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风反腐迎来历史性拐点

2017-10-31黄红平曹海宏

唯实 2017年10期
关键词:腐败总书记习近平

黄红平 曹海宏

腐败乃“政治之癌”,反腐败是萦绕人类社会的治理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果,明确指出当前已经“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客观而言,在近五年时间内,新一届党中央确实“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由过去“依然严峻复杂”转变为“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这一极具标杆意义的客观事实,深刻表明当代中国正风反腐已迎来最终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历史性拐点。

呈现三大特征

治理拐点。有研究表明,建国以来有三个腐败高发期:一是1949年到1952年的腐败高发期,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成功获得执政地位面临执政考验而引发;二是1978年到1989年的腐败高发期,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面临改革开放考验而引发;三是1992年至今正在发作的腐败高发期,主要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考验而引发。比较而言,第三轮腐败高发期的波长要大得多,危害程度更深,影响面更广。但这一情况在党的十八大后展现新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开辟国内国外两个战场,既打“虎蝇”又猎“狐狸”,出现不敢腐和不能腐的拐点,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有证据支持这一结论:一是在持续高压态势下,2016年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的党员比往年增长10倍;二是2015年底首次出现追回人员超过外逃人员;三是2016年涉贪信访举报呈现十八大以来首次回落。

形象拐点。良好形象是党的重要软实力。“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严肃查处了刘青山、张子善腐化堕落案件,教育了广大干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共产党人执法如山的形象”。确切说,过去长期屡经难止的腐败问题对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形象带来巨大的伤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败“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高达240余人,其中不乏正国级、副国级的“大老虎”。有人质疑,腐败分子查多了,“家丑”曝多了,会不会影响党的形象?事实上,这不仅没有损害党的形象,反而促进党的形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国内好评如潮,国外亦是赞誉无数。美国网友感叹“我们美国人怎样才能也有个‘中纪委”,西班牙执政党甚至效仿中国设置党内监督机构。

信心拐点。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信心贵如黄金,它是力量的源泉。实现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断蔓延的消极腐败日渐成为党内的突出问题,严重损害党的权威。邓小平在总结“六四”风波的教训时说:“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腐败现象滋生,使一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丧失了信心。”党的十八大前,腐败问题已累积到极严峻复杂的程度,成为党的重大隐患。人民痛恨腐败,如不厉行反腐,党就可能失去人民信任、支持与拥护。民心大如天,信心重如山。经过近五年的励精图治,人民群众看到显著成效,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与日俱增。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是75%,2013年是81%,2014年是88.4%,2015年是91.5%,2016年是92.9%。攀升幅度之高、速度之快说明当下中国正风反腐获得最强“民心动力”和民意支持。

得益三大要素

明确的目标。坚持目标导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鲜明特征。当下中国的正风反腐从应然的视角看,分为工具性目标和本质性目标两个层次。前者强调解决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后者重视反映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正风反腐有效地统筹了这两个目标,起到引领作用。所谓工具性目标,就是直面“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通过“持续强化不敢腐的氛围,使有问题的干部及早收手、收敛,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进而重构政治生态,逐步搭建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从党的性质和宗旨看,所谓本质性目标,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反腐败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厚植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是党的奋斗目标。

严谨的布局。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定律,讲的是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将这一定律引申到反腐败领域,就是要求布局须严谨,避免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劳而无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构建“作风、纪律、惩腐”三位一体的正风反腐格局。一是作风建设。相对于贪腐,作风问题虽然看起来不严重,但它是滋生贪腐的温床。正风反腐怎么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从高层做起,形成以上率下的良好氛围。二是纪律建设。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其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寶。现实生活中党员干部出问题,首先是纪律的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之所以成效显著,关键原因就在于把纪律摆在前面,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三是严惩腐败。反腐败讲究标本兼治,但实际上二者的关系绝非完全泾渭分明。惩治既是治标也是治本,没有严惩,谈何治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惩治腐败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利剑高悬”。正是因在反腐败上做到布局严谨,任何一手都不放松,没有短板,才有强烈的共振效应。

