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便秘患者应用生大黄敷脐加穴位按摩的护理探究
2017-11-01潘培蓉
潘培蓉
(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内科,江苏 南京 211200)
中风便秘患者应用生大黄敷脐加穴位按摩的护理探究
潘培蓉
(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内科,江苏 南京 211200)
目的 探究中风便秘患者应用生大黄敷脐加穴位按摩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所在科室中风便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参照组采用生大黄敷脐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 采用生大黄敷脐联合穴位按摩对中风便秘患者进行干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深究。
中风便秘;生大黄敷脐加穴位按摩;护理效果
中风是一种多发于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有关研究表明[1],患心脑疾病的中老年人大约有10%~20%的死亡均有便秘,中风后便秘患者的发生率大约为30%~60%。临床上就针对如何减轻中风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患者中风后便秘程度,可作为护理中风患者治疗关键。本次研究就中风便秘患者应用生大黄敷脐加穴位按摩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所在科室中风便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其中,参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8~68岁,平均(57.9±8.6)岁。研究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9~72岁,平均(59.8±9.4)岁。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参照组采用生大黄敷脐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生大黄敷脐:取5 g大黄粉,采用适量的蜂蜜水将其调制成糊状,将配置好的生大黄糊剂敷于患者的肚脐部,用绷带固定,采用红外热灯照射30 min,1次/d[2]。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1)腹部穴位按摩: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腹部涂抹石蜡油,沿着顺时针的方向由轻到进行腹部按摩,采用揉法按揉患者的天枢及大横,每个穴位按摩2 min,在患者吸气时用力点按,呼气时可放松,主要以患者产生酸胀感为适宜。(2)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具有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需要定时排便,即使没大便也要指导患者按时去厕所做排便行为,鼓励患者做适当的锻炼,老年患者的身体较为虚弱,久坐或卧床休息容易使得患者的气机不能够畅通,导致患者的大肠传导功能不断的减弱,进一步的诱发便秘。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鼓励患者,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展开适宜的活动,预防患者发生便秘。(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及家属积极的调整饮食方案,每日指导患者增加饮水量,可根据患者的习惯适适当的增加蜂蜜水,嘱咐患者多吃水果及蔬菜。护理人员需要积极的重视老年饮食护理,每日应进行定食和定量,保持患者的心情舒畅。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有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无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未见消失,病情逐渐的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4.44%)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n(%)]
3 讨 论
中风便秘患者发生便秘后,因为粪便在体内停留过久,肠道内细菌发生分解、发酵以及腐败,使得患者产生毒素,引发头痛、头晕、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排便困难以及烦躁不安等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造成严重的影响,过度用力排便,反射性地会使患者的血压或颅内压升高,进一步的诱发急性左心衰甚至脑疝,威胁患者的生命[3]。
本次研究中,采用生大黄敷脐联合穴位按摩对中风便秘患者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4.44%)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穴位按摩可通过局部刺激,进一步的疏通患者的经络,产生一定的传导反射作用,增强患者的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发挥通腑泻实以及滋阴通便等作用。生大黄敷脐贴敷患者的神阙穴,可刺激药物局部重吸收,积极的改善机体虚弱,使得患者可经过脐部经络循行快速直达病所,增强机体机能,发挥泄热通便等作用,同时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可积极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目前。我国使用的治疗便秘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调整饮食,口服缓泻剂及灌肠等,调整饮食控制不稳定,长期使用缓泻剂会使得患者形成一定的依赖性,穴位按摩较为安全、方便。中医研究学认为,在患者的大横和天枢可发挥调理脾胃、扶助正气、生气化血及滋阴通便等作用,同时进行理气化瘀、通导肠腑等[5]。利用指按法和指揉法作用于患者的穴位,气随患者的经络行至胃肠,可进行进一步的攻下逐瘀,行气通便,从而发挥缓解腹胀及便秘的作用。
结合上述研究,采用生大黄敷脐联合穴位按摩对中风便秘患者进行干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学习与借鉴。
[1]蓝顺萍,江巧玲,蓝映兰,等.扩肛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老年卧床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22-23.
[2]王 娜.穴位按摩对于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J].医疗装备,2015,28(2):39-40.
[3]陈凯玲,黄毅玲,陈志斌,等.耳穴埋豆加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5):81-83.
[4]汪 莹.中风便秘患者应用生大黄敷脐加穴位按摩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7,7(11):204-205.
[5]江茜芸.大黄敷脐配合腹部推拿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护理观察[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9):110-110.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8.44.02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