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天境”九重天
2017-11-01陈跃康
文/陈跃康
平塘“天境”九重天
文/陈跃康
甲茶仙女裙瀑布。(本刊特约摄影记者 杨 舰/摄)
From “Jade water golden basin” to the land of blessings,with “the gobbledygook”which fond in Zhangbu, PingTang,an unknown remote County become well-known. It attract attention of the world, When their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on the popular list,and The FAST was build at Dawodang in KeDu town.
>>摘要 从“玉水金盆”福泽之地,到掌布藏字石天下奇观,平塘从默默无闻的边远小县走向石破天惊;从国家地质公园榜上有名,到中国FAST落户克度大窝凼,平塘从一方僻壤登上了令人瞩目的天庭。
平塘人眼里的平塘,是写意的,铺满了斑斓的自然和人文。
外地人眼里的平塘,无疑是写实的。走过、路过、看过,记下来,甚至来不及分辨,便在心里定了格,看似有些仓促,却真实、真情、真味。
专业人眼里的平塘,不是“画”也不是记忆,而是隐藏在亿万年地质历史后面的背景,需要一笔一划地勾勒一点一点地还原。
从“玉水金盆”福泽之地,到掌布藏字石天下奇观,平塘从默默无闻的边远小县走向石破天惊;从国家地质公园榜上有名,到中国FAST落户克度大窝凼,平塘从一方僻壤登上了令人瞩目的天庭。
然而,平塘的内涵并不如此简单。当我们的脚步足迹沿着平舟河、漕渡河及霸王河流域徐徐迈进;当我们的目光不断探向苗岭山脉南麓、九万大山北缘及“大贵州滩”东部这片群山的深处;尤其是当我们从旅游地质的科普与审美视角,解读这些从古生代泥盆纪到新生代第四纪,经历数亿年地壳演化的地质遗迹和自然风光,都会有不断的惊奇发现;同时,也将获得不同凡响的山地探索乐趣与文化旅游享受。
平塘独特的地质条件背景,构成了自身个性化的自然环境与人文风情特色。
在空间上,平塘分布着从古生界泥盆系至新生代第四系的各种地层,其岩性以古生代二叠系、中生代三叠系喀斯特地层为主,使得平塘县域内喀斯特地貌特别发育,形成千姿百态的喀斯特旅游地质资源和景观。
在时间上,平塘县域地史跨度长达3.2亿年之久,古老的地层岩性所构成的地质环境,受到漫长历史岁月的风化、溶蚀和侵蚀,早已面目全非,旧貌难寻。相比之下,人类数千年文明史在地球的演化史上仅是浪花一朵。
在地质构造上,平塘县主要受南北向、北东向和北西向背斜与向斜构造控制,自东向西分布着卡蒲向斜、六硐背斜、平塘向斜、卡落背斜、龙塘向斜、西关背斜、六水向斜等主要褶皱构造。地形北高南低,使得平塘境内的主要河流从北向南流动。如由东到西的平舟河、漕渡河及霸王河三大河流莫不如此。
平塘县域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境内重峦叠嶂、河谷深切,遍布峰林谷地和天坑。
简略了解平塘的地质背景后,我们一同来神游平塘旅游地质资源的“九重天”,走进这块有着“天境”美誉的土地和家园。
所谓平塘“天境”九重天,即是与平塘旅游地质资源优势有内在关系的九种喀斯特自然风光。在此,“天”指天然、天生之意;“境”指一种资源类型。“九重天”者,一曰天盆、二曰天坑、三曰天瀑、四曰天壑、五曰天凼、六曰天桥、七曰天石、八曰天书、九曰天眼。
第一重天——玉水金盆
“玉水金盆”即是天盆,指众所周知的平塘县城所在地。
