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建设探索

2017-11-01邓晓燕王孝洪高红霞赖何季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年10期
关键词:基地大学生实验

邓晓燕, 王孝洪, 高红霞, 赖何季, 陈 安

(华南理工大学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1)

实习基地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建设探索

邓晓燕, 王孝洪, 高红霞, 赖何季, 陈 安

(华南理工大学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1)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建立了自动化与智能技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介绍了大创基地的组织管理结构、人才选拔与培养、项目管理等。依托大创基地,开展了各类创新创业训练。实践表明,创新创业训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促进了自动化与智能技术人才的培养。

自动化与智能技术; 创新创业; 基地建设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1]中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并针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措施。我校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从2015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建设了一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我院在2007年设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自动化”基础上,整合相关教学和实践资源、购置先进实验设备、开设新实验课程、建设开放性实验项目、进一步规范基地管理制度,创立了我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自动化与智能技术基地(简称大创基地)。 经过2年的持续建设,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效。

1 自动化与智能技术大创基地建设目标

大创基地总体建设目标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秉承“目标明确、注重素质、强化技能、创新创业、综合评价”为内容的实践教学方针,构建开放式的实验实践教学环境,对学生在时间、空间、实验内容和实验资源上全方位开放;构建开放式的实验平台,在开放的环境下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现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大创基地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开放,主要针对自动化和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采取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式运行,开展分阶段逐步推进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2]。大一开展“电子体验活动”,培养参与意识,增强学生兴趣;大二开展“智能控制大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而参与大三、大四阶段更高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各类学生科技活动相互结合,建设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体系的长效机制,为大学生参加各类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创新活动提供实践平台。在此过程中,部分表现突出的学生将被选拔进入学科专业研究实验室,参加教师科研、工程项目或SRP项目。

2 自动化与智能技术大创基地组织管理模式

为了保障大创基地能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有效合理的组织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3]。在前期的创新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组织架构以及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保障了大创基地的高效有序运行。

2.1 组织架构

大创基地设立基地管理委员会,由学院副院长和学院副书记统一领导和管理,下设基地主任、指导教师队伍、日常管理队伍和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等几个部分,图1所示为大创基地的组织架构。

图1 大创基地组织架构

(1) 基地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分管副院长、学院党委副书记、基地主任、学院实验中心主任等人组成,主要负责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对基地的发展规划,指导基地建设。

(2) 基地主任由热衷于创新创业教育并有一定经验的副高以上中青年专任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基地日常管理运行,组织实施相关培训、教育、竞赛等活动。

(3) 指导教师团队由热衷于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教师组成,主要工作是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或项目进行指导和管理。

(4) 基地日常管理队伍主要由高年级骨干学生组成[4],具体的日常管理事务均由学生自主管理和落实,充分发挥骨干学生的带头作用,既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又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基地有序高效运行。学生分工如图2所示。采用并行管理模式,在学生当中设置1个总管、4个总监,分别为项目总监、财务总监、人事总监和资料总监,均由大创基地技术人员(学生)负责。

图2 基地日常管理学生团队分工

(5) 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指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和项目的学生队伍,他们在大创基地里完成自选的创新创业项目或比赛。

2.2 制度建设与日常管理

整合制度资源,形成规范运行机制[5]。前期的创新基地经过多年的运行,也有其自身的相关制度,但由于长期是由学生自主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制度有缺失,例如项目考核、实验设备使用等制度有所欠缺;二是制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如实验室使用登记、指导教师选聘等制度。通过整合、改进原创新基地的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相关文件和落实每项制度,具体包括培训制度、指导教师选配制度、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器材使用登记制度、创新团队组建办法、实验设备使用预约制度、考核制度、选聘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指导教师和基地学生都要经过制度的学习和教育,确保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日常管理包括日常开放管理、预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几个方面[6]。

(1) 日常开放管理。大创基地为开放式训练基地,每天8:00—22:00为开放时间,平时开放时间由学院学生助理轮流值班,负责人员的进出登记、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水电与卫生的检查监督等。寒暑假期间,基地值班为创新团队责任制,由申请使用基地的团队轮流值班并填好值班日志,换班时做好交接登记,确保大创基地安全有序。

(2) 预约。所有基地成员都可以在仪器设备系统中查询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并根据自己使用需要进行预约登记。基地以外的实验分室和创新平台,负责教师会根据开课情况,将场地和设备的可使用时间登记在系统中,以方便学生预约使用。

(3) 仪器设备管理。凡是纳入到大创基地的仪器设备统一录入系统,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所在分室、使用情况、技术状况等,以供学生预约查询。

3 人才选拔与培养建设

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对于基地的长效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一系列的工作主要是采取分阶段形式进行。

(1) 在新生刚入学时,基地骨干学生会组织宣讲活动,为新生介绍大创基地相关情况,如基地建设、培养目标、取得成果等,并组织学生对基地以及实验分室参观,邀请获得一定成果的基地成员与新生进行座谈交流,激发新生的兴趣。

