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17-11-01张志强刘雪蕾李恩敬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张志强, 刘雪蕾, 李恩敬, 何 平

(北京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 北京 100871)

实验室安全与环保

北京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张志强, 刘雪蕾, 李恩敬, 何 平

(北京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 北京 100871)

大学实验室是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是创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基础条件,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关系到大学和社会稳定。北京大学历来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根据具体的教学科研工作要求,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规章制度和措施,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有效降低了实验室安全风险、减少了安全事故隐患。

实验室安全; 安全管理; 安全风险

实验室是大学从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学生实验、实践、创新、创意、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是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大学实验室安全关系到整个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实验室安全是建设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1]。

我校环境保护办公室暨辐射防护办公室从校级层面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梳理、规范和设计,注重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性、实效性,逐步建立、完善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规划实施了科学、有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培养了师生的安全文化观念和安全责任意识,用专业的方法,科学地保障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运行。

1 北京大学实验室安全简况

我校本部在册实验室95个,覆盖理、工、农、医等学科,实验室类别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由于实验室基数大、多学科交叉、前沿实验等因素,使得实验室安全风险更为复杂,管理难度增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室基数大、地理位置分散、多学科交叉、专业性强、实验空间不足、人员密度大,部分实验楼的规划设计无法满足专业实验室的运行要求;

(2) 实验中使用到多种仪器设备、危险化学品、高压气瓶、激光等,实验涉及高温、高压、高转速、高电压、超低温、真空、强磁和辐射[2]等;

(3) 创新型科学研究增加了实验操作的风险系数。实验室人员更替较频繁,实验人员对安全知识、规范操作、灾害防护、应急处理的专业知识理解不到位等。

2 实验室安全闭环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校从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入手,着力提高师生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的认同意识,通过建章立制逐步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以管理提升服务的理念,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逐步从被动的“管”走向主动的“做”[3],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室安全管理运行框架图

2.1 管理体系

我校建立学校—院系—实验室三级管理体系(见图2),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学校、院系、实验室签订三级管理模式的安全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各层面共同重视的管理合力。依托学校层面出台管理规章制度,并进行顶层引导;重视实验室一线师生对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逐级形成快速响应的管理体系,切实推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 学校层面:学校设立实验室安全委员会暨辐射防护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科研的校领导担任,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院系主管实验室工作的院长(主任)担任委员,其主要职能是设计和制定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讨论和决策安全管理工作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领导小组下设实验室安全暨辐射防护专业小组,组长由环境保护办公室暨辐射防护办公室(挂靠)主任担任,各院系具体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线专业人员担任委员,为日常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并定期监督检查相关工作;

(2) 院系层面:实验室安全委员会暨辐射防护领导小组的成员也是院系主管实验室安全的院长,即该院系实验室安全负责人,通过实验室安全委员会暨辐射防护领导小组内部沟通、相互学习,尽准确地贯彻落实学校相关工作,并借鉴其他院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有效推进院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3) 实验室层面:实验室安全暨辐射防护专业小组成员由院系一线专业人员组成,他们既了解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又熟悉实验室内部工作情况,能将实验室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反馈到学校,为学校层面的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涵盖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相关责任人,形成了层层落实管理责任的格局,有力保障了学校相关制度的落实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4]。

图2 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图

2.2 管理制度

近年来,我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和辐射防护管理2个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见图3),确保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促进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稳步发展。

图3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1) 实验室安全管理:依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第20号令)等法律法规,学校自2006年起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如“北京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北京大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废物处理实施细则”等。

(2) 辐射防护管理: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第449号令)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第18号令)等法律法规,学校自2005年起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辐射防护管理规章制度,如“北京大学放射防护管理细则”“北京大学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管理实施细则”“北京大学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台账管理实施细则”“北京大学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和处置规定”“北京大学涉源单位安全保卫职责规定”“北京大学辐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