从岩溶地质学来看,“玉水金盆”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溶蚀盆地,也叫坡立谷,这是一个外来的专用术语,意为溶蚀平原。它是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时期和地区,岩溶发育后期的产物,多在热带或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一般面积较大,长达数十至百余公里。底部平坦,有地表河流通过,堆积有冲积、坡积及溶蚀残余的各类沉积物。四壁一般被峰林或峰丛包围,而盆地内常有孤峰和溶丘。溶蚀盆地的延长方向多与构造线一致,如沿断裂带、不同岩层的接触面,向斜轴部及其他构造洼地都能形成溶蚀盆地。一般意义上,溶蚀盆地往往是当地的主要农业产区。
“玉水金盆”形成于平塘向斜核部,为三叠系喀斯特溶蚀盆地构成,平舟河在盆地中蜿蜒流淌,为南北展布的典型“S”型河曲地貌。老县城主要集中于“S”型河曲的北部,新城区主要建设在“S”型河曲的南部。
“玉水金盆”东部的马坡岭有如一条长长的巨龙,守护着“玉水金盆”。马坡岭中的一脉则延伸到“玉水金盆”中央,恰似这条巨龙的龙头探到了平舟河边,被人们称之为龙脑坡。
“玉水金盆”西部,紧靠平舟河岸的莲花山则异峰突起。登顶眺望,俯瞰天盆,只见远山近水,无限风光;田畴村舍,阡陌纵横;平舟河“S”型河曲地貌尽收眼底,形同伏羲所绘之“八卦图案”,水绕岸随,饶有情趣;平塘县城新、老城区分占阴阳两鱼之所在,布局平衡,天人合一。
第二重天——打岱河天坑
学术界认为,贵州高原是世界上天坑最发育的地区之一。
据初步调查,在龙凤山周围二十余平方公里范围内,以打岱河天坑为中心,呈阶梯状、串珠状分布着夏家坨、道坨、猫底坨、瑶人湾、音洞、打赖坨、八角等十多个大小不等的天坑。其中,打岱河天坑容积约12亿立方米,是目前已知世界最大的天坑。夏家坨、道坨、安家洞等天坑,坑口面积均达10万平方米以上,深度均超过280米。
打岱河天坑群的形成,与“大贵州滩”的特殊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大贵州滩”研究专家魏家庸先生指出:“大贵州滩”位于黔南州平塘、罗甸、惠水三县交界处,是深数百至两千米左右的三叠纪次深海内一个孤立碳酸盐岩台地,东西长约70千米,南北宽10千米左右,它是全球保存最完整、研究程度最高、备受国际地学界关注的地质遗迹。研究者认为,“大贵州滩”从发生到消亡经历了大约2500万年,它与贵州北部大型三叠纪碳酸盐岩台地的发育特征极其相似。由于顶部保存着盖层,所以其三叠纪全球发育历史记录保存最完整。同时,“大贵州滩”三叠纪地层出露极好,无论滩上的台地相岩层,还是滩缘斜坡坡脚的盆地相岩层,均从二叠系顶部——上三叠统底部连续出露,这为深入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和三叠纪生物复苏与环境变化,提供全球独一无二的、最理想的条件。
在天光水色、逶迤青山的衬托下,平塘甲茶瀑布更显秀美灵动。(戢 刚/摄)
水文地质学研究表明,在“大贵州滩”东部,发育着一条规模巨大的地下河水系,即出露于罗甸的大、小井地下河。该地下河水系与打岱河天坑群及周边的溶蚀洼地、峡谷、地表河流有着直接的水力联系。从流域来看,打岱河天坑群正是罗甸的大、小井地下河的重要源头之一。喀斯特研究表明,地表天坑群、溶蚀洼地、断头河流的存在,正是构成喀斯特地区地下河水系的必要水文地质条件。
从旅游审美来看,站在打岱河天坑观景台前,俯视几乎望不到边,也探不到天坑底部:下至坑底,唯有绝壁千仞,古树枯藤,雾岚缥缈,野溪蜿蜒。
甲青大裂谷。(本刊特约摄影记者 代传富/摄)
第三重天——多彩天瀑
多彩天瀑系指位于平塘县城西南的甲茶瀑布,距县城47公里。瀑布发育于六硐背斜北西翼与平塘向斜南东翼交汇处,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二叠系石灰岩。
