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村落何去何从

2017-11-01冯骥才

乡村地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西塘冯骥才名录

冯骥才

中国传统村落何去何从

冯骥才

村落的意义首先是“乡愁”,是民族的凝聚力,是大地上的根,是五千年来我们休养生息的精神家园。村落有旅游价值,但还有历史、民俗、审美、文学等多重价值,保护传统村落不能以旅游价值为首位。

首先我想谈谈2006年召开的“西塘会议”。早在2002年,我们就开始做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普查。那时只提到了村落民俗和村落文化,还没有提到村落保护。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传统村落正迅速瓦解,于是提出了村落保护问题并召开第一个重要会议,即“西塘会议”。我是在会后才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后来我到湖南隆回,看到了当地县委书记整理出的村落文化遗产。他告诉我,他正是被西塘会议触动,才有了主动整理的自觉。我陆续收到了很多类似的反馈。当时,我们认为保护村落首先要盯住的就是中国两千多个县,而县长是最能治理农村问题的官员,县长和村长是落实村落保护工作的关键,因此西塘会议是“县长会议”,后来又在江西婺源召开了“村长会议”。

当然,只有西塘会议的统一认识和发表宣言还不够,必须有行动。在实际保护过程中,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和先觉很重要,因为知识分子一会独立思考,二能逆向思维,三有历史前瞻性。在这样的认知下,知识分子必须先付诸行动。于是,中国民协配合政府做了《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这个名录。四年来,经过评审认定的传统村落共有三千多个,可以说我们基本掌握了这些遗留到今天的、最重要的传统村落的情况,这非常了不起。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官方的村落保护体系,也没有可借鉴的范本。对于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文物法》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遗我们有《非遗法》和“非遗名录”,对于村落保护,我们有《村落保护规定》与《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中华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认识。中国的自然条件、地域文化和民族差异形成了村落文化多样性,但更深的意义在于它是我们民族最古老的根性家园,能认识到这一点并着手整理,这是一件大事。

文化遗产进入国家视野,不是保护工作的结束,而恰恰是开始。就保护工作来说,目前有三点最重要:第一,希望地方注意国家的相关保护规定,其中涵盖了保护的标准以及方方面面的尺度和要求;第二,要书写村落史、村落志;第三,开始制定保护规划,村民要有文化觉悟。

尽管如此,村落保护的问题依然存在,且形式严峻。我认为村落保护仍有两个难以破解的难题:

一、空巢化。前两年我路过太行山,惊讶地发现大部分村子都是空的,很苍凉。迁走的每位村民都带走了一部分村落记忆,一个古村落的历史和文化就这样无声地消散了。即使是已进入保护名录的村落,村里的人也越来越少,因为村民同时面临来自于社会发展的外在压力和来自于他们追求更舒适生活的内在压力。针对空巢化这个问题,我认为政府应该做三件事。一是把村落保护列入城镇化建设的规划中来,作为必须解决的难点来对待。二是要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切实把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三是要解决好村民的经济来源。如果原住民走了,房子空了,何谈保护?这是针对政府谈的,而跟专家讨论的空巢化则是村落文化的消逝和因旅游开发造成的失真。

二、过度旅游开发。对我们来说,村落的意义首先是“乡愁”,是民族的凝聚力,是大地上的根,是五千年来我们休养生息的精神家园。村落有旅游价值,但还有历史、民俗、审美、文学等多重价值,保护传统村落不能以旅游价值为首位。搞旅游要遵循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既会造成文化失真和碎片化,也会误导村民把村子看作赚钱工具。很多地方把旅游化看作村落的出路,把进入“传统村落名录”看作开发旅游的契机。我不反对村落旅游,做得好当然是好事,但粗暴、过度的开发切不可取。为此我对传统村落的现状喜忧参半,忧远大于喜。村落开发是一次性的、不可逆的过程,文化史一旦被扭曲就无法复原。无论是知识界、政府官员,还是作为村落当家人的村长,都要清楚这些,否则到手的传统村落会得而复失。

冯骥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根据作者在2016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鸣鹤)国际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责任编辑/黄莎莎)

猜你喜欢

西塘冯骥才名录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西塘naera良壤酒店
陶行知教育名录
冯骥才:钓鱼悟出养生之道
施光南赴宴不动筷
烟雨西塘
同贺名录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冯骥才携新书亮相全国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