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理论视域下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的多维平台建设

2017-10-30沈民权

职业·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协同理论专业建设旅游

摘 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协同理论的视域下,笔者学校构建了“多类别课程开发平台”“多维度师资队伍建设平台”“浸润型专业实训平台”“立体式校企合作平台”“多元化人才发展平台”和“三位一体专业展示平台”等多维协同的旅游专业发展平台,通过各平台间和平台内部的协同与融合,来实现卓越型旅游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协同理论 多维平台 旅游 专业建设

当前,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中明确将我国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消息,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1.2亿人次。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2015年,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为旅游职业教育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地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得到了蓬勃发展。2015年,我国共有1068所院校开设高职高专旅游大类专业,共招生110935人;全国旅游中职教育共有学校789所,招生人数为9.3万人。但是各地旅游专业的发展参差不齐,专业开设与停招在有的学校较为随意,基于线性思维设计的现行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平台还不能充分响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最新态势,不能满足旅游专业新时期发展的需求,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专业发展平台往往条块分割,不能形成合力。因此,搭建相互协同的专业发展多维平台,综合改革专业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相互协同的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多维平台建设

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在1976年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因而经常被表述为“1+1>2”或“2+2=5”。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哈肯的协同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笔者学校旅游专业将“立足职业化成长、坚持一体化培养、突出多元化成才”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构建了“多类别课程开发平台”“多维度师资队伍建设平台”“浸润型专业实训平台”“立体式校企合作平台”“多元化人才发展平台”和“三位一体专业展示平台”,并通过各平台间和平台内部的协同与融合,来实现卓越型旅游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1.优化课程体系,创建多类别课程开发平台

为满足旅游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需求,本专业已经搭建了多类别课程开发平台,实现各类课程间的协同,注重职业素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岗位专项能力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等课程模块间的融合,真正做到“产教学研”协同发展,使得整个课程体系更具专业性和适用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开发的主体,既有以学校教师为主的,也有以行业企业专业人才为主的,同时注重在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开发课程中提高教师的行业联系能力。

一是核心课程开发。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实际工作项目和行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为依据,完成了饭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服务与管理、旅游文化、服务礼仪、模拟导游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

二是规划教材建设。参与了国家规划教材及省课改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如沈民权老师主编了“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导游基础知识》及其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沈民权老师主编了浙江省课改教材《旅游文化》的配套多媒体教学资源等。

三是行业考试标准制订及相关教材编写。与浙江省旅游局、嘉兴市旅游委员会等合作,将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使专业教学和职业标准相对接。参与了浙江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等行业考试标准的制订,参与了《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沈民权)、《浙江省现场导游考试》(沈民权、赵昱菁、陈家)等相关教材的编写,主持了嘉兴市“国导考试”现场导游考试部分的标准制订、试题开发、视频制作等工作。

四是校本课程开发。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專业特色、适合专业教学要求的校本课程及相关教材如《嘉兴旅游基础知识》《模拟导游·嘉兴篇》等。

五是选修课程和企业培训课程开发。2012年,沈民权、陈家开发了嘉兴市普高选修课程“走吧,旅游去”,在嘉兴一中授课四年多来,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普遍好评。2016年,在中职选择性课改背景下,沈民权又开发了选修课“业界行家说旅游”,每周邀请一位省内外旅游业界行家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旅游专业组的老师们还参与编写了嘉兴市选修课程教材《旅游嘉兴》,开发了企业培训课程“Travel in the Water-town”“我们的世博”等。

2.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创建多维度师资队伍建设平台

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通过与企业及高校的深度合作,搭建多维度师资队伍建设平台,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和实践技能,打造高质量的教学团队,已建成一支业务精良、专兼结合、行业认可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首先要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以沈民权特级教师工作室为引领,相继成立了吴燕萍名师工作室、赵昱菁(市学科带头人)旅游教学工作室,层层带动,使工作室成为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课程改革和项目课程开发的实验室、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智囊团、社会培训及技术服务的窗口,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升本专业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教育科研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

其次是积极推进专兼结合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动态调整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完善了行业企业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的长效机制,并积极推进与高校的合作,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技高、德优、善教”的兼职教师队伍。endprint

此外,还通过优秀毕业生返校现身说法、在校内实施“导生制”等,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及在校优秀学生在职业指导、专业引领等方面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再次是与企业深度合作,促进教师“双师型”成长。推行 “人人为学徒”教师培养模式。青年专业教师一方面拜特级教师等名师为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到行业、企业当“学徒”,拜行业领军人才和技术能手为师,切实有效地提升职业素养,提高技能水平。

最后是与高校深度合作,推动教师成长与转型。与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深入合作,定期选派教师进修学习,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同时,接纳高校实习生来校实习,结对指导,实现“人人当师傅”,促进教师在带徒过程中积极反思、实现个人在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上的成长与转型。