瀑布在地质学上叫做跌水,即河流沿河床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跌落。侵蚀作用的速度取决于特定瀑布的高度、流量、有关岩石的类型与构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形成瀑布的原因很多,有地形陡变论、岩性差异论、断层构造论、溯源侵蚀论、地壳上升论、冰川切入论及岩溶垮塌论等。
甲茶瀑布属于岩溶垮塌与地形变化混合成因类型。
瀑布之水从上游500米处平舟河的一段伏流中流出,流经地层因岩性差异、地形变化而形成的多级跌落状陡坎时,便形成了宽40米、高37米的天然瀑流。由于瀑布河床岩层凹凸不平,其上沉淀了不同时期、色彩形态各异的石灰华,使得瀑布宛若一匹从岩壁上铺撒而下的白绸,状若孔雀开屏,秀美灵动。
瀑布流淌下来的水,汇成一条碧波荡漾的山间河流。两岸植被繁茂,翠竹簇拥;荡舟河上,天光水色,青山逶迤。一路走过,河水清澈、沙滩金黄、溶洞神奇、峡谷俊秀,布依风情浓郁,是可谓山、水、洞、竹、石聚一体而各有韵,奇、秀、幽、美、爽集一身而各有情。
第四重天——拉安天壑
拉安天壑指地处平塘南部、漕渡河下游的拉安河峡谷。壑,峡谷、深涧之意。
峡谷,由于溶蚀侵蚀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多出现于碳酸盐岩层广泛分布地区,相对高差为500—1000米,地形与一般中山峡谷相似。但在分水岭地区,地表仍保留早期发育的岩溶,山体内岩溶水埋藏较深,沿断裂带有流量较大的岩溶泉出露。在区域侵蚀基准面附近河床切割较深的高原地区,这种类型地貌比较发育。
拉安河峡谷位于漕渡河向斜尖灭处,并受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断层控制。所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代泥盆系与二叠系碳酸盐岩,喀斯特十分发育。由于受红水河区域侵蚀基准面影响,拉安河在这一带垂向切割和侵蚀、溶蚀作用非常强烈,形成了长约30公里,相对高差200—400米,宽度只有30—100米的深涧峡谷地带。天壑如缝,茂树欲覆,地势格外险峻、奇特。
拉安天壑所在之处,山高谷深,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许多原生态资源尚待勘察、无数险峻风光还不为人知,可成为开展探险考察和科普旅游的重要选地。
第五重天——生态天凼
生态天凼,即在喀斯特山区随处可见的溶蚀洼地。
溶蚀洼地主要分布在峰丛或峰林之间,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平面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长轴常沿构造线发育,面积约数平方公里至数十平方公里。洼地底部呈现凹形,有时因漏斗及落水洞的分布而略有不平,表层堆积有厚度不等的残余红土及水流冲刷来的红土堆积。
溶蚀洼地与峰林是一组正负对应的自然地貌,几乎同时形成,开始在峰丛之间可能形成一些由岩溶漏斗、落水洞集中的小凹地;而后小凹地水流集中,使地表及地下的岩溶作用均强烈发展,漏斗、落水洞逐步扩大,形成溶蚀洼地。地壳相对稳定时期越长,溶蚀洼地面积越大。有时溶蚀洼地积水,可形成湖,称岩溶湖。若干个喀斯特漏斗扩大或合并,便可成为一个呈封闭或半封闭状溶蚀洼地。
在平塘县境内,古生界、中生界的碳酸盐岩类广泛分布,且厚度巨大,喀斯特峰丛地貌十分常见,因此,洼地与峰丛恰似相依相伴的情侣,有峰丛的地方必有洼地,有洼地的地方必见峰丛。
在这天凼之中,有的天凼有田有土,适宜耕作;有的天凼有湖有河,绕有景致;还有的天凼边上,往往坐落几户山野人家,颇具世外桃源意境。
第六重天——甲青天桥
天桥就是天生桥,是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单体地貌景观。
