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017-11-01贾磊

保健文汇 2017年12期
关键词:针法内科静脉

●贾磊

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贾磊

目的:对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期间,在我院儿内科需要进行静脉穿刺的168例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静脉穿刺法,研究组患儿则采取静脉留置针法,对两组患儿的静脉穿刺成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儿的静脉穿刺成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且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内科患儿的临护理中,对患儿采取静脉留置针法进行静脉穿刺,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临床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且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明显的减少,对患儿的治疗有着极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价值。

;儿内科;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儿内科是医院组成中较为特殊的一科,因患儿的年龄均为儿童,年龄以及身体的成长情况较成年人有着较大的差距,不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且患儿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因此在进行静脉穿刺时的成功率较低。而静脉留置针法,是近几年临床上出现较普遍的一种,其操作较为简单,且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有明显的提高,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患儿杂静脉穿刺时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还可以减轻反复穿刺给患儿带累的疼痛感,进而在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的基础上,提高患儿的工作效率[1]。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主要是对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期间,在我院儿内科需要进行静脉穿刺的16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对患儿进行分组,每组患儿84例,研究组患儿的年龄在2~15岁之间,男性患儿44例,女性患儿40例,体重10.55~30.16kg,平均(20.32±2.46)kg。对照组患儿的年龄在2~14岁之间,男性患儿45例,女性患儿39例,体重9.15~29.32kg,平均(21.24±2.01)kg。两组患儿在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且所有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研究同意书,属于自愿参与研究。

1.2 实验方法

研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静脉穿刺法,而研究组患儿则采取静脉留置针法:若是患儿需要进行头皮部分的静脉置管,则剃掉部分头发后,对患儿进行静脉血管选择,多是选择正中央静脉、或是患儿头部的双侧浅静脉,在对患儿进行静脉置管时,要注意使用的器具进行消毒后方可使用[2],对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后,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手持穿刺针,针尖斜面冲上,与皮肤保持20度角左右,斜刺进入静脉,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可将针芯拔出,并将止血带松开,调节器打开[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静脉穿刺成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记录。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患儿的静脉穿刺成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为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的静脉穿刺情况调查表[n(%)]

x² 4.2358 4.2357 5.3962 P 值 p<0.05 p<0.05 p<0.05

表2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调查表[n(%)]

3 结论

儿内科患儿的年龄较小,身体的抵抗力也较低,且患儿的注意力以及治疗依从性也较低,在进行临床静脉穿刺的过程中,极可能出现失败,需要反复进行穿刺,而反复进行穿刺,会导致患儿出现极强的疼痛感,进行抗拒接受静脉穿刺,甚至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静脉炎等。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逐渐得到认可,其操作简单的同时,一次穿刺率较高,可以有效的减少反复穿刺的可能,降低患儿的疼痛感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留置成功后,留置时间内均不需要进行静脉穿刺[4]。

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在进行穿刺前,要严格遵守医院的无菌操作要求,对所使用的器具进行全面消毒,才可对患儿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患儿的伤害较大,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对患儿穿刺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密切关注,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进行处理[5]。

综上所述,在儿内科患儿的临护理中,对患儿采取静脉留置针法进行静脉穿刺,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临床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且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明显的减少,对患儿的治疗有着极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儿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康安医院护理部)

[1]王思花,查牡丹.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儿应用中的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1,01(23):67-69.

[2]林芳,吴超华,赵霞玲,张岚.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1,02(05):76-77.

[3]蒋林,周红.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06(14):438-439.

[4]张伟伟.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5,02(26):171-172.

[5]严春梅,曾爱连,冯春玲.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6,04(21):106-107.

猜你喜欢

针法内科静脉
内转科型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粪石性肠梗阻98例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