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杭州湾大湾区发展战略的建议

2017-11-01张汉东

浙江经济 2017年18期
关键词:杭州湾湾区大湾

□张汉东

实施杭州湾大湾区发展战略的建议

□张汉东

杭州湾一头连接陆上丝绸之路、一头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同时还是长江经济带的出海口,完全能够成为中国大湾区和世界级湾区。做好大湾区的文章,既要积极接轨上海,与上海实现合作共赢,又要立足本省,首先在杭州湾五市做好湾区经济文章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要突出开放强省,以“一带一路”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必须要谋划实施一批最体现浙江资源禀赋、最契合国家战略使命的重大开放举措,实施杭州湾大湾区战略就是一个这样的重大开放举措。党代会报告提出,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支持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推进沿海大平台深度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实施杭州湾大湾区战略有利于主动应对全球竞争新格局,建设开放强省;有利于探索接轨“一带一路”,呼应国家战略;有利于抢抓全球发展制高点,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及企业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率先发展。

中国大湾区战略的提出

湾区战略是国内全新的发展战略。2017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大湾区战略。

国家之所以提出大湾区战略,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经济增长下滑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和挑战,亟需培养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推动供给侧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从国际来看,当前美国等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开始推行“去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模式,全球经贸投资规则和经济治理体系进入深入调整期,这对于外向型经济比重较高的中国来说冲击极大,需要有所作为,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重构,影响国际贸易规则的形成,构筑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湾区发展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增长极,成为中国经济的头部地区,也有望对标国际先进湾区,率先在创新发展、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影响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走向。

杭州湾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浙江地理上的湾区很多,有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温州湾等等,但是浙江“大湾区”战略的主体应该是杭州湾经济区。

地理上的杭州湾位于北半球太平洋西岸、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它西起海盐县澉浦镇和慈溪之间的西三丰收闸断面,与钱塘江水域为界;东至上海扬子角-宁波镇海连线,与舟山、北仑港海域为邻;南连宁波市,北接上海市和嘉兴市。杭州湾大湾区城市群指的是由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与浙江的杭州、宁波两大区域中心城市,以及嘉兴、绍兴、舟山三个较大城市组成的城市群。

浙江的杭州湾五市分别为杭州、宁波、嘉兴、绍兴、舟山,人口2754万,占全省人口的49.3%,2016年GDP总量达到2904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62.5%;人均GDP105436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6%;外贸出口11027亿元,占全省总量的63%;实际到位外资154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87%。这样的经济基础条件是浙江省其他湾区无法比拟的。

杭州湾一头连接陆上丝绸之路、一头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同时还是长江经济带的出海口。其优越的港口条件、辐射长江经济带和联通一带一路的宽广腹地,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贸易链,以及创新和人才优势,使杭州湾区完全能够成为中国大湾区和世界级湾区。

整个杭州湾区域,包括浙江的杭州湾五市和上海市在内,人口达到5164万,2016年GDP超过5.6万亿元。环杭州湾地区拥有一个超级中心——上海;两个世界级超级大港——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上海港与货物吞吐量第一的宁波舟山港;两个国家级新区——舟山群岛新区、上海浦东新区;两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和浙江(舟山)自贸区;三大都市圈——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

从产业基础来看,杭州湾地区产业体系完备,各地产业分工特色鲜明。更重要的是,在创新发展已成为全球趋势的当下,杭州湾大湾区具备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潜质。

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长江入海口,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都市,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有雄厚的人才实力,是中国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也是世界了解中国、进入中国的主要门户。

浙江人有经商办企业的传统,是中国商界的翘楚,马云、郭广昌、李书福、丁磊、鲁冠球等都是浙商。在中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榜单上,浙江远超兄弟省市。一个杭州几乎可与深圳比肩,超过上海和广州。

谋划杭州湾大湾区发展

做好大湾区的文章,既要积极接轨上海,与上海实现合作共赢,又要立足本省,首先在杭州湾五市做好湾区经济的文章。

湾区经济与内陆经济的协同发展。湾区经济具有开放、创新、宜居和国际化的优势,而内陆经济带则具有资源充裕、腹地宽广、特色鲜明等特征。港口和内陆腹地互为依存,相互促进。实现湾区经济与内陆经济带的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带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也同样有利于湾区发展,进而共同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有力支撑。杭州湾湾区建设要有做世界级大湾区的雄心,就必须要有世界级的经济腹地,浙江杭州湾五市要立足浙江,辐射带动其他六市,接轨上海,共同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中国、服务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大平台。

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成为省级政府层面的重点工作之一,浙江省政府要与上海紧密协作,以沪杭甬为枢纽,以嘉绍舟为支点,以其他中小城市为节点,海洋运输与陆路运输并进,打造公路、铁路、航空相配套的立体、复合型综合交通体系,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把上海能量更多地输出去,更好地发挥上海的中心城市功能。要特别重视城际高速铁路网建设,努力形成一小时交通圈,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杭州湾区城市圈的同城化。

培育湾区一体化的价值链。价值链形成一般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紧密型的,如跨国公司,总部在大都市,分公司可能在一个县域的某个地方;一种是半紧密型的,比如以跨国公司、行业领先企业为龙头,向中小卖家进行采购,对供应商进行指导;一种是松散型的,这是基于市场之间的交易,公平价值链。从国际经验来看,半紧密型的价值链是最常见的形态,就是大买家的总部和研发在上海或者杭州、宁波,供应商的分工扩散到其他地方。浙江省政府应当积极作为,协调省内各市,与上海共同培育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形成各种各样的有利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组织形态,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先导区。上海有众多的国际机构和国际化人才,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浙江要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形成有利于一体化的政策机制。区域合作的关键在于打通各个要素之间的连接通道,使要素流动更加便利,要实现杭州湾大湾区的深度融合,提升整体竞争力,这需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更多创新,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浙江和上海的合作由来已久,具有地理区位上的天然优势。但政策的一体化做得还很不够。要清除妨碍资源要素流动的政策,为资源和要素流动搭建平台,建设跨地区的技术设施。市场经济要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各市地方政府要尽量少用产业政策、多采取公平的竞争政策。

共建金融核心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业通过其特殊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的增长。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要推动杭州湾金融竞合有序、协同发展,培育金融合作新平台,形成以上海为龙头,以杭州、宁波为依托,以嘉兴、绍兴、舟山为主要节点的大湾区金融核心圈。

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以改善社会民生为重点,打造国际化教育高地,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共建健康湾区,推进社会服务均等化、一体化和社会协同治理,把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成为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城市群。

作者为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WTO浙江研究咨询中心主任、研究员

猜你喜欢

杭州湾湾区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无人机运用于杭州湾
杭州湾跨海大桥信号中继站设置方案研究
走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