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的失眠防治模式研究

2017-11-01苏全贵陈东海黄海松张一耕陈炳煌王月珠王绵绵李奕祺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失眠症患者

苏全贵 陈东海 黄海松 张一耕 陈炳煌 王月珠 王绵绵 李奕祺

(1.安溪县中医院,泉州,362400; 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100)

睡眠管理

SleepManagement

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的失眠防治模式研究

苏全贵1陈东海1黄海松1张一耕1陈炳煌1王月珠1王绵绵1李奕祺2

(1.安溪县中医院,泉州,362400; 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100)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工作方式转变的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建立一套合理的睡眠健康管理方案,不仅着眼于失眠的治疗,更从其病因上阻断失眠的产生,防治结合,符合现代医学的发展模式。

失眠;健康管理;预防

失眠是本人对自己睡眠的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到白天功能的一种主观感受[1]。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工作方式转变的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2],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加强失眠的预防控制是关系到人民健康的大事,具有重要的经济及社会意义。健康管理是对个体及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问题)→评价(认识问题)→干预(解决问题)循环的不断运行。

1 国内外失眠的发病现状

据在德国的Dresden召开的第3届世界睡眠联合协会大会多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表明,全球约每10~12人中有1人患失眠[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压力的增加及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等,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7];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成人30%~35%患有失眠,法国为30%[8];2002年的调查中,我国目前失眠的发病率高达10%~20%[9],而2006年全国六城市普通人群睡眠问题问卷的调查中,我国普通成年人在一年内有过失眠者比例高达57%,其中53%症状超过一年,而医疗工作者的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高达69.4%[10]。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其目的就是唤起人们对睡眠障碍防治的重视。

2 失眠的危害

睡眠对人体具有各种保护功能,长期失眠对人体健康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长期失眠,大脑得不到休息,有关的精神活动和学习效率等将明显下降[11-13];睡眠不足将引起人体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兴奋性增加,免疫力低下,使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病概率增加;长期失眠导致人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导致或加重原有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性疾病的发生[14]。慢性失眠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负担也非常巨大[15]。

3 防治现状

失眠的防治,国内目前主要还集中在治疗方面,预防方面的工作尚未得到全面开展,且治疗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目前在常见治疗方法中,西药治疗具有见效快、催眠效果明显等优势,但长期服用易产生认知功能损害、药物残留效应及潜在成瘾性等不良反应,且对患者的心理因素考虑较少;中药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不仅具有疗效明确、稳定等优势,而且对失眠症患者的负性情绪变化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对失眠症的治疗多从五脏入手,对患者体质、个性特征的影响作用关注较少。认知行为疗法、电/磁疗法等,对心因性失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有效缓解失眠症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但目前临床研究仅见一些小样本量报道,治疗效果可信度不高。

4 初步建立失眠的防治模式

4.1 建立健康档案 对已确诊的失眠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档案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个人史、婚姻状况、饮食习惯、吸烟史、饮酒史、家庭情况等);临床诊断结果(各项临床化验治疗、基础病、并发症、治疗情况等);睡眠状况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睡眠严重程度评分、各种治疗经过、服药情况等)以及各种住院、专科、手术、门诊情况。理想的健康档案应能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形成共享,但由于目前国内各医疗机构还处于各自为政的情况,信息共享尚无法实现,建议在创建档案的过程中,管理机构及患者本人都应各自保存。此外,由于部分患者的依从性问题,应建立严重复诊机制,如制作复诊卡,或借助现有的信息技术,对于本机构就诊的患者,每到患者的复诊时间,通知患者至管理机构就诊。

4.2 个体化管理 “整体观念”作为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不仅体现在人体自身的完整性,更体现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故在失眠患者的健康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体质、个性特征、情志、饮食、疾病、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从整体上全方位地了解各种因素对失眠产生及发展趋势的影响,求其本质,在治疗失眠的同时,调整患者的体质状态,指导患者建立合理的日常生活习惯,不仅符合中医学“整体观念”这一核心思想和“治病求本”这一基本原则;更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

4.2.1 病因 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性格、心情、环境、疾病及药物等各个方面。工作、学习压力过大,失业、下岗、降级等转变,等易扰乱心情,产生紧张焦虑情绪、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睡眠;1989年研究报道,酒精滥用的人失眠发生率比普通人高2.4倍;旅行时差、日夜倒班、夜生活为主等睡眠规律的紊乱,强光、噪音、过热、蚊虫叮咬等睡眠环境的变化,睡前看兴奋性的电视节目、书刊,喝浓茶、咖啡等都是常见的影响睡眠的原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癌症等引起的疼痛、咳嗽,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夜尿多等疾病因素也常为引起失眠的中药因素;药物也会影响睡眠,一些慢性疾病,需长期服用药物,如咖啡因、阿托品、激素、去甲麻黄素等。找到致病因素,然后有针对性的消除,是治疗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4.2.3 非药物治疗 针刺、推拿、物理治疗、音乐治疗等非药物疗法在失眠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李铁成等按照辨证选穴治疗失眠症有效率达89.8%[19];陈丽仪等采用高频电针法对失眠的短期疗效达97.2%[20];吴炳煌教授采用浅针疗法治疗失眠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21];李东生采用单纯按摩手法治疗失眠,有效率达98.2%[22];陈宁等发现针刺配合音乐治疗有效率可达100%,而普通针刺的有效率为87.5%[23]。非药物治疗对于一些抗拒药物治疗或有明显焦虑情绪的患者,针刺、推拿等配合中医传统的心理治疗,可有效缓解其焦虑和紧张情绪,对睡眠有较好的效果。

