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覆漫谈
——射覆的流程及衍变
2017-11-01李铮
文 | 本刊记者 李铮
射覆漫谈
——射覆的流程及衍变
文 | 本刊记者 李铮
射覆与投壶、流觞一样,都是我国传统的游戏活动。然而相对于流觞以及投壶,人们对于射覆的印象总是十分模糊的,到底什么是射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其游戏的过程与特点又有哪些?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天津市孙子兵法研究会荣誉会长李海涛,请他为我们详细解读射覆的历史。
记者:李商隐《无题》诗中有“隔岸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请问这其中的“射覆”是什么意思?
李海涛:射覆,最早是把某物覆盖起来让他人猜的一种游戏,“猜”,古人称之为“射”,所以猜所覆盖的物品也叫射覆,它是古代雅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雅而有趣的活动,主要流行于宫廷贵族以及文人雅士之间。射覆和先秦时期的占卜有关,具体说来,射覆可以由两个人进行,也可以由多人进行,多人进行需分组。射覆活动进行时,一方藏东西,称为“覆”,而另一方负责猜,称为“射”,射者猜中则为胜。《西游记》里的射覆和《红楼梦》《三国演义》的也不一样,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射覆的衍变造成的。射覆的历史比较久远,具体年代已不可考。现在有据可查的最早关于射覆记载是在《汉书 · 东方朔传》里。东方朔是正史中最早记载的射覆高手,汉武帝把物品藏在容器下,让大臣们猜,大臣们都猜不中,这时东方朔卜了一卦,并根据卦象说:“(所藏的东西)是龙而无角,是蛇又有足,还善于爬墙,不是壁虎就是蜥蜴。”汉武帝看被东方朔猜中,就赏赐他十匹帛。三国时期的管辂,也是射覆的高手,《三国志》里也记载着管辂射覆的故事,其情节和《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大致相同,管辂通过射覆,不但猜中了其中的物品,而且还通过射覆帮助别人找到了丢失的东西。虽然记载有些夸大,但是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射覆,其基本过程就
记者:您刚刚说射覆和古代的占卜有关是什么意思?
李海涛:射覆最早应当是古时数术家为了提高自己的占卜技能而进行的一种游戏。早期的射覆,人们在猜之前,往往要先占卜一卦,然后根据卦象来判断所猜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这种通过卦象就能判断所猜之物的方法,其可信度并不大,猜中的概率也极低。
记者:我也查阅过部分资料,发现《红楼梦》和《三国演义》里都有对射覆的描写,可是为什么这两处对射覆的描写不一样?
李海涛:不仅《红楼梦》和《三国演义》里有关于射覆的描写,《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在车迟国和羊、虎、鹿三个妖怪斗法,隔板猜物,也是射覆。但是是覆者先将东西覆盖,而射者对此进行卜卦,并根据卦象进行猜测。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朝,到了唐朝,射覆逐渐衍变得更具娱乐性,衍化出一种新的形式——娱乐劝酒游戏,其大致方法是:预先将一物品或写好字的纸条藏在倒扣的杯碟中,口头念出或写出一段隐语,让人猜射,猜不中则罚酒。
例如,如果所覆之物为蝉,覆者则可说一句隐语“居高声自远”,这是唐代虞世南咏蝉诗中的一句,若射者能解其中意味,则可再说出一句与蝉相关的事物或诗句,即为射中,射者胜。
唐玄宗时,唐玄宗已写好即将任命的宰相的姓名,恰逢太子李亨入内,玄宗随即用金瓯(金制的容器)盖上姓名,对太子说:“这是我即将任命宰相的姓名,你知道是谁吗?如果猜中了,我赐酒给你喝。”太子李亨拜了一拜,说:“莫不是崔琳、卢从愿吧?”唐玄宗说:“你猜中了。”说着,移开金瓯,露出二者姓名,并赐太子酒。这是把射覆和酒联系起来的最早记载。
而李商隐的“分曹射覆蜡灯红”指的仍然是以猜物为主的射覆,虽然射覆的过程与汉魏时有所简化,但组织形式更加完备。参加者人数不拘,一般以20人为一组。所谓“分曹”就是分组的意思,每组设一个监令,观察依令行饮的次序。按照当时县令为“明府”的习惯,监令被称为“明府”。
宋、元、明、清时期,正史中几乎没有关于射覆的记载,反而是一些个人笔记和当时的小说中记载了一些对于射覆的描写。
记者:您能具体说说吗?
李海涛:虽然唐代以后关于射覆的记载比较少,但仍有蛛丝马迹可寻。清同治年间,有一个叫俞敦培的人,他写了一本书,名字叫《酒令丛钞》,这本书里记载了三百多种酒令,其中就有对于射覆的描写,不过他记载的射覆,也叫作“射雕覆”。这个“射雕覆”怎么进行呢?根据他书里的记载来看,上一个字为雕,下一个字为覆。比如覆者想覆的是“酒”字,那么他就可以说“白”(白酒),而射者如果说的一个与酒相关,且第一个词也是酒字,但又没说出“酒”,而只说了一个字,比如“杯”(酒杯),那么便为射中,其中的“白”字就是雕,而“酒”就是覆。这个射覆,猜的虽然是酒,但是却是根据“白”字猜出。这种射覆,现在我们看起来有点像成语接龙,比如龙腾虎跃、跃马扬鞭这种首尾相接的形式。
这种射覆的玩法,与《红楼梦》中的射覆颇为相似,但是《红楼梦》中的射覆显然难度更大。比如李纨和邢岫烟之间的射覆:李纨看见席上有“樽”,所以用宋苏辙《九日三首》之一的“瓢樽空挂壁”中的“瓢”来隐寓“樽”字。岫烟用唐刘希夷《送友人只新丰》的“愁向绿樽生”里的“绿”字射樽。
显然,这种射覆绝对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尝试的,需要有极高的文学素养。从记载上看,《红楼梦》中的“射覆”从来没有作为一种酒令单独流行过,它与汉唐流行的射覆游戏都不太相同,有人推测可能是作者杜撰的。不过《红楼梦》和《酒令丛钞》中关于射覆的描写,可以说是宋元明清时期关于射覆最为详细的描述和记载了,其他关于射覆的记载少之又少。
记者:为什么后世对于射覆的记载会越来越少呢?
李海涛:唐以后,射覆作为一种贵族以及文人雅士之间的游戏,已经逐渐式微。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射覆的本身。第一,射覆可以说在古代一直是一种只有文化人和宫廷贵族才能够玩的游戏,而一般平民对于这项活动难以参与其中,这就大大限制了射覆的流传范围。第二,射覆虽然可以不分场地、不限物件,但是射覆衍化成酒令之后,它的活动空间也相对地减少,只能适用于酒桌上。第三,射覆这项活动要求参与者有极高的文化素养,且射覆时双方一射一覆往往猜测过程繁杂冗长,洪昇在《长生殿》中就曾经借杨贵妃之口说射覆这一活动“絮烦烦”,因此这也造就了射覆这种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的局面。第四,随着射覆的娱乐性功能的逐渐消失,当时的很多人都认为射覆已失去了它作为一种游戏的作用,清代学者章学诚就在其《文史通义》中说“射覆之学虽极精能,其无当于实用也”。《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更是说射覆“失传”已久。可见在曹雪芹生活的那个年代,了解射覆的人已经很少了。因此,我们大致可以断定,在清代,已经很少人会再去进行射覆这种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