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商榷
2017-10-30申艳
申艳
摘 要: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证对勘的方法,以《说文解字》《汉字字源》等作为古籍依据,对教材中的文言文进行注释方面的校对工作。在选文校勘的基础上,具体采用对比的方法,从汉字的字源出发,指出必修一教材在字音和字义方面值得商榷的地方。
关键词:必修一;文言文;注释;商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2-017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2.1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生要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由此可见,教材注释在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中文言文的注释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以其为例作重点阐述。
一、字音方面
汉字由音、形、义三部分构成,汉语在逐渐发展和丰富的过程中形成了多音多义的特点,所以,对语音的研究在文言文学习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查阅古籍和对汉字音、形、义的互相考证,教师发现教材文言文注释中关于字音有以下两个方面值得商榷。
(一)字音不确切,字义无异议
《赤壁赋》一文中,“山川相缪”中的“缪”,《字源》:“形声字,从糸(sī),翏(liù)声。”《说文解字》:“缪,枲(xǐ)之十絜(jiè)也。”本义是麻十束为缪。引申指帛的一种。“缪”在《说文解字》中的读音有móu、jiū、mù等,其中有一音为“liǎo”,同“缭”,为缠绕义。《广雅·释诂四》:“缪,缠也。”教材中“缪”的注音为“liáo”,释义为:同“缭”,连结,盘绕。据以上字源分析,此处“缪”应读“liǎo”,缠绕义。
又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岈然洼然”中“岈”,《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岈”有如下解释:①深;②山谷。教材中的注释为:“岈(xiā)然,山谷空阔的样子。”文中“岈”“洼”是对应于上句“高下”而言,故这里的“岈然”当指山谷深不见底的样子,“岈”应读“yá”。
(二)字音无异议,字义不确切
《劝学》一文中,“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中的“舍”,《字源》:“形声字。从口,余声。本义是口头发布。”《说文解字》:“市居曰舍。从亼(jí),屮(chè)象屋也,口(wéi)象筑也。”这是据小篆字形而曲解。古文字从口舌之“口”,不从“回币”形之“口”。西周善夫克鼎:“王令善夫克舍令于成周遹(yù)正八师之年。”“舍令”即发布命令。引申为发出、释放、施予、给予。《诗经·小雅·车攻》:“舍矢如破(放出箭就射中猎物)。”进一步引申为离开、罢止、放弃。以上各义都读“shě”。教材中将“舍”解释为停止,“shě”音。根据以上对字源的分析,此处“舍(shě)”的注释不恰当,应根据“舍”的引申义解释为放弃。
在古文字阶段,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的字形本身不能提供任何语音信息。汉字的字形与语音发生直接的联系始自形声字的产生,形声字的出现使汉字的形体和读音有了切实的联系,汉字的形体开始具有了表音的功能,所以对汉字读音的正确把握也是掌握汉字的字形和字义的重要基础。因此,教材中字音注释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二、字义方面
教材文言文注释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读懂浅易文言文,了解文章大意,并进一步深入地思考和探讨其中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一旦教材的注释有误就会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参”(《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字源》:“会意字。 甲骨文从人,从头上有三星,会参宿三星之意。”金文另加义符彡(sān),表示星光闪射。篆文分为繁简二体。隶变后楷书分别写作曑(shēn)与參。如今皆简化作参。本义为参宿三星。教材中的解释为: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参”在文中的注释为:检验。但是根据以上词源分析,此处“参”应该注为三,即“叁”。
再如“齿”(《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字源》:“形声字。像口中牙齿之形,止声。甲骨文像张口露齿之形。”《說文解字》:“象口齿之形,止声。”引申为齿状物,如梳齿。幼小的牛马岁生一齿,所以可以齿数称牛马的年岁。进而齿也可用于称人的年龄。“同齿”即同岁。此外,齿还可引申表示殿堂的台阶、并列、次列、录用、谈说等。教材中将“不齿”解释为“不屑一提”。根据以上字源的解释,“齿”有谈说的意思,但是不等同于提及,故此处“不齿”应该解释为不屑与之同列,这里取齿的并列义。
再如“挟”(《赤壁赋》):“挟飞仙以遨游。”
《字源》:“形声兼会意字。从手,夹声,夹亦表义。今类推简作‘挟。”本义指夹持,后引申为挟制,要挟。如《战国策·秦策一》:“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又引申为持,拥有。如《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又引申指倚仗,依持。《孟子·万章下》:“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教材中“挟飞仙以遨游”的“挟”解释为持,带。意为偕同。据以上分析,此处的解释欠妥,应注释为倚仗、依持。
由于文言文注释的内容牵涉广泛,注者在注释时虽然力求不误,但仍然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疏漏,这就需要专家学者分工合作,共同努力,使注释最大程度上准确无误。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文注释,以便学生通过注释积累正确的基础知识,从而有效完成文言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889-1328.
[2]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176-1490.
[3] 李学勤.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145-1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