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观察

2017-11-01韩一可

保健文汇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剂量肌瘤体积

●韩一可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观察

●韩一可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来我院就医的84例子宫肌瘤患者(2014年11月11日至2016年11月20日)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8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组。小剂量组42例患者应用12.5mg米非司酮治疗,大剂量组42例患者应用25mg米非司酮治疗,研究对比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子宫肌瘤体积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小剂量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总有效率分别为(34.65±4.60)cm3、88.10%,和大剂量组无显著差异,P>0.05;小剂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相比大剂量组(26.19%)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12.5mg米非司酮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安全性更高。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属于临床妇科的常见病,以育龄妇女较为常见[1],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主要以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为主,其中米非司酮属于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药物,但临床对于该药物的使用剂量依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性[2]。我院对子宫肌瘤患者分别实施12.5mg、25mg米非司酮治疗,以探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见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以来我院就医的84例子宫肌瘤患者(2014年11月11日至2016年11月20日)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8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组。

大剂量组42例患者年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53、36岁,42例患者年龄均数为(42.75±4.73)岁;患病时间为2至8个月,平均患病时间为(4.56±2.30)个月。

小剂量组42例患者年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52、35岁,42例患者年龄均数为(42.69±4.67)岁;患病时间为2至8个月,平均患病时间为(4.61±2.32)个月。

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患者的资料经统计发现无明显区别,P>0.05,组间可对比。

84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小剂量组42例患者应用12.5mg米非司酮治疗,每天一次,连续治疗3个月。

大剂量组42例患者应用25mg米非司酮治疗,每天一次,连续治疗3个月。

1.3 评估指标及评估标准

1.3.1 评估指标

研究对比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子宫肌瘤体积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3.2 效果标准

治疗后,若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超过30%为显效;若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10%-29%为有效;未符合上述疗效标准或出现增大现象为无效[3];显效率+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中的评定指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对比研究,子宫肌瘤体积(计量资料±s)、临床疗效或不良反应发生率(计数资料,%)的统计学方法分别选择t检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子宫肌瘤体积

小剂量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总有效率分别为(34.65±4.60)cm3、88.10%,和大剂量组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1:

表1 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子宫肌瘤体积

2.2 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小剂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相比大剂量组(26.19%)明显更低,P<0.05,如表2:

表2 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临床妇科的良性肿瘤,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疼痛、白带增多为主要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以往,临床常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术治疗,但较多研究显示[4],子宫切除后易使患者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等提早出现,加上部分患者想保留生育能力,所以,较多患者更倾向于保守治疗。

米非司酮属于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药物,是化学合成的甾体类药物,能有效抑制机体分泌孕激素,能有效结合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达到抑制肌瘤生长的目的,但目前,临床就使用何种剂量治疗子宫肌瘤尚未形成统一定论。本研究为探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对子宫肌瘤患者分别实施12.5mg、25mg米非司酮治疗,对此次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小剂量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总有效率分别为(34.65±4.60)cm3、88.10%,和大剂量组无显著差异,这提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12.5mg、25mg米非司酮治疗可获得较类似的效果,对缩小子宫肌瘤体积均具有较显著的效果。同时研究发现,小剂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相比大剂量组(26.19%)明显更低,这提示对患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的安全性更高,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更低。

综上所得,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12.5mg米非司酮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安全性更高。

(作者单位:瑞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1]余霞,袁晓燕,犹力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5):639-640,643.

[2]王占英.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7):1002-1004+1005.

[3]潘春燕,张印星,陈小刚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影响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12):1782-1785.

[4]郭道利,陈华,张海勤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3):180-181.

猜你喜欢

小剂量肌瘤体积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