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未病指导下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血管疾病与失眠共病人群的影响

2017-11-01许鸿燕张在勇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体质心血管人群

许鸿燕 张在勇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广州,511400)

睡眠养生学

SleepHealthPreservingScience

治未病指导下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血管疾病与失眠共病人群的影响

许鸿燕 张在勇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广州,511400)

目的:观察治未病指导下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血管疾病与失眠共病人群的影响。方法:80例心血管疾病与失眠共病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未病组,均给予运动和饮食干预方案,治未病组同时给予中医体质调理方案,2组均干预3个月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未病组干预后各项症状较一般组干预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未病指导下生活方式综合干预心血管疾病与失眠共病人群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生活方式干预;心血管疾病;失眠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高发性疾病,容易导致患者残疾和多种并发症,且患者在治疗后容易复发,生存率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患者自身及其家庭也将面临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1]。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失眠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与失眠的共病率高。患者失眠过程中,儿茶酚胺分泌将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心脑血流量大大增加,可引起高血压、心力衰竭、心绞痛等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失眠对心血管疾病有重要影响,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及释放炎性因子等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作用,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或使原发病病情加重。本研究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伴随失眠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并观察和评价了其症状的改善情况,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80例病例均为我科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治未病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和治未病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8∶22和19∶21,年龄范围分别为34~60岁和36~60岁,平均年龄分别为(42.8±5.5)和(43.5±4.0)岁。2组的临床资料基线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1 以《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为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即该人群必须符合以下特征:体重指数不低于24,且女性和男性腰围分别不低于85 cm、90 cm的超重且中心型肥胖者;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不低于6.1 mmol/L(110 mg/dL),且低于7.0 mmol/L(126 mg/dL)的空腹血糖受损者;血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或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升高不低于2.26 mmol/L(90 mg/dL)或5.18 mmol/L(200 mg/dL)的血脂异常者;舒张压或收缩压在85~89 mmHg或130~139 mmHg的正常高值血压者。失眠的诊断标准参考CCMP-3,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或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功能下降、注意功能下降、计划功能下降从而导致白天困倦,工作能力下降,在停止工作时容易出现日间嗜睡现象。胸闷、心悸、血压不稳定,周围血管收缩扩展障碍。

1.2.2 中医体质的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量表是用于评价人体质的工具,其主要包含瘀血质、痰湿质、气虚质等九个亚量表,且每个亚量表含有的条目数有7~11个[2-3]。被调查者根据量表的具体类目按照个人情况进行填写,然后调查人员对被调查者的填写内容进行评价并根据不同等级评价相应的分数,并得出被调查者的原始分和转化分,根据得分情况对应判定标准确定被调查者属于何种体质。本研究选取病例都是伴有失眠、神疲、胸痛、肥胖、心悸等临床症状的痰湿、瘀血和气虚体质人群。

1.2.3 纳入标准 文化水平不低于初中文凭,年龄不小于30岁,且不大于60岁,且经过中医体质辨识确认其为痰湿、瘀血、气虚体质;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加入到本研究中来。

1.2.4 排除标准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心血管疾病未确诊者、过敏体质者、哺乳期妇女、妊娠期妇女。

1.3 干预方案 对照组干预主要通过运动和饮食等调理来对其生活方式进行调整;治未病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增加调理痰湿、瘀血、气虚等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关的方案,具体调理内容主要包括运动养生、精神调理、生活起居和饮食调养等方面。3个月后评价干预疗效。

1.4 观察指标 用相同的表格于干预前后分别观察并记录2组心血管高危人群的神疲、胸痛、肥胖、心悸等临床症状变化。其中肥胖的计分原则如下:BMI<24、24≤BMI<28、28≤BMI<30、BMI≥30分别记0分、1分、2分、3分;其它症状按照无或有及严重程度的低到高依次计为0分、1分、2分、3分[4]。

采用询问与观察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心血管疾病高危合并失眠人群在干预后的各项心血管症状评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结果

同干预前相比,2组各心血管症状在干预后都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同对照组相比,治未病组各项心血管症状在干预后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见表1。

2组心血管疾病高危合并失眠人群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来看,2组失眠在干预后都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同对照组相比,治未病组失眠症状在干预后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心血管疾病高危合并失眠人群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除了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以外,其很大可能会出现其他类型的慢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等[5-6]。头痛头晕、心悸气促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主要因素。因此,首先需积极控制原发病,进行优化的治疗方案,并排除其他可继发失眠的其他系统疾病,尽量避免或减少影响睡眠的药物应用。尤其是其中的急性心梗,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突然,症状反复,男性多发于女性。其病因多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所致的供血障碍有关。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手段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溶栓、冠脉旁路移植术、药物治疗等都在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的治疗作用。但这些治疗手段往往费用昂贵,且并不能完全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关键是加强控制和干扰高危致病因素,及时采取综合干预办法。在中医学观点中提倡“治未病”观念,即及时采取多种措施来干预未病状态的个体,以实现疾病预防和维持健康目的,这在心血管高危人群中也非常适用[7-8]。

