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巡盛典》中的江苏园林版刻图像研究

2017-10-30许浩

关键词:清代江苏园林

摘 要:江苏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风格鲜明,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康乾时期,在北京、承德营造了圆明园、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这一时期,江苏园林也有很大的发展,扬州园林、苏州园林流派风格趋于定型。康熙、乾隆均数次南巡,途径江苏。地方官员与商人为此营造行宫,修葺园林,整治景点,客观上推动了扬州、镇江、苏州等地园林的发展。清帝南巡途中,随行的宫廷画师将所经的景点、行宫一路绘成图册,这些图像采用宫廷绘画手法,逼真细腻,反映了清代园林的景观面貌,成为研究清代园林营造的重要图像史料。《南巡盛典》是记录乾隆南巡事件的宫廷典籍,其中有155幅木刻版画插图,描绘了南巡沿途景点、园林、寺庙和行宫的景观风貌,具有重要的园林历史价值。笔者整理了其中江苏地区的园林图像,分析了图像中所呈现的建筑、山水等园林要素,并提炼了园林的风格特征。本文最后从图像视觉表现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图版的序列与南巡游览的顺序相呼应,具有明显的时空秩序性。各图视点高远、刻绘细腻,表现了清代江苏园林与名胜的精湛技艺与风格面貌。

关键词:江苏;园林;清代;《南巡盛典》;图像

一、引言

江苏园林最早始于吴王阖闾营造的离宫御苑——姑苏台和长洲苑。东晋时期,政权南迁与人口南渡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时期士大夫顾辟疆在苏州所造的宅园,成为江苏有记载以来最早的私家园林。2隋唐时期,南京不再是政权都城,园林营造活动主要集中于扬州、苏州等地。隋炀帝开凿运河,沟通了淮河至长江的水路,连通江都(今扬州)、京口(今镇江)与余杭(今杭州)、钱塘江,在扬州营造长阜苑等皇家园林,作为其巡幸游乐之地。3自明代开始,江苏园林数量有了很大增长,营造技艺日趋精湛,孕育出扬州园林、苏州园林两个重要的园林流派,在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4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园林营造方面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康熙至乾隆年间尤其是古典园林营造的最后一个高潮。1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园林,如清漪园、圆明园、留园、网师园2等构成了我国古代园林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清代是江苏园林发展的成熟期,对其他园林流派与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3。然而目前关于清代江苏园林研究基本为个案研究,缺乏对于清代江苏园林史料的系统收集和整理。

《南巡盛典》是关于乾隆南