键词:现金流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
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过程中,现金是企业的发展命脉,同时也是企业收益质量和流动性的客观反映,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有管理好手中资金,将资金效应发挥到最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優势,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鉴于现金流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现金流量出发,以此进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有助于推动我国企业长远发展。
一、现金流量涵义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现金流量又叫资金流量,企业经营状况不同,现金流量情况也不同,因此现金具有生命周期性、非同步性、共生性、复杂性等特点,并且现金流量对企业财务风险是有一定影响的。任何一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回报,在投入资金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资金,而在资金运作的过程中,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现金流量成为企业经营风险的客观信息反映,这是因为,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大致划分为经营活动风险、投资活动风险、筹资活动风险等几大类,但是无论是哪种财务风险都可以通过现金流动金额、流动速度、流动稳定性客观的反应出来,企业就可以通过这些现金流量信息找出企业资金周转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除此之外,对于企业而言,现金流量确认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这样也很大限度的避免了权责发生以及负债确认方面的问题,便于企业横向、纵向进行资金比较,从而为投资决策以及资金调度提供更为可行性的依据,因此企业可以从现金流量出发,以此进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这是可以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
二、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思路
(一)财务风险评价规则设计
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规则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从构建思路分析,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主要是为了快速揭露出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从而更好的对资金进行管理,因此可以理解为一种财务分析工具,目标在于防范风险而不是补救风险,因此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规则设计时,构建思路就是要对风险类型进行评价,同时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其次是要注重分类评价指标选取,通过情况下可以分为四种风险指标,即总体运行风险、日常运营风险、投资风险以及筹资风险,通过这些评价指标,进一步的了解企业非限定型以及限定型收支情况。再次是风险等级设计划分,一情况下可以分为绿色等级、黄色等级、橙色等级、红色等级等,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安全及危害程度。最后是对风险评价以及原因进行诊断,揭示企业每个风险等级的分布情况,同时阐释企业财务风险整体危害,从而诊断出企业应该对哪些资金活动加强管理,通过风险评价帮助企业更好的规避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体系设计
以往企业财务主要存在现金流账务误差、财务数据记录与实际财务进出账务不符等,再加上未能有效分析企业盈利能力以及现金偿债能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通过有效的财务风险体系设计,明确现金流量各项指标,可有效规避传统财务所遇到的风险。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还应考虑到现金流量分析指标:⑴现金充足能力指标:主要是以分析企业当年实现的自由现金流和累计自由现金流指标为主,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中现金支付净存货投资、资本投资程度;⑵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反映企业资产带来的现金流量能力,通常盈利能力指标数值越高,则表示企业资产使用率越高,也就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强;⑶现金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现金比率和现金流比率,它是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管理指标,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财务风险体系指标主要根据企业财务的实际账务出入情况,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⑷收益质量指标:是通过分析会计收益和现金净流量的比例关系,评价收益质量;总的来说,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能够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方案提供很大的帮助,同时企业财务通过各项指标的评定,可以有效评价企业财务风险,及时发现风险因素,并对其采取针对性风险规避措施,进而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应积极做好财务风险评价规则设计以及财务风险体系设计等工作,才能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切实做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孙丽霞.浅谈现金流量的管理[J].中国外资,2011(08).
[2]李翠巧.基于现金流量表的财务风险分析[J].知识经济,2016(22).
[3]郭晓明.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设计[J].科技视界,2016(27):423-424+463.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