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尝试

2017-10-30华福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健全人格培养措施

华福群

摘 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最丰富的思维养料,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致力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注重提升学生的学识修养、审美品位,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本文分析当前小学生人格发展现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特点,提出小学语文教材中人格培养措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 健全人格 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加强人格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是教育在新时代所应肩负的重大使命。语文教育者旗帜鲜明地提倡人格教育,坚持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而作为语文人格教育重要载体身份存在的语文教材对培育人、造就人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发挥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人格教育功能,对培育青少年一代健全人格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1小学生人格发展现状

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生的人格越来越成熟。小学此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时期,对各方面的认识处于一个非常朦胧的状态,人格各因素的发展也处于动荡状态。这就要求这一阶段的教育应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找出这一阶段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正常、健康发展。从整体水平来看,小學生人格成熟度调查的得分普遍偏低,总体均分为54.95分,其中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得分还低于平均分。这说明在当前小学生的人格发展水平很低,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小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反映了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小学生处于幼稚期,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此阶段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小学生的人格也处在形成与定型阶段,可塑性大,但对自己形成的不良人格特征和习惯需要施加强有力的影响才能改变。因此,加强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征,是学校重要的教育内容。

2语文教材中人格培养因素考察的几点启示

2.1对语文教材编写者的启示

教材编写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材应该注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教材应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等,这些建议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在教材编写的内容选取方面,适当增加相关人格培养因素选文量,不仅仅要注重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母语这一交际工具,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语文教材人格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2.2对语文教师的启示

教师是教材使用者,而非编写者,那么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计切可能的人格培养因素,建构和塑造学生人格,促使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格素材,其中有抒发对自然、生命和生活热爱的篇章,也有抒发或慷慨激昂或低沉婉转的爱国情感的篇章,同时还有很多做人的准则等。对于拥有使用权和加工权的语文教师来说,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对语文教材进行处理,让选文中的高尚人格通过语言文字流入学生的心田,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让学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全的人格。具体而言,关于对语文教师的启示为:

2.2.1充分利用和加工语文教材的选文

新课标积极提倡“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这要求教师对教材的选文进行第二次“加工”,以教材作为落脚点,拓大教材所带来的意义,运用新理念去驾驭现有教材,让教材焕发全新的活力。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具有人格教育意义的培养因素。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注意题目、作者以及选文内容中所蕴涵的人格因素。另外,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而应该放宽眼界,把教材选文当作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范例,充分利用能够辅助教材的其他文章,让语文教材中的人格培养因素得到更好的凸显。

2.2.2在活动实践中践行选文的人格培养因素

教师应把语文人格教育的训练场扩建到课堂外,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去践行教师通过选文呈现给学生的人格培养因素。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能更深刻地体会选文中所呈现出来的人格培养因素,从而更有效地把这些人格培养因素内化到自身之中,进而建构健全的人格。教师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语文活动课如模拟现场、实地考察等实践形式带领学生践行选文中的人格培养因素。

2.2.3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作用

语文教材助读系统能够给学生指明一个理解文章的方法,教师在进行语文选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编写者精心准备的导言,让学生在学习正文的时候认真阅读导言,从而更有助于学生明白选文所要表达的东西。而对于课后练习来说,则是巩固和加强学生对选文的理解的重要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地体会选文所呈现出来的人格培养因素。另外,每一单元选文之后的单元作文训练对人格的建构作用也不可小视。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和利用每一单元作文训练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作用。

2.2.4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格培养能力

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持续发展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努力去更新自己的人格结构,提高自身的人格培养能力。当今,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营造和谐民主、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去发掘和释放学生的生命潜力,去建构和发展学生人格。语文教师还要加强专业知识水平,立足于教材本身,让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格培养因素得到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另外,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观念,重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以推动小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逐步向着人格教育的方向发展。语文教育者一定要树立人格教育的理念,重视人的作用,重视人的培养,重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语文教育者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重构语文教学模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苗兴壮.论健全人格的标准与人格教育[J].教育探索,2011(06):140-142.

[2] 曹衍清.新时期健全人格教育模式构建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1(05):85-87.

[3] 金垒.浅谈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2(05):150.

[4] 张野,卢茄.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学业成绩及其发展背景系统间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2,35(2):391-395.

[5] 黄听.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J]基础教育研究.201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材健全人格培养措施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著阅读教学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论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