睡眠为人类等高等动物广泛拥有的生理节律功能,用来维系机体健康与正常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人类生物修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正常睡眠。虽然机体内若干系统协同作用来调节睡眠,但是依然无法避免睡眠障碍的出现。将睡眠-觉醒环节呈现的各类功能障碍一并命名为睡眠障碍,这些障碍涉及到睡眠的时间、数量、质量以及节律等因素。因此,睡眠障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关注的关键公共卫生问题。在众多睡眠障碍表现中,失眠发生率较高,由于失眠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等产生不利作用,更为严重的情况会使机体患若干类内科疾病,或者使自身已有的内科疾病加重,故而,这一问题关注度近年呈上升趋势。现今大量研究证实[9-11],失眠为若干类心血管病的影响因子与危险因子之一,包括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现今有观点提出,失眠会导致冠心病患病风险提高,更为严重则可能会引发心血管事件(诸如心肌梗死),对心脏机能实施间接或直接伤害。历经10~15年的随访试验20 432名健康人员,Hoevenaar-Blom等证实,经过对混杂因素的校正,在冠心病发生率上,同睡眠时间正常的研究对象对比,睡眠时间≤6 h的研究对象高出19%;合并差睡眠质量的短睡研究对象高于79%。此相似结论在Cappuccio等研究中有所体现。通过回顾性分析1 270例女性初发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Cole等提出,睡眠障碍的主诉同MI发生可能存在某种联系。通过11.4年对52 610例实验对象的随访,Laugsand等证实,失眠症状会随着其发生次数的增多而愈加明显,同时提高的MT发生率。经由对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失眠从而实现对代谢(或内分泌)失衡的诱发,造成炎性反应等若干问题出现,使得心血管系统受攻击,加速冠心病发病与进展。长时间失眠会提高交感活性,释放儿茶酚胺,加快心率,提高心肌耗氧量,促进冠状动脉收缩,释放超量氧自由基,进而伤及心脏。此外,对于失眠患者而言,其机体分泌褪黑素(具备保护心脏功能)能力减弱,也会提高患冠心病风险。相关研究证实,失眠会伤及血管内皮功能,由此导致此功能区释放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活性减弱,造成血小板凝聚、血管收缩,甚至引发血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冠心病的发生与进行。另外,近期开始普遍重视因失眠引发的炎性反应在心血管事件发生方面的作用。通过睡眠剥夺实验,Frey等证实,经过对研究对象(健康青年人)实施48 h睡眠剥夺,其机体部分炎性因子水平出现大幅度升高表现,诸如E-选择蛋白、白细胞介素-1β等;此外,通过实验,Irwin等提出,睡眠缺失会激发单核细胞促炎因子反应,由此促使细胞免疫激活,以及释放炎症因子。心血管问题受到此类炎症因子协同作用会加大自身危险性[12-14]。

本研究证实,采取一系列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临床症状。2组心血管疾病高危合并失眠人群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来看,2组失眠在干预后都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同对照相比,治未病组失眠症状在干预后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通过研究可发现,从中医体质角度分析可知,瘀血、气虚、痰湿等因素都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5]。本研究发现,同对照组相比,在体质辨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瘀血、气虚、痰湿等调理办法能大大改善治未病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更为显著。在日常生活中,中医体检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治各类疾病,有助于人类保持健康体魄,防病于未然,而中医体检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则为中医体质辨识,其在中医体检中能有效弥补西医体检中的不足,两者相结合能更为全面地判断人类的健康,比较符合当下的人类体检需求,是体检中重要的技术方法。所以,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有必要结合多种干预方案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临床干预外,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还应当积极开展系列健康和亚健康主题教育宣讲活动,向大众传播与疾病有关的中医防治理念及办法,宣传健康文化的同时将中医精髓灌输到群众大脑中,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相信中医,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1]胡东生,顾东风.中国1980-2010年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回顾[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11):1059-1064.

[2]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3]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C].中医药优秀论文选,2009:1-8.

[4]康德英,王家良,洪旗.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常用分析评价方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2,6(15):2192-2195.

[5]刘悦香,杨李鹏,高岐.心血管病人的多重危险因素与中医临床诊断结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6):147-148.

[6]陈新宇.心血管科中西医诊疗套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7]王硕仁.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研究大有可为[C].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2008.

[8]Association A D.(8)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risk management[J].Diabetes Care,2015,38 Suppl(2):S49.

[9]Schürks M,Rist P M,Bigal M E,et al.Migrain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J,2017,339(7728):1015-1015.

[10]Phillips B,Mannino D M.Do insomnia complaints cause hypertension 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J].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Jcsm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2007,3(5):489-494.

[11]Phillips B,Mannino D M.Do Insomnia complaints cause hypertension 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J].J Clin Sleep Med,2007.

[12]Li M,Zhang X W,Hou W S,et al.Insomnia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4,176(3):1044-1047.

[13]Sabanayagam C,Shankar A,Buchwald D,et al.Insomnia Symptom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Older American Indians:The Native Elder Care Stud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Health,2011,2011(2011):964617.

[14]Khan M S,Aouad R.The Effects of Insomnia and Sleep Los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Sleep Medicine Clinics,2017:167-177.

[15]Ham O K,Kim J,Lee B G,et al.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s Associated With Insomnia and Sleep Quality Among Middle-Aged Women in South Korea[J].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2017.

TheEffectofLifestyleInterventiononHighRiskPopulationofCardiovascularCombinedwithInsomniaDisease

Xu Hongyan, Zhang Zaiyong

(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Department,GuangzhouPanyuCentralHospital,Guangzhou,511400)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high risk pop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combined with insomnia disease.Methods80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pop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combined with insomnia disease as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All of them were given exercise and diet intervention program, while 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group was given TCM constitution conditioning program,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symptoms improvement after 3 months of intervention.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 the symptoms in 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pop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combined with insomnia diseas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Lifestyle intervent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somnia

R256.23;R541.4

A

2095-7130(2017)05-290-294

猜你喜欢

体质心血管人群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