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60例临床观察
2017-11-01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人民医院,河南 许昌 461700
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60例临床观察
张娟万雅平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人民医院,河南 许昌 461700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补液、肠道益生菌药物及肠道黏膜保护剂应用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总有效率8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分别为(3.1±1.2)d及(4.4±1.3)d,呕吐消失时间分别为(1.1±0.9)d及(2.2±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用于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轮状病毒性肠炎; 小儿;保留灌肠; 小儿止泻合剂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多在秋季和初冬季节感染流行[1],本病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1~2d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轮状病毒感染亦可侵犯多个脏器[2]。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给予一般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疗效不理想,为减轻患儿病痛,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有待于提高疗效,笔者应用中药小儿止泻合剂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6月~36个月,病程1~3d,每天大便次数2~20次,大便呈水样、蛋花汤样;轻度脱水47例,中度脱水73例。所有病例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符合轮状病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年龄6个月至36个月;监护人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重度脱水或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者;患有心、肝、肾等疾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210mg/片,国药准字S19993065。口服,每日2次,每次<1岁, 105mg,>1岁,210mg;疗程7d);蒙脱石散(湖北汇中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391,每袋含蒙脱石散3g。口服,<1岁,每日1袋,分3次服,1~2岁每日1~2袋,分3次服,2岁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首次剂量加倍;疗程1~7d)、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等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小儿止泻合剂保留灌肠,处方:黄连7g,秦皮16g,白头翁16g,车前子16g,蒲公英16g ,乌梅3g,焦山楂6g。加蔗糖适量水煎至100mL,1岁以下10ml/次、1~3岁15mL/次、4岁以上20ml/次,灌肠药物保留15min以上,1次/d,3d后观察疗效。
1.6 观察指标 每日观察患儿发热、腹泻、呕吐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
1.7 疗效评定[4]显效:治疗72h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内大便性状、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内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腹泻持续时间、发热及呕吐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腹泻持续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对照组44±1322±1317±12观察组31±12∗11±09∗12±1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例(%),n=6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腹泻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病之一,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需要营养多,胃肠负担重,而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消化功能相对不足,抗病能力差,造成婴幼儿腹泻发病率高,结合年龄特征,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2]。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原因,不仅引起胃肠道症状,还可造成肝炎、心肌炎、肾炎、肺炎、脑炎、皮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各种肠道外疾病,对婴幼儿健康产生严重影响[5]。发病机制是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其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致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同时,发生病变的肠黏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且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2]。目前西医常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但利巴韦林有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其使用受到限制[6]。
本病属中医“泄泻”范畴,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景岳全书·泄泻》所谓:“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化为失司,而小儿脾胃不足,受湿热困脾,随为本病。基于中医理论,小止泻合剂清肠解热,化湿止泻。方中:黄连善清肺胃大肠之湿热,调理气机;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车前子既能利小便,又能止暑湿泻痢;蒲公英清热解毒;乌梅缓解呕吐、涩肠止泻;焦山楂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功能。由于中药保留灌肠使药物直达病变部位,并保留一定时间,药物通过肠黏膜直接吸收,使药物能直接地、较长时间地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有效的发挥了局部用药效应,提高治愈率,且减少了肝脏的首关效应及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呕吐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发热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可见中药保留灌肠可缩短腹泻持续时间,使呕吐及发热症状尽快缓解,减轻患儿病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谢基灵,黄小泰.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及补锌治疗的意义[J].儿科药学杂志,2010,16(1):18-20.
[2]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6-256.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90-1294.
[4]方松鹤,魏成毓.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5]周玲,潘家华.轮状病毒血症480例临床症状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8):620-621.
[6]阳淑容.重组人干扰素a-1b佐治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0,16(1):31-32.
[7]冯伟如.药物保留灌肠在临床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2):6-8.
R516.1
A
1007-8517(2017)19-0101-02
2017-08-17 编辑:梁志庆)
张娟(1971-),女,汉族,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E-mail:5116860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