从岩溶地质学分析,天生桥是一种喀斯特溶洞或地下河床的残留遗迹。有的天生桥已无河流通过,为旱桥;有的天生桥仍有河流通过,为水桥。不论旱桥还是水桥,都有桥的结构和形态,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造化。
平塘县境内天生桥颇多,在南边的鼠场乡拉安河峡谷有“天星桥”、北部京舟兔场有“三步两眼桥”等天生桥,不过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还是要数平舟河中下游的甲青天桥。在这一带,岩溶盆地、悬崖溶洞群、漏斗、落水洞、暗河、巨型障谷和盲谷、岩溶洼地、峰丛地貌以及单斜山等组合完整,各种喀斯特地质地貌集中展示,甲青天桥则如鹤立鸡群一般,是观赏喀斯特风光,研究岩溶地貌组合及发展演化的最佳地带。
第七重天——神奇天石
天石,是一种天然或天生的石资源。平塘是一个山的世界,石的王国。平塘的天石大抵有三类,一是景观类天石,如掌布藏字石、结核石胆石、甲茶“冰臼”石等;二是工艺类天石,如平塘花石。花石是一种铝硅酸盐粘土矿物组成的变质高岭石岩,具有独特的鲜艳色彩和纹里,呈花斑状构造。花石质地细腻平滑、凉润如玉,是优质的工艺美术石料;三是观赏石类奇石、化石等。平塘地区古生物化石不多见,但石灰岩类的造型石资源丰富。
平舟河下游一带河床中出现的冰臼石现象,值得进一步考察、研究。冰臼是指第四纪冰川后期,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形成的微地貌景观,是古冰川遗迹之一。冰臼平面上多数呈圆形、近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的形状,是冰川融化作用的直接产物。冰臼有三大特征,一是口小,二是肚大,三是底平。两三百万年前,在巨厚冰层覆盖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下的冰床,在冰川融水向下流动时,由于冰层内有巨大压力,呈“圆柱体水钻”方式不断向下部冰床基岩及冰川漂砾进行强烈冲击、旋动和研磨,最终形成深坑,这些坑极像南方舂米的石臼,因此称为冰臼。
冰臼的发现,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地质审美意义,不但有利于研究当地古气候、古环境状态,也将对现代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提供重要的分析、预测依据。
第八重天——藏字天书
掌布藏字“天书”的横空出世,曾轰动一时。
一块因重力坠落并摔成两半的岩石,一行既模糊又清晰的字符痕迹,一个偶然的发现所生成的种种臆想和诸多巷议,成就了藏字天书成为掌布景区独特的旅游地质资源与核心竞争力。
甲青天桥规模宏大、气势夺人,让人体验天空的深邃、大地的神奇。
第九重天——克度天眼
克度天眼专指落地大窝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
FAST注定是一个难以完结的话题。
从1993年京都第24届国际无线电科联大会动议,到2016年竣工;从最初的“国际”姓氏,到拥有三项自主创新的“中国制造”;从伊始的LT先导单元,到在“国际射电望远镜领域的领先地位至少可以保持20年”的前景展望,FAST已经成为世界天文科技的经典传奇。
简要说罢平塘“九重天”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可以看出,不论地下的天坑,还是天上的天眼,都与平塘县域的旅游地质条件和资源分不开,也与平塘人民对这方山水、这块土地的辛勤耕耘、智慧开掘分不开。有了对“九重天”的这些认知,我们也许应该对平塘有了更深的认识:今日的平塘,不仅仅是一个有较高知名度的边缘旅游县城,更是贵州高原上一处原生态的奇美天境。
(责任编辑/黄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