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估算教学的几点建议
2017-10-30胡美玲
胡美玲
摘 要:随着估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日益凸显,估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估算教学也成为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一线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现针对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估算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估算能力;估算意识;计算教学;数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2-005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2.029
随着估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日益凸显,估算教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在我们一线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估算教学开展的并不顺利,很多目标没有落到实处。估算教学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 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优化估算教学呢?
一、以生活为核心,感受估算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使用次数远大于精确计算,因此为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估算情境是教师首先要做的。例如,超市购物,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商品价格中的某些数字进行一些模糊处理,令学生无法进行精确计算,只能尝试估算,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其次,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进一步挖掘生活中估算教学的素材,牢牢把握估算教学的契机。比如,在学习了面积的相关知识以后,可以让学生尝试估算自己家的面积、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等。类似的还有长度、重量、体积单位的学习,都可以尽量多地使用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凸显估算的应用价值。
二、以数感为基础,培养估算的意识
估算教学无论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培养学生的数感上,都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而数感又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前提,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从学生开始认识数字起,就要让他们在知道9比10小,11比10大的基础上,还要了解9和11都跟10差1,它们离10一样近;34在30和40之间但距离30更近。除了这些数量上的感觉培养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测量感觉的培养,比如100页纸大约有多厚,40分钟大约有多久,1米大约有多长,等等,这些感觉的培养都是估算意识的基础。有了这些基础,再让学生估算一些稍微复杂的题目,比如估计一下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学生就不会无的放矢。像这样,从低年级开始,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感受,去估算,学生自然而然会领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都有,随时要用,从而让学生从精确计算中“走”出来,做估算的有心人。
三、以情境为导向,培养估算的习惯
(一)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的估算变被动为主动
习惯养成的前提是学生的兴趣。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会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以青岛版教材为例,教材中增加了一些使用估算的具体情境。如购物付钱、购买公园门票、租车等。这些学生熟悉的情境会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能够自然地投入到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中。但光有教材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目的性强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选择估算的能力,不断增加学生用估算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体验,感受估算与生活的关系,体验估算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与意义。通过增加估算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估算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设计“有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的估算变得“有思维”
著名的心理学家杜威说过,真正的思维(反省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迷乱或怀疑。思维的产生是在某些“问题”的诱导下产生的。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有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比如,在学生解决购物付钱的问题之前,教师加入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讨论: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准确计算更有价值?(1)当顾客想知道带的100元够不够用时;(2)营业员输入每种商品的价格时;(3)收银员告诉顾客钱数时。这比单纯地问学生“带100元够吗”更有价值,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会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价值。
(三)给足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的估算变得更多样
吴老师的《估算》一课,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吴老师在课堂上给足了学生空间去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曹冲称象》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情境,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思维活跃,产生了“大估”“小估”“中估”“四下五上估”“凑调估”等多种估算的方法,吴老师没有要求学生达到所谓的“最优化”,反而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尽情交流,尽可能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求“正确”,但求“有理”,对学生的思维表达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在这样的鼓励下,学生的探究欲被唤醒,早已摆脱了固有思维的束缚,在原有的“四舍五入”方法的基础上又创造出了多种估算的方法,此后再进行估算方法的讲解和梳理,比单纯地进行估算策略的讲解效果好多了。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估算学习会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估算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
(四)估验结合,让学生的估算更合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将估算和精算分得很明确,这并不是一种好的习惯。我们应该将二者有效结合,互相辅助,从而提高计算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导和示范,让学生在进行准确计算前,先对结果进行估计,准确计算后,再利用估计的结果进行检验,通过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先估后算,再用估算进行验证的习惯。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计算98×21的积,由于89接近90,21接近20,90×20﹦1800,所以89×21的積应该小于1800,如果这道题的积是1900,不用笔算检查,学生也能判断出结果错误。这些错误用估算很容易被发现,这样学生就省去用笔算检验的过程,既节省了时间,又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误,还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
总之,估算的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估算教学该是无处不在的,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估算的价值,才能让估算变成一种习惯,才能让学生爱上估算,我们的估算教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 罗玉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及教学建议[J]. 教育导刊,2010(11):81-8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曾赛娥.培养为生活服务的数学估算能力[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