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鼻窦炎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的研究

2017-11-01姚惠菁

保健文汇 2017年3期
关键词:咽鼓管鼓室中耳

●姚惠菁

儿童鼻窦炎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的研究

●姚惠菁

目的:探析儿童鼻窦炎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鼻窦炎患儿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均给予声阻抗检查,对两组被检查儿童的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为56.7%,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的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十分密切,要想有效防治分泌性中耳炎,就要加强对儿童鼻窦炎的防治,从而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听力下降、中耳积液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病症,也称之为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等,属于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多发生于儿童[1]。同时,儿童也是鼻窦炎的高发群体。在临床诊断中,上颌窦炎发病率较高,其次为筛窦炎,大部分属于鼻源性感染。因为儿童无法准确表述病情,加之临床表现不明显,导致经常误诊、漏诊,易影响听力,诱发耳部疾病。为了探讨儿童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本文主要对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鼻窦炎患儿与60例健康儿童予以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鼻窦炎患儿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中,女28例,男32例;年龄在4~13岁之间,平均为(7.1±1.2)岁;病程在1个月~7年之间,平均为(2.0±0.5)年。对照组健康儿童中,女27例,男33例;年龄在4~13岁之间,平均为(7.0±1.1)岁;病程在1个月~7年之间,平均为(2.2±0.4)年。统计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可知,比较不具明显差异(P>0.05),可予以对比。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研究组患儿均符合《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学》中关于鼻窦炎的诊断标准,经鼻窦冠状部位CT扫描及临床症状确诊;患儿家长知晓研究目的,并自愿参加,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先天性疾病及腺样体肥大;存在其他部位病变;有过重大手术史。

1.3 方法

两组儿童均进行声阻抗检查,即采用声导抗仪在隔音室予以常规测试,获得鼓室压图。

1.4 观察指标

根据鼓室压图判定:A型曲线表示正常;B型曲线表示鼓室积液,参照临床诊断可判定为分泌性中耳炎;C型曲线表示咽鼓管功能障碍[2]。

1.5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观察数据录入SPSS20.0版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用百分比形式表示,并对数据进行x²检验,如果P<0.05,说明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为56.7%,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的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泌性中耳炎发生情况[n(%)]

3 讨论

现今,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和免疫反应、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导致中耳腔与咽鼓管黏膜纤毛清除能力降低,进而诱发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中耳炎均是儿童阶段的多发病与常见病,二者可单独发病,也可同时发生。有关文献报道表明,慢性鼻窦炎的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达54%,与本文研究结果十分接近,即研究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为56.7%。由此可以看出,儿童鼻窦炎与分泌性中耳炎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正常情况下,咽鼓管可发挥调节机能作用,使中耳腔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均衡。在鼓室空气逐渐被吸收的情况下,咽鼓管在打呵欠或者吞咽的时候,瞬间开放,使得鼓室空气得到补充,并对中耳发挥引流作用,借助咽鼓管黏膜纤毛运动促使分泌物排出。当变应性鼻炎导致鼻黏膜水肿的时候,咽鼓管出现阻塞现象,导致中耳腔空气被吸收,于鼓室形成负压,造成中耳黏膜血管扩张,并出现淤血,增大血管壁渗透性,出现鼓室积液。倘若负压不能有效解除,就会使中耳黏膜上皮厚度增大,进而诱发分泌性中耳炎。一般而言,鼻窦炎会累及咽鼓管黏膜,导致纤毛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发生局部肿胀现象,导致后鼻孔涕液,出现阻塞,加之感染易侵入鼓室,导致鼻窦炎患儿更易发生分泌性中耳炎。

除此之外,儿童尚处在发育阶段,腭帆张肌较为脆弱,收缩能力比较差,肌纤维数量比较少,导致咽鼓管作用无法得以充分发挥,最终造成咽鼓管逆流,于中耳腔内形成负压,加之吞咽时鼻咽部无法形成负压泵,易诱发病变[3]。当鼓室处在负压状态的时候,软骨段管壁非常容易出现塌陷现象,造成管腔狭窄或者闭塞,进而造成中耳功能障碍,进一步出现中耳积液,诱发分泌性中耳炎。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4]十分相似。由此可以看出,儿童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在临床中,一定要对儿童鼻窦炎予以高度关注,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给予恰当治疗,并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以此确保患儿早日康复,实现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儿童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十分密切,要想有效防治分泌性中耳炎,就要加强对儿童鼻窦炎的防治,从而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惠水县中医院)

[1]李湘胜,赵斯君.儿童急性鼻窦炎纯音测听和声导抗异常的临床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4,12(06):550-551.

[2]邹新博,梅栩彬,赵立民等.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上气道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8(04):678-681.

[3]姚利,陆兴,梅雪霜等.88例儿童鼻炎鼻窦炎与分泌性中耳炎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22(05):344-346.

[4]徐春来.儿童鼻炎鼻窦炎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4):3020-3021.

猜你喜欢

咽鼓管鼓室中耳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咽鼓管功能研究进展
中耳胆脂瘤术中开放管上隐窝通道的方法及术后疗效分析*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先天性中耳畸形的临床分型及其与耳聋的相关性研究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