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性研究
2017-11-01文刘芳
文 刘 芳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性研究
文 刘 芳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强调对幼儿自主性、实践性的启发,特别是从科学探究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上,既要保障安全、丰富,还要体现出层级性、针对性,真正促进幼儿从探究活动中增长智慧,开发思维。探析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概念及意义,着重从科学探究材料的收集、投放、差异性选择、可探究性应用、安全无毒及数量充足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实践研究
幼儿园是幼儿探索世界,开发奇思妙想的场域。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趣味性、活动性、科学性”的要求。应该如何满足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欲望?如何从科学区角活动的组织中来突出个性的养成,来启发幼儿动脑动手实践,增强幼儿园的教育特色?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从科学探究活动实施中,来为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幼儿从质疑、探究中来动手尝试,力图从中培养积极的学习习惯。科学探究活动本身基于幼儿自主性的诱导,来观察身边的现象,从亲身经历中来参与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最大化地满足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抓住科学探究活动的本义及特点,关注幼儿探究欲望的激发,围绕幼儿身心认知实际来搭建多元化、多样化探究活动,让幼儿从中培养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
一、注重从生活中来拓宽科学探究材料的选择范围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材料的准备是满足探究实践的前提,而材料本身具有生活化的特点上,特别是孩子们能够接触到的各类材料。教师要观察生活,关注生活中丰富的材料构成,来广泛地搜集和应用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当然,还可以组织幼儿、家长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材料的收集工作中。将易得的、安全的、卫生的废旧材料,进行整合收集,为搭建丰富的科学探究环境创造条件。比如在幼儿园区角活动设置上,以“奇妙的色彩世界”为主题,来搭建融合各类颜色的区角探究活动。生活中的废旧纸张,包括瓦楞纸、皱纹纸、宣纸等材料;平时做衣服的布条,还有一些不同颜色的树叶,将之投放到区角色彩世界里,鼓励幼儿从中来观察和对比。同时,对于一些塑料瓶,比如药瓶、矿泉水瓶、果汁瓶等,可以将之进行清洗后,装入清水,并将各类颜色不同的材料放入瓶中,让孩子们观察瓶子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帮助幼儿了解有些东西在水中浸泡后会褪色,有些东西在水中不会变色。还有,对于颜色的区分与认识,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探究活动来完成。比如将黄色、红色的纸张放到同一个瓶子中,待摇晃均匀后,水的颜色变成了橙色。为什么呢?还可以将黄色、蓝色的纸张放到同一个瓶子中,待摇晃均匀后,水的颜色变成了紫色,为什么?通过一系列让幼儿亲自动手和探究的经历,帮助幼儿从猜想、观察、实验、交流中来获得喜悦,增长知识。
二、突出探究材料的趣味性情境
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通常采用主题式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对于不同材料的选择与投放,首先要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是不是幼儿喜欢的材料?能不能带动幼儿从中来探究?因此,了解幼儿的需求,教师要从观察中来发现,从交流中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并维持幼儿的观察积极性。比如在探究“小鸡是怎么破壳的”活动中,有的老师直接拿出一个鸡蛋,对孩子们提出问题:“小鸡是怎么破壳而出的呢?”另一老师却不这么做,而是带幼儿在草地上观察一些小鸡,活泼的小鸡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教师顺势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幼儿从中思考,激发探究兴趣。最后,提出问题:“可爱的小鸡是从哪里来的呢?”由此来展开探究主题,将所有的小朋友都代入了预定的探究活动中。有的小朋友认为小鸡的头先出来,有的小朋友认为小鸡的腿先出来,有的小朋友认为小鸡的尾巴先出来。到底是怎么出来的呢?当然,在探究活动组织上,还可以通过视频演示过程,让孩子们从亲身的观察中来获得答案,也可以带领小朋友到孵蛋房去观察,去探究。
三、遵循幼儿认知层次性来选择探究材料