4.2.4 心理调适 现代人群外在环境的各种压力过大和内在性格、心理承受力比之前不足所造的情况下,心理因素在失眠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失眠患者来说,控制情绪波动,避免妄想和激动,有助于改善睡眠和消除其他自觉症状。对于心理素质尚可的患者,音乐疗法、赏花疗法、集邮疗法、垂钓疗法等对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有很大帮助。而对于一些心理问题较大的患者,认知行为疗法有利于失眠患者重塑合理认知模式,缓解负性情绪,减弱“唤醒”状态,建立良好的睡眠行为。

4.2.5 调整睡眠期望 因为个体因素的差异,每个人的实际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均有所差别。在管理过程中,是患者重新认识和正确对待自己的睡眠期待值,纠正的误区:不能以睡眠时间的多少作为评判睡眠状况好坏的标准,不是每个人的失眠时间都必须达到7~8 h以上;在治疗过程中,避免对睡眠质量的要求过高。

4.2.6 创造良好睡眠条件,改变不良睡眠习惯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如室内温度一般在16~24 ℃;减少噪音;睡觉时避免室内温度太强、室内墙壁的颜色以浅淡、柔和为好;选择合适的床、枕头等);睡前不饮酒、不喝浓茶、咖啡,夜晚不过度娱乐等。

5 讨论

失眠症是一种复杂性疾病,与心理、生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存在这密切相关。现代人群由于外在环境的各种压力过大和内在性格、心理承受力比之前不足等因素导致失眠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做好失眠人群的健康管理这项复杂的工程,具有确实的社会及经济意义。不论从西医学最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讲,或者从中医学整体观念来说,考虑各因素在失眠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运用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对失眠人群进行管理。

[1]张斌,荣润国.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2):882-884.

[2]Walsh J K.Clinical and Socioneconomic Correlates of Insomnia[J].Clinic Psychiatry,2004,65(8):36-42.

[3]Miehael Chase,Thoma Roth.Insomnia.LosAngeles:BrainInformationService[J].Brain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of California,1999:12-34.

[4]黄鹂,杨志敏,老膺荣,等.亚健康失眠状态人群中医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中医,2010,31(5):566-568.

[5]许红.失眠症1018例相关因素调查分析附553例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1,2(32):114-115.

[6]吴冠儒.北京与台北失暇症患者症化、证候与也理因素的对比分析[J].中国中医药杂志,2011,33(5):408-411.

[7]Bonnct MII,Arand DL.Clinical effccts of sleep fragmentation versus sleep deprivation[J].Sleep Med Rev,2003,7:297-310.

[8]Charies MMorine,Peter JHauri,Colin AE.NonPharmacologie Treatment of Chronic Insonmia[J].Sleep,1999,22:1134-1156.

[9]王祖承.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4.

[10]汪卫东,刘艳骄,慈书平.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基础与临床[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82.

[11]Abbott A.Rcstlcss nights,listlcss days[J].Nature,2004,425:896-898.

[12]Stickgold R,Hobson JA,Fosse R,et al.Sleep,learning,and dreems:off-line memory reprocessing[J].Science,2001,294:1052-1057.

[13]Froest G,Godbout R.Peter Effects of sleep dep rivation on performance and EEG spectral analysis in young adults[J].Brain Cogn,2000,43(1-3):195-200.

[14]Laureys S,Peigneux P,Perrin F,etal.Sleep and motor skill learning[J].Neuron,2002,35(1):5-7.

[15]Walsh J K.Clinical and Socioneconomic Correlates of Insomnia[J].Clinic Psychiatry,2004,65(8):36-42.

[16]林虹,李翔.施今墨先生治疗失眠经验浅析[J].天津中医,2000,17(5):1-2.

[17]裘涛.裘昌林应用经方治疗失眠经验[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5):594-595.

[18]李梅香,马振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睡眠质量调查及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6(4):533.

[19]李铁成,李岩.针刺疗法治疗失眠5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5):9.

[20]陈丽仪,郭元琦.高频电针神庭印堂穴治疗不寐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1,33(10):46-47.

[21]龚德贵,王志福.吴炳煌教授治疗失眠六法经验总结[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4):50-51.

[22]李东生.按摩治疗失眠57例[J].山东中医杂志,19878,7(3):15.

[23]陈宁,唐勇.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失眠18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55-56.

ToStudythePreventionandCureModeofInsomniaunderHealthManagementConcept

Su Quangui1, Chen Donghai1, Huang Haisong1, Zhang Yigeng1, Chen Binghuang1, Wang Yuezhu1, Wang Mianmian1, Li Yiqi2

(1.AnxiHospitalofChineseMedicine,Quanzhou, 362400; 2.Fuji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Fuzhou, 350100)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hanges of life and work style, morbidity of insomnia increases year by year. It has become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which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t severely harms people′s health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Making a proper sleep health management program fits in with modern medicine development mode, not only based on treating insomnia, but also preventing insomnia from causes.

Insomnia; Health Management; Prevention

R256.23

A

2095-7130(2017)05-303-306

2015年泉州市卫生局卫生科研课题经费资助项目

苏全贵(1987—),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针灸临床及治未病研究

李奕祺,男,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失眠症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为了患者 永远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