精当的方略。不同于西方,中国政治体系的成长逻辑决定了其独特的以执政党为中心的反腐败模式。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和领导党,是整个反腐败体系的核心力量,主导反腐败斗争。这种执政党动员型反腐败模式具有许多优势,譬如对整个反腐败方略的顶层设计。这一点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议题上表现尤为明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上总结实践经验指出:成功的反腐败方略贵在坚持“四个统一”:一是坚持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统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向着理想信念高标准努力,同时以党的纪律为尺子,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二是坚持抓惩治与抓责任相统一,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执纪必严,同时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督促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担当;三是坚持查找问题与全面深化改革相统一,从问题入手,抽丝剥茧,查找根源所在,深化改革,破立并举,确保公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四是坚持选人用人和严格管理相统一,既把德才兼备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又加强管理监督,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好局面。endprint

产生三大红利

政治红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正风反腐,查杀贪腐病毒,重启政治系统,产生巨大的政治红利:一是清除了政治隐患。政治问题从来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长期以来,无视政治纪律规矩的“七个有之”现象尾大不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存在野心家、阴谋家,从内部侵蚀党的执政基础”,“不能投鼠忌器,王顾左右而言他,采取鸵鸟政策,这个必须说清楚”,“把政治纪律摆在首位,消弭隐患、杜绝后患”。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和孙政才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清除了党内的“阴谋家”、“野心家”。二是净化了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近五年来的正风反腐坚持激浊和扬清两手抓、两手都过硬,党内正能量充沛、歪风邪气无所遁形,“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显现。三是提振了政治信用。十八大以来这场史无前例的正风反腐,以真刀实枪破除了社会上关于“反腐只是刮一阵风”、“反腐导致为官不为”、“反腐影响经济发展”、“反腐是权力斗争的工具”等谬论,提振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政治信用。

发展红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正风反腐过滤发展水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产生巨大的发展红利:一是扫除了改革障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关键在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所谓“硬骨头”,就是如何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而利益固化的背后往往隐藏腐败问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加快清理政策性腐败,深层次上为改革扫除了障碍。二是挽回了经济损失。据统计,从党的十八大到2015年6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腐败案件同时,已有效挽回经济损失387亿元,而且数字在不断刷新。三是促进了转型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正风反腐确实对实体经济某些特殊领域,如高端餐飲和奢侈品消费等带来短期冲击,但从长期来看,推动了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合理配置。现实经验证实,在那些政治生态得以重建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要指标全线飘红,反腐败释放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社会红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正风反腐荡涤不良风气,再造环境氛围,产生巨大的社会红利:一是维护了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升学、考公务员、办企业、上项目、晋级、买房子、找工作、演出、出国等各种机会都要靠关系、搞门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更多照顾,没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没有机会,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之后,这一现象有了重大的改观。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说,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给老百姓省下大笔钱,降低了人们日常办事的成本,如给孩子办入学或办参军,不再需要数万元的额外“费用”,过去官员拿钱才办事,但现在不敢了。二是扭转了风气之弊。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在党的十八大之前,无论私人聚会还是公款宴请,许多吃不完的饭菜都白白浪费。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突然造访北京一家不起眼的包子铺,总共花费21元,掀起一场“提倡节俭、反对奢侈”的移风易俗革命。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说,吃喝风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回应了人心所思。以往人们对于消极腐败有一种强烈的被剥夺感,经过近五年的正风反腐,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大幅降低,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是梦。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建设马克思主义廉洁型执政党研究”(14YJC710020)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廉洁形象建设研究”(17YJA710037)中间研究成果〕

(黄红平:南通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曹海宏:中共南通市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功杭endprint

猜你喜欢

腐败总书记习近平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把脉“腐败亚文化”
标题党
目睹之现状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