(2) 从大一开始逐步分阶段让学生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大一学生主要以个人或学生间组队形式参与基地组织的电子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大一开展的电子体验活动,选拔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为基地的骨干力量。大二学生以参与基地组织的各类竞赛为主,如“智能控制大赛”“电梯设计大赛”和“智能小车竞赛”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可以从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并决定是否参与更高级别的创新实践活动,教师也可以从中发掘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加以培养。

(3) 学生以团队形式进入大创基地,以项目或赛事为牵引。申请进入大创基地时填写申报书,由基地主任或基地管理委员会审批。进入创新团队主要有2种形式:一种是指导教师发布相关项目,学生申请加入,由指导教师进行选拔;另一种是学生自行组队申请相关项目或参与相关赛事,自行寻找指导教师或申请由基地选配合适的指导教师。由基地选配的指导教师采用“1+1”模式,即1名专任教师加1名实验教师。

4 项目管理

4.1 项目申报与审批

项目包括自有项目和基地项目(见图3)。

图3 项目申报与审批简图

自有项目是已经立项的有学生参与的教师在研项目和学生主持项目,如学生研究计划项目(SRP)、百步梯攀登计划项目,以及校级、省级、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等,此类项目申报只需要按照要求填写申报书,包括项目名称、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取得的成果、项目来源、指导教师、成员、项目起止时间等,只需基地主任审批即可,原则上基地不再提供基金资助[7]。

基地项目包括参与校级以上赛事和基地自有项目(开放性实验项目)。校级以上赛事可以根据赛事的时间随时申请,如校级、省级、国家级的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项目、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基地自有项目为基地在每年3月和9月2次向本院学生开放的项目申请。基地项目申报书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及项目负责人、项目组简况、立项依据(项目意义及现状分析)、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预期成果、经费需求及用途等。基地项目审批由基地委员会审批,项目时限一般为1~2年时间。

4.2 项目考核验收

项目考核验收分自有项目验收和基地项目验收,基地项目考核验收流程见图4。

图4 基地项目考核验收流程图

自有项目验收由项目审批支持单位进行,验收后将验收情况及相关成果上报基地备案。

基地项目验收由基地管理委员会指定相关考核组进行,分为中期考核和结题验收。中期考核主要是对项目的进度和效果进行检查督促,对中期考核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提出意见建议并责令整改,整改不及格者撤销项目资格,不再支持资金。中期考核及格,则可继续使用项目资金。结题验收前,项目组提交结题报告,考核组查阅结题报告后对项目成果进行实地考察,没有按时完成项目预期目标的,项目组要提供说明,并可申请延长不多于3个月的时间,延期后还无法完成项目的,项目组上交检查报告并由指导教师说明情况。对按时结题且验收优秀的项目如需要继续研究,可以申请追加资金支持[8]。

5 结语

经过近3年的持续建设,自动化与智能技术大创基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2015年和2016年,学生获得市级以上竞赛奖项61项,其中国际性比赛6项、全国性比赛24项、广东省比赛31项,另外学生发表论文17篇、申请专利38项、创业孵化项目2项等。为了更好地宣传典型,鼓励更多有创新创业梦想的学生加入,设置了自动化与智能技术大创基地优秀成果展示栏,并定期更新展示内容。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自动化与智能技术大创基地初具规模,软硬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生。

References)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EB/OL].(2015-05-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 邓晓燕,陈立定,袁玲.自动化专业多元化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探究[J].信息技术,2013(7):37-39,43.

[3] 韩顺杰,姜长泓.大学生创新基地开放式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119-121.

[4] 李慧,魏红伟,尤文.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339-341,344.

[5] 王伟东,金义富,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185-188.

[6] 葛玉蓝.加强开放式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4):65-67.

[7] 陈吉明.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1478-1480,1503.

[8] 堵国樑,汤勇明,朱为,等.大学生电子技术类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成效[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4):45-48.

Exploration on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base for college students

Deng Xiaoyan, Wang Xiaohong, Gao Hongxia, Lai Heji, Chen An

(College of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base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automation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s established.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tructure, the talent selection and training, the project management, etc., of such training base are introduced. Various kinds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s are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such training base.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it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and promot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the automation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utomation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ase construction

G482

A

1002-4956(2017)10-0219-04

10.16791/j.cnki.sjg.2017.10.054

2017-03-09

2014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华南理工大学第一批“探索性”实验项目(Y1140700);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教改教研项目(Y1150970);2015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2015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6年华南理工大学教改教研项目

邓晓燕(1983—),女,广东大埔,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

E-mail:dengxy@scut.edu.cn

王孝洪(1976—),男,河南漯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研究.

E-mail:xhwang@scut.edu.cn

猜你喜欢

基地大学生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做个怪怪长实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我的基地我的连
大学生之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