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设疑讨论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2017-10-30徐大江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重难点遗传内容

徐大江

近年,我市课堂教学改革又迈出了一大步,在“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课堂教学重在设疑,贵在讨论,笔者结合自己一线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地进行设疑讨论略做探讨。

一、授课伊始设疑讨论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好的课堂教学应始终以“设疑—讨论—解疑”的思维训练为主线。授课伊始,可创设“疑”境,或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并进行初步讨论。如在教授“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這部分内容时,在上课伊始可以设问:“家中养花,一次施肥过多,或者一次浇水过多,为什么都不利于花卉的生长呢?”贴近生活实际的疑问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授课伊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再运用已有知识去大胆讨论甚至是辩论,形成浓厚的学习生物知识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当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不能把设疑作为追求“轰动”效应的手段,要顾及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把问题问到“点”上,若一味滥问,虽然表面上热烈,但实际上于教学无益。

二、重难点处设疑讨论

重点、难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是一堂课的核心、精华。因此,于此处设疑讨论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情绪高涨,把重点融化,难点攻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课堂教学中,“各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分别是什么?”是该节课的重难点。问题提出后,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幻灯片动画,小组讨论总结,教师适时进行精讲点拨,总结知识点。如此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效率更高。但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该节课重难点教学中设置的问题稍偏难、偏大,所以教师可以以小问题的形式再适时引导。

因此,课堂设疑若偏难或偏易,很容易造成“启而迟发”“启而少发”甚至“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或者使学生产生“不屑一顾”的情绪,达不到讨论的效果。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充分了解学情,调整问题的难易度,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起到主导的作用。

三、枯燥无味处设疑讨论

有些章节中概念性的内容比较多,都是平铺直叙、淡而无味,极易分散学生注意力。此处设疑讨论,犹如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粒小石子,会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这节课中,概念较多,内容平淡,学生提不起兴趣,这时可以设问:“有哪位同学听说过警察在破案中用到DNA比对法? 有谁知道DNA在破案过程的作用?”这样发问很自然地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该节课学习内容的深入,可以进一步设问:“警察在破案时利用DNA锁定罪犯,是根据DNA的什么特点?科学家研究DNA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等等。

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课堂氛围的营造取决于问题的启发性,尤其是当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时,应尽量启发诱导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并加以讨论,如此比教师直接抛出问题,更能产生思维的碰撞,也更有利于一节好课的生成。

四、课堂结尾处设疑讨论

一节好课的结尾多种多样,应注意趣味性、准确性、合理性。设疑(即启发性)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如在“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一)”课堂结尾处可设疑:“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分离定律的内容是什么?那么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有什么规律呢?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是怎样的呢?”如此设疑,既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预习下节课未知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适时适地地设疑,尽可能引导学生主动设疑讨论,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效率和深度。设疑讨论法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学生创设最为宽松活跃的学习情境,使之由“被动思考”转化为“主动求索”,有效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仅对设疑讨论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略做探讨,希望能有抛砖引玉之效。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难点遗传内容
非遗传承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主要内容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