3.探索体验式实训模式,创建浸润型专业实训平台

学校建立了嘉禾旅游产学实训中心。这一实训基地创新了专业实训平台,更加系统地着眼于一个旅游职业人的全方位成长,实现“体验与展示”“教學与实训”“培训与集训”“研究与孵化”四大功能升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维多层实践教学体系,借助基于嘉禾旅游产学实训中心的旅游职业体验中心、嘉兴红色旅游体验中心、项目工作室、学生社团(未来导游俱乐部、未来职业经理人之家等)、嘉兴市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旅游企业实训基地等平台,开创了体验式实训模式,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

4.打造全方位校企合作系统,搭建立体式校企合作平台

从“大教学”的思路审视校企合作工作,整合各方资源,着眼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建设、社会服务,从“专业建设体系”“学生管理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四个方面着力打造校企合作系统,推进深度融合的政校行企合作,成功搭建了“基于行业协会”“基于职教集团”“基于特色项目”“基于学生专业社团”的立体式校企合作平台。

一是基于行业协会的校企合作。作为嘉兴市技师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和秘书长单位,嘉兴市旅游协会、嘉兴市餐饮协会的常务理事单位,笔者学校旅游专业借助协会平台,开展大量校企合作活动,为协会成员单位进行员工培训,举办技能比武等。

二是基于职教集团的校企合作。借助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笔者学校旅游专业与乌镇景区合作建设了“乌镇旅游学院”,与隆聚餐饮集团合作成立了“隆聚餐饮管理学院”,共建产学研共同体。

三是基于特色项目的校企合作。学校通过嘉禾旅游产学实训中心,引进旅游企业的某些特色项目,建立项目工作室,开展校企合作。如与盐官景区合作的“观潮节导游服务项目”,在观潮节期间,学生以“短学期”的方式到景区实习,既学到了真本领,也缓解了景区人员紧张的矛盾。此外,还有与梅花洲景区桃花节期间的合作,与各旅行社在世博会期间的合作,与各酒店在重要接待任务时的合作等。

四是基于学生社团的校企合作。以“未来导游俱乐部”“未来职业经理人之家”等学生专业社团为纽带,通过社团职场化的方式,将企业文化和职场文化植入社团组织,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架起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提升学生的职业化素养。

5.建立就业升学选择机制,搭建多元化旅游人才发展平台

首先,要完善教学组织机制。通过“项目递进、顶岗实习、就业直通”的教学组织形式,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提高学生的主岗适应能力、多岗迁移能力,形成学生就业、企业用人、专业发展的共赢体系。

其次,要建立一站式就业服务体系。笔者学校多年来通过建立“指导、推荐、跟踪、培训”一站式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了一支专业教师组成的职业指导队伍,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另一方面,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建立毕业生跟踪服务档案。旅游专业毕业生每年都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一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

再次,要建立合作企业档案。通过建立校企合作企业档案,对企业规模、每年用工人数、企业发展趋势、就业待遇等进行分类统计。通过学生实习与就业指导与推荐会,架起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的桥梁。

还要建立学生就业升学选择机制。在人才发展上,本专业将创新的重点放在“多元化成才”上,建立旅游专业学生就业升学选择机制,充分体现“选择性”。

最后,还要搭建多通道的旅游人才发展平台。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才发展需求,积极开通多元成才通道。与高校合作,开通了中高职协同的“3+2”模式,也通过函授等方式提供给学生在国内继续升学的成长通道。接下来,还将与日本等国家及台湾地区合作,打通海外通道,实现跨境合作,满足部分学生到海外求学深造的需求。

6.凸显示范效应,创建“三位一体”专业展示平台

本专业借助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网站、嘉兴市专业创新基地网站和沈民权特级教师工作室网站,搭建三位一体专业展示平台,展示优秀教师、优秀学子以及合作企业风采,共享教学资源。通过平台与嘉兴市旅游委员会、嘉兴市人社局、嘉兴市形象旅游推广咨询中心、旅游协会、餐饮协会、技师协会等合作,充分利用师资、设备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进行技能培训、技术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参与行业企业技术指导、星级评定咨询等行业活动,培训企业员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大大提高了本专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三、小结

在协同理论视域下,嘉兴技师学院成功搭建了“多类别课程开发平台”等六个专业发展平台,并通过平台内部及平台间的多维协同,实现“产教学研”全方位融合,规划了“立足职业化成长、坚持一体化培养、突出多元化成才”旅游专业建设路径,构建了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多维协同”的培养体系,基本实现了专业建设、教师成长与学生成才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中国旅游教育蓝皮书2016[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

[2]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肖香龙.基于协同理论的多元平台校企协同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4(1).

(作者单位:嘉兴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同理论专业建设旅游
重庆市铁水联运协同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的中小企业新三板上市促进机制研究
旅游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多方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