即便是在同一个探究主题活动中,不同幼儿因个体的差异,在对材料的使用及动手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能力强的孩子,需要更为有难度的材料,而能力弱的孩子,在对材料的选择上难度要小一些。因此,教师在组织和提供探究材料时,要根据幼儿能力层次差异性,进行不同能力水平材料的投放,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认知发展需求。比如在“趣味传声筒”主题活动中,对于大班的孩子,可以让幼儿自己在纸杯上打孔,而对于中班、小班的幼儿,其可能就不会打孔,教师可以通过塑料瓶传声筒,将事先打好孔的瓶子让孩子去体验,去测试。针对传声筒的传播声音的性能问题,有的孩子做的传声筒效果明显,而有的孩子做的传声筒则发不出声音。由此教师就需要从中来发现问题,来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传声筒与其他孩子的传声筒有哪些不同。比如,绳子是不是太细了?孔是不是太大了?如何调换绳子的粗细、孔的大小来实现最佳的传声效果?另外,在“会唱歌的瓶子”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们一同整理各类瓶子,有塑料瓶、玻璃瓶、陶瓷瓶等等。在具体操作上,教师首先要带领孩子们讨论:为什么瓶子会发出声音?然后利用筷子、瓶子、皮筋、积塑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尝试着发出声音。再对比不同的瓶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由此,经过孩子们对自己动手实践过程的体验,从不同的瓶子、不同的材料选择上来感受声音的变化。最后,教师针对这些叮叮当当的声音引导幼儿从熟悉的乐曲中来敲打不同的瓶子,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伴奏。孩子们的兴趣高涨起来,也初步认识到敲击声音的丰富性、韵律性。
四、围绕活动主题来优化可探究性材料
科学探究活动的主旨是进行探究,而对于不同的材料,其可探究性存在差异。我们在组织和搭建探究环境时,要从材料的结构性、可探究性上,来合理选择和优化,突出材料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当然,不同材料之间的联系,也蕴藏着可探索性、可利用性的特点。因此,作为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要结合不同探究主题活动的需要,全面、综合地分析不同材料本身的可探究性。是该选择成品探究材料,还是选择半成品材料?应该怎样提供探究材料?提供哪些探究材料会更具有启发性?从材料自身使用效度来看,成品、半成品、废品都具有探究性,而通常以半成品材料为主,更适宜幼儿探究欲的满足。比如在“奇怪的不倒娃娃”趣味探究主题活动中,在制作不倒娃娃时,可以选择的材料很多,但是从增强幼儿探究趣味性上,建议以半成品材料为主。可以应用吹气的塑料不倒娃娃,还可以利用小球来自制不倒娃娃,这些不倒娃娃具有可拆卸性,便于幼儿从中开发动手能力。另外,在“小车跑起来”主题探究活动中,如何制作小车,可以选择的材料很多,建议以自制材料、半成品或自然材料为主,如:塑料球、乒乓球、硬纸板、剪刀、瓶盖、胶水、橡皮泥等等。还可以引入一些玩具小汽车,便于孩子们从中来观察和模仿,了解小汽车的结构特点,为自制小汽车创造参考条件。当然,在其他半成品材料的提供上,还可以引入纸盒,如:牙膏盒、食品包装盒。可以通过在盒子上打孔的方式,来制作小汽车的车身;利用硬纸板来剪成汽车轮胎,可以是三角形的、椭圆形的、圆形的及正方形的,来观察不同车辆的运行特点。对于一些辅助车辆,可以提供橡皮筋、橡皮泥、瓶盖、一次性筷子、小木棍等等,这些材料既容易收集,还具有生活化特点,便于幼儿从中来建立探究思维。
五、保障探究材料的充足、安全、可靠
根据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实施要求,安全、健康是第一位。教师在选择和挖掘不同探究材料的过程中,同样要做到安全第一,要确保整个探究活动无安全隐患。比如在“传声筒”探究活动中,对于饮料盒、废旧塑料壳等材料,要进行全面的清洁处理,并做好整个活动的引导,避免对幼儿带来伤害。同样,在构建科学探究环境时,还要注意不同探究材料的充足配备,不能光注意探究材料的多样性、丰富性,还要关注探究材料的教育价值和启发意义。如果操作材料的数量太多,则让幼儿感觉到不是在探究,而是在玩游戏。所以,既要保障材料数量的充足,也要避免与探究主题不相干材料的投入。要紧紧围绕不同的探究活动主题,从材料的丰富性、针对性、合理数量上,来搭建良好的探究环境,让幼儿从中获得知识探究、趣味学习的目标。
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涵盖多个方面,不同环节在组织上要注重生活性、逻辑性、知识性的融合,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要强调对幼儿自主性的启发,要便于从探究活动中强化幼儿的合作、交流、学习、互动参与,帮助幼儿从中得到智力开发。幼儿通过对教师提供的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形成完整形象,我们要借助资料的收集,有力地支持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使幼儿在知识的构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积极、愉快而又谨慎、坚实地走好每一步,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启迪。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幼儿园)
[1]胡艳玲.科学教育园本化课程开发的收获[J].山东教育,2010,(6).
[2]陈燕.让幼儿科学教育回归生活[J].教育艺术,2011,(1).
[3]周秋英.让幼儿的科学与生活更加贴近[J].成才之路,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