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及其劳动价值的分析
2017-10-30戴甜甜
戴甜甜
摘要: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本文主要分析了狭义的教师的角色及其劳动价值。
关键词:教师角色;劳动价值;基础教育
一、教师角色概述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这一社会身份所要求的教师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态度和价值观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与教师特定的社会职业和地位相关的所有角色的集合被称为教师角色丛。教师角色大致有以下几种:家长代理人、传道授业解惑者、管理者、心理调节者、研究者。
教师被称为“家长代理人”,是因为教师是学生继父母之后所遇到的另一个权威,代替父母监督和保护学生。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教师有一种畏惧感,这种畏惧感的产生不是因为教师的态度恶劣,而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赋予教师的威信。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他们培养优秀的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不同于低年级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往往把教师视为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上的关爱。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高年级的学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人生观、价值观,此时他们更需要分享、沟通与交流,成功的教师在这个阶段会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时,通过自身的言论、行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并启发他们的智慧,解除他们的疑惑,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教师作为“管理者”,主要体现在建立班集体、完善和落实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等方面。教师作为“心理调节者”,主要体现在教师要积极适应时代、社会的要求,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常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教师除了日常教学,还要不断参与教学研究、教育实验与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质量,因而也扮演了“研究者”的角色。
二、教师的劳动价值
正因为教师具有多种角色,其劳动价值也是十分突出的。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体现在教师劳动比一般劳动更具有自我实现的价值。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教师的劳动使教师能够满足自身的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引领学生不断学习、成长,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且对社会有益的人。从宏观角度出发,教师劳动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往往表现在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方面,教师所做的工作与人类发展的过去以及未来息息相关;而从微观角度出发,教师所做的工作还关系个人发展以及内心幸福感的提升。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质量对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工作,体现了教师劳动的重要价值。“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发展起来,必须重视教育,尊重教师。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及教师素养
1.提高教师专业化
总体而言,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师数量已经基本得到了有效解决,教师的质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教师结构失衡、教师队伍发展不稳定、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能力培养与培训教育的急迫性,教师专业化有待提升。具体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独特的职业能力及职业条件。因此,学校要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大力支持教师培训,重视教师资源拓展,不断优化教师的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2.提高教师的素养
优秀的教师应该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富有奉献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教师的素养,不但要求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还要求教师自身进行自我批评并积极学习。通过改善教师的素养,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教育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并形成良好的人格。教師素养的提升关乎国家基础教育的质量。目前,受市场经济不良因素的影响,某些教师的素养水平有所下降,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国家和学校应该深刻认识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完善相关政策及规章制度,从源头防止此类现象的出现,真正优化教师队伍的素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角色决定了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通过劳动传递社会的知识、经验与技能,为社会培养具有物质生产能力和技能的人才,将社会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对教师劳动价值认识的深化,教师的专业化和教师素养得以不断提高,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高小丹.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J].大江周刊(论坛),2012(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