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人才实验班培养模式研究

2017-11-01岳永胜曹卫锋陈晓雷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实验班基地人才

岳永胜, 孙 冬, 曹卫锋, 陈晓雷

(郑州轻工业学院 工程训练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02)

高校创新人才实验班培养模式研究

岳永胜, 孙 冬, 曹卫锋, 陈晓雷

(郑州轻工业学院 工程训练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02)

介绍郑州轻工业学院创新人才实验班教育改革,在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研究了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培养模式,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同时探讨了实验班和创新实践基地的管理模式,通过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管理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实践结果表明,创新人才实验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实验班; 创新实践基地; 培养模式

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确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我国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要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是一个国家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4-7]。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地方高校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解决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8-12]。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和背景下,我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长期努力坚持改革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创新教育改革的需要,全面整合了校内多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成立了工程训练中心(下称中心),进一步丰富了工程实践教学内涵。中心审时度势,责无旁贷地进行了学校创新教育改革,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学生搭建了创新实践平台,完善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以创新人才实验班为载体,探索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

1 创新人才实验班的教育理念

当今,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经济虽然保持一定增长率,但仍存在较大压力,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人难的尴尬境地。问题的产生有很多原因,但高校专业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是重要原因。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同时,高校必须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培养专业人才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新技术的要求[1-3]。

为此,我校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一基两点”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基”即为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培养,“两点”为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但在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中发现,存在实践纵向不够深、创新横向覆盖不宽等问题,因而围绕“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创新人才实验班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

1.1 创新人才实验班培养理念

在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自我意识突出,标准和统一的批量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事实上,高校学生间存在学术型、应用型、就业型和创业型等不同取向,此时若仍使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明显存在弊端。因此,我校创新人才实验班以培养精英化创新人才为目标,配合我中心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多学科交叉融合等优势,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和“企业项目”为抓手,以校企联合为依托,以灵活的理论教学形式和真实的实践课题为载体,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1.2 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高校工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条件密不可分,优良的创新实践平台、良好的实验和实训环境为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

近些年来,中心在整合校内多学科实践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综合了两校区各工科专业优势,进一步完善和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基地建设要素框图如图1所示。创新实践基地现设4个专业平台,重点建设了东风校区电类创新实践平台、东风校区机械类创新实践平台、科学校区电类创新实践平台和科学校区信息与程序设计类创新实践平台,4个创新平台总建设面积达1 500 m2以上,实验仪器设备投入近1 000万元。每个创新实践平台下设数个创新团队或创新工作室,主要包括有新能源与节能创新团队、智能车创新团队、嵌入式智能创新团队、工业网络控制创新团队、机械创新团队、机器人创新团队、物联网创新团队、无人机创新团队、信息技术创新团队、软件设计创新团队、工程综合训练创新工作室等。

图1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要素框图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具有电气、机电、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创新人才实验班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加入不同创新团队,充分利用平台所有硬件设施和实践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教学与科研互通的个性化培养。

2 创新人才实验班培养方案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改善我校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中心任务。制定合理的创新人才实验培养方案,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反映了实验班的培养理念[8-10]。

(1) 实验班采用“3+1”培养形式。在校学生前3年在各自专业进行基础理论学习,第4年的第7学期经自愿报名和遴选,进入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做进一步培养,即3年院系培养、1年创新实践基地培养。遴选进入实验班的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综合能力、较好的创新性思维,有利于进行下一步的精英式人才培养;学生脱离原院系培养计划的束缚,完全交由创新实践基地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具有较好的自主性,最终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2) 以小班形式组织,建立学业导师制。要求实验班的人数严格控制在30人以内,每班配有专职班主任1名,负责实验班的日常事务管理。每3~5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一位,导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管理,有利于形成学生和导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

(3) 专业方向设置贴近社会需求。实验班专业研究方向需代表现今社会技术前沿,如无人机、工业控制网络、嵌入式控制、电子测控仪表、物联网技术等。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和学业导师,要求导师为每位学生选择近些年该方向上较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

(4) 以项目形式驱动教学内容,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要求学业导师根据所确定研究方向为每位学生选择不同的科研项目,项目选题需来源于真实的科研项目、学科竞赛或企业项目。因遴选学生来自于不同的院系,导师需根据每位学生的专业背景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自主选择课程和科研项目,中心对培养计划进行审核,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5)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全面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要求导师依据不同研究方向选择个性化教学手段。例如,根据具体项目开展各种实验、实训教学,采用专题讲座和学术讨论等教学形式,鼓励导师与校外企业联合培养等。

(6) 完善教师队伍,全校遴选学业导师。为更好地实施人性化培养计划,特从我校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等学院聘请数十位学业导师,要求导师有在各领域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经历,近年来积极参与各种学科竞赛或具有企业科研背景,要求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此外,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和“名师堂”讲座,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分享创业经验或传授工程应用知识。

