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急诊静脉输液异常的急救护理研究

2017-11-01张彩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异常情况输液家属

张彩虹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600)

小儿急诊静脉输液异常的急救护理研究

张彩虹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600)

目的 对小儿急诊静脉输液异常的急救护理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7年5月急诊输液异常的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7例。护理组给予急救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护理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和患儿疼痛率。结果 护理后,护理组疼痛率和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输液异常对其影响较大,实施急救护理则可以积极预防输液异常情况的发生,同时对发生异常的患儿进行有效救护,提高儿童输液的安全性,让家属对护理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急诊;静脉输液异常;急救护理

急诊是一个前沿科室,就诊量较大,就诊人数较多,而小儿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较浅,因此在输液中容易出现各种意外,从而引起护患纠纷,不利于医院工作的开展和患儿疾病的治疗。针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应选择实施较好的护理方案,从而有效避免输液异常的发生,降低对患儿的影响,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文选取94例急诊输液异常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实施急救护理,分析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7年5月急诊输液异常的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7例。护理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0.5~6.5岁,平均年龄(2.8±0.7)岁,腹泻20例,发热18例,咳嗽、咳痰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0.8~5.2岁,平均年龄(2.5±0.5)岁,腹泻19例,发热16例,咳嗽、咳痰1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急救方法

(1)药物不良反应:当患儿出现胃肠道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其他抗生素,而症状相对较轻的患儿则可以调慢静脉输液的速度,从而有效缓解其症状。(2)过敏反应:当患儿发生过敏反应时,应第一时间停止输液并更换药液和输液器,同时维持静脉通路,然后给予相应的药物缓解。给予肌注异丙嗪12.5 mg,静推地塞米松5 mg,同时给予0.5 mg的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帮助患儿取休克体位,并记录观察患儿的尿量和脉搏[1]。(3)高热惊厥:当患儿发生高热惊厥时,应第一时间进行抢救,让其保持平卧位,松解衣扣,及时清理口腔内分泌物,严密观察患儿神志、血压、瞳孔等变化,给予物理降温。

1.2.2 护理方法

(1)护理评估:认真了解静脉输液异常患儿的情况,对其症状进行分析,对具体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一旦患儿出现明显的输液异常时,应密切观察其动态变化和反应,以确定用药剂量。(2)实行输液流程:在输液前认真核对患儿的基本信息,了解患儿疾病并准确计算输液量和速度,减少输液异常情况的发生;在输液时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认真掌握危重患儿的护理标准,护理人员提高自身输液技术,加强基础性机能的培训,从而避免输液异常的发生[2]。(3)加强输液中的护理:在患儿输液时应勤巡视,注意严密观察输液速度、输液不良反应,及时处理输液异常情况。在输液时告知家属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速度,要全程陪伴患儿。(4)加强病情观察: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且在出现异常症状时无法表达,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及早发现先兆情况,从而尽早处理。

1.3 观察指标

分析护理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和患儿疼痛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选取SPSS 19.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后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护理后,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护理后患儿疼痛率

护理后,护理组出现疼痛2例,疼痛率为4.26%,对照组出现疼痛9例,疼痛率为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诊是医院的前沿科室,每天就诊量较大,急诊治疗中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对于小儿来说,由于环境陌生、静脉输液穿刺的疼痛以及疾病的影响等因素,使得小儿在进行急诊静脉输液时往往不能够积极配合,而且容易发生静脉输液的危险,因此急诊输液中应认真对患儿的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对于小儿静脉中的异常情况给予急救护理,可显著减少异常情况的发生。

急救护理是临床上针对突发性事件的护理,小儿由于年龄较小,表达能力较差,同时由于急诊患者较多,在输液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而静脉输液异常则对小儿的影响较大。实施急救护理,通过在输液前的认真核对和检查,确保输液准确,而输液中勤巡视,及早发现输液异常的先兆情况,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减少输液异常的发生,当发生异常情况后应立即停止输液,采取相应的对症措施治疗,以减少对患儿的影响[3]。本文针对患儿输液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实施急救护理后,家属护理满意度(93.62%)明显优于对照组(74.47%),且患儿疼痛程度较低,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对小儿急诊静脉输液中的异常情况实施急救护理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1]朱春燕.浅谈观察护理干预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9):234+237.

[2]王晓琴,刘宴伟,刘剑英.小儿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07):1199-1200.

[3]王银平.100例小儿门诊静脉输液异常急救护理[J].北方药学,2013,10(11):181.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38.124.02

本文编辑:张 钰

猜你喜欢

异常情况输液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基于仿真计算的城市燃气管网异常情况分析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几种常见的线损异常情况及对策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
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仪常见异常情况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