我校通过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使得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依法管理、责任到位。在实验室安全委员会暨辐射防护领导小组的部署下,学校与相关院系安全负责人、各院系与每个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与教师、学生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和“辐射安全责任书”,将责任层层落实,明确到人。

2.3 安全检查

我校将安全大检查与例行实验室巡查结合,形成实验室内每日自查、管理部门每周巡查、校内多部门联合大检查、上级管理单位专项抽查的实验室安全检查体系,对实验室安全运行进行点面结合的监督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1) 日常巡查:2014年至今,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每周抽出一个校级实验室进行实验室安全、仪器设备、实验技术队伍等情况巡查,根据巡查情况进行总结和管理评级,形成进一步的管理方案;

(2) 特殊检查:在每学期初、期末、重大事件和节假日前夕,组成实验室安全联合检查组对重点实验室进行监督检查;

(3) 全校大检查:每年年底,将实验室安全检查融入全校安全保卫检查工作之中,对所有实验室进行安全普查,确保不留死角。

实验室安全检查过程中例行的检查项目包括:

(1) 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如安全培训、责任制、应急预案等);

(2) 实验室水电气等的安全使用;

(3) 放射源、射线装置的安全使用;

(4) 危险化学品或生物制品的采购、使用、处置等情况;

(5) 实验室特种设备的维护、检测、使用状况(如高压灭菌仪、高压气瓶等);

(6) 仪器设备安全运行状况;

(7) 实验室环境、卫生。

对于检查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检查组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并限期整改、择期复查。通过检查、指导、整改的闭环管理过程(见图4),对安全隐患实行长期综合治理。

图4 实验室安全检查示意图

2.4 实验室安全教育

对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原因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仪器设备管理、使用不当等人为因素是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常见因素[5],当事人操作失误、对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风险预先评估不足也是事故发生的诱因。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应抓住关键要素“人”,应按照规范内容不断监督管理人员积极地学习、研究,确保各项工作专业化、高效化,从而有效预防设备安全故障、排除安全隐患[6]。在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基础上,事先分析实验过程、评估操作风险点并进行模拟风险排除训练,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我校在近年建立了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增强了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安全技能与综合素质,有效防范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具体方法如下:

(1) 新人培训:新入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在进行入学教育时,引入安全普及培训课程;新入职的教职工在岗前培训期间进行实验室安全普及培训。通过事故案例宣教片、图片展版、宣传彩页、安全手册等多种形式,呈现实验室潜在的安全风险,倡导师生积极践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辐射实验相关人员,需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及时普及新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辐射安全与防护专业知识[7]。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2) 专业培训: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在各个院系,尤其是理工科院系,设立实验室安全教育必修课或者选修课,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实验室,所以也称之为实验室准入培训。

(3) 线上培训:通过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试系统,学生既能够有选择性地获取优质资源,又能够灵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掌握了学习的自主权,学习效果明显。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学校师生安全培训和考核效率,促进了实验室准入制的实施。

(4) 定向教育:根据“北京大学试剂管理平台”中规定的化学品,引入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将采购、使用、存储、管理、回收过程与安全管理融合,从源头梳理化学品安全技术,扩大安全知识的宣传覆盖面,积极推行实验室安全规范化管理。

(5) 应急演练: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奉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训。在课堂讲座、网络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师生参加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演练,以此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使师生有真实的现场感,在危险发生时,临阵不乱、处置得当,更准确、快速、从容地化解危险,把损失降到最小。有些实验室安全事故伴有爆炸、火灾的发生,化学类实验室尤其如此[8],针对此类实验室开展的实验室突发事件消防演习已成为学校安全培训的常规内容。

3 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我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依托信息化平台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进行监管,建立了快捷、高效、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1) 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和经费使用、设备采购进程管理系统,对仪器设备实行全程监管。设备信息从开始购置论证的阶段就已经录入系统,如果属于射线装置、含源设备、或者特种设备等,其购置论证审批、采购、使用、转移以及报废的全过程都必须按规定办理,手续齐备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避免遗留安全隐患。信息化平台促进了多部门间的联动管理。

(2) 建立试剂管理平台,实现对试剂管理的全面监控。通过此系统,用户一站式完成试剂的采购、运送、存量、回收管理等,通过信息系统优化管理流程,实现了试剂采购、使用、存量统计,科学估算实验废弃物产生量,监督实验室固废回收情况,进一步减小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9]。

(3) 辐射防护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学校辐射台账管理。我校在辐射防护工作中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模式,将密封性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射线装置、放射性工作场所及人员信息有机整合,通过该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清晰掌握涉源单位的各类信息,随时查阅、更新相关档案,提高辐射防护管理效率。

4 实验室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我校正在摸索实行实验室安全风险分级管理,逐步形成全面监督、重点防控的管理模式。根据实验室的专业性、危险源种类和特性、实验操作的种类等因素,对实验室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将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等级分为A、B、C三级,风险隐患程度逐级降低。

(1) A类实验室隐患等级最高,因其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或涉及放射性、高温、高压等危险仪器设备,开设的实验种类复杂。此类实验室为安全监管的重点,强调有效的日常监督检查。

(2) B类实验室多为一般理工科实验室,此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以院系自查和学校抽查结合的方式开展。

(3) C类实验室多为文科、电子类实验室,安全检查以院系自查为主,检查在每年底进行全校大检查时进行,确保安全检查覆盖全部C类实验室。

实验室分级管理的实施将有利于学校重点危险源安全风险的防控,及时消除隐患、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探索学校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见图5),保障校园安全稳定,促进学校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建设。

图5 建设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示意图

5 结语

新时期,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10],将实验室文化建设提升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环节。从安全课程设置、培训计划、实验操作、考核验收、操作风险评估和模拟等多维度进行训练,将实验室安全课程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倡导实验室安全课程为一切实验开设之前的基础内容,增设有学分的安全教育课程。

探索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跟踪法,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类实验室的安全标准和规范。从实验室规划、建设阶段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实验室用房、实验室设计、实验室布局、仪器设备、人员等多方面对实验室进行综合评估。定期对实验室进行科学、有效的安全评估,降低事故隐患。对安全评估不达标的实验室执行严格的关停、整改、退出机制。

我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将 “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的积极探索和践行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为实现“双一流”大学的目标保驾护航。

References)

[1] 王国强,吴敏,斯舒平,等.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80-185.

[2] 丁珍菊,方能虎,张建平.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414-420.

[3] 黄凯.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1-4.

[4] 董国永,吴苏江,吴庆善.加强安全基础工作,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9,19(6):3-6.

[5] 班德理. 学校实验室危机四伏[J].科学人,2010, 103(9):18-19.

[6] 李恩敬,黄士堂.高等学校实验室用电安全管理[J].实验室科学,2016,19(10):205-208.

[7] 环境保护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第18号令[Z].2016.

[8] 丁常泽,申湘忠,陈艳,等.论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4):112-115.

[9] 张志强.高等学校化学试剂管理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185-187.

[10] 徐静年,郭奋.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4):37-3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in Peking University

Zhang Zhiqiang, Liu Xuelei, Li Enjing, He Ping

(Office of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University laboratories are the important bases for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alent cultivation, and are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establishing th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the first-class disciplines. The safety operation of the laboratories is related to the university stability and the social stability. Peking University always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its laboratorie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 series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trategies, regulations and measures are set up. Through the recent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laboratory safety risks are effectively reduced, and the hidden dangers of safety accidents are decreased.

laboratory safety; safety management; safety risk

G474

A

1002-4956(2017)10-0244-05

10.16791/j.cnki.sjg.2017.10.061

2017-04-26

张志强(1977—),男,河北卢龙,理学硕士,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环境保护办公室暨辐射防护办公室(挂靠)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辐射防护、实验室安全技术.

E-mail:zhangzhiqiang@pku.edu.cn

猜你喜欢

实验室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