(7)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考核制度。在要求学生掌握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工程技术知识外,重点培养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与此同时,关注学生思想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制定实验班考核制度,定期检查学生不同阶段学习情况,要求班主任适时召开班会或经验交流会。 (8)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除学校正常奖励政策外,对实验班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额外资金支持,鼓励学生申报校级创新创业实践项目,鼓励学生与企业合作或独立创业,将实验班学习与创新学分挂钩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创新人才实验班管理模式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班运行管理,是创新人才实验班培养模式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此中心采用了以下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

3.1 大学生社团与自主管理相结合

基于两校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分别成立了东风校区实验班和科学校区实验班,为保证实验班的正常运行,创新实践基地各实验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实践基地主要为我校不同专业、年级和层次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所需实验条件和环境,同时还承担了大学生电子竞赛、智能车竞赛、机器人大赛等16项学科竞赛,具有时间不定性、内容不定性、人员不定性、仪器设备多样性等特点。校区不同、占地面积大、学生数量多、仪器设备和材料繁杂给实验室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因此需要与之相应的运行管理模式[11-12]。

根据创新实践基地的定位和运行特点,为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采用学生社团与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要求进入创新实践基地和实验班学习的学生加入大学生创新协会。协会下设数个管理部门,制定了详细的协会职责、管理条例和奖惩制度。协会定期举行例会,并配合专职教师共同完成管理工作,实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开放式管理模式。

3.2 成立创新实践教学部

为保证创新人才实验班和创新实践基地的日常运行,中心成立了创新实践教学部,主要负责实验班正常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考核,同时监管4个创新实践平台的运行情况、组织和协调校内外学科竞赛项目和学术活动,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创新实践基地管理体系框图

3.3 制定相关管理和考核制度

经中心领导、创新实践教学部、创新平台负责人和各创新团队带头人共同讨论,建立和完善了创新人才实验班和创新实践基地相关管理和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如: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实验室使用申请、设备使用和借用、电子元器件领用等管理办法;各创新平台考核制度主要从平台管理、项目管理和工作成效3个方面考虑和制定;实验班学生所在创新团队工作成效考核,主要涉及学生出勤率、项目进程管理、学术活动组织情况、实验室利用率等方面,在完成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和使用的同时,有效地保证了实验班教育教学质量。

4 结语

实践表明,这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跨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模式让学生受益匪浅。实验班自成立以来,学生竞赛成绩突出,学生参与创新实践项目有多项获奖,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大多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据初步统计,即将毕业的实验班广受用人单位赞誉,签约率已达99%,普遍高于校内其他院系正常水平。同时,创新人才实验班的成功经验,如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实践教学阶段性成果推广,有效促进了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改革。

References)

[1] 邱捷,杨鹏,王韫鹏. 用“大成智慧学”教育理念设计培养方案培育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育,2009(6):20-23.

[2] 韩作生. 以实验班为载体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J].理论学习,2013(4):56-58.

[3] 扶慧娟,辛勇. 理工实验班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197-199.

[4] 田裕康,罗维平. 创新实验室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模式探析[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30-32.

[5] 王文涛,赵宏,刘荣娟,等.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建设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1):30-32.

[6] 卢艳军.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17-27.

[7] 周锦兰,王宏,聂进. 多层次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6-18.

[8] 张育广,邓俊,李彦旭,等.实验技能竞赛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207-209.

[9] 卢兵.创新技能竞赛管理,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46-49.

[10] 朱溢.建设开放型创新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3):46-47.

[11] 刘银萍,彭端,蒋力立.创新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比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0,10(5):27-30.

[12] 黄英娣,刘宝臣.高校实验室创新工作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6):65-66.

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 for experimental class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ue Yongsheng, Sun Dong, Cao Weifeng, Chen Xiaolei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The education reform on the experimental class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is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novative practical base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training mode for the experimental class of innovative talents is studied, the individualized training program is formulated, and the management mode for the experimental class and the innovative practical base is also discussed. By adopting the management style of “Students as main position and teachers as secondary position,”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awareness and 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y are cultivated. The 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class of innovative talents is an effective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experimental class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novative practical base; training mode

G482; G642.0

A

1002-4956(2017)10-0021-04

10.16791/j.cnki.sjg.2017.10.007

2017-03-06

“普通高校‘3+1’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郑州轻工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项目”(2016029)

岳永胜(1965—),男,河南郑州,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孙冬(1979—),男,天津,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与实践教学管理.

E-mail:sundyfirst@126.com

猜你喜欢

实验班基地人才
人才云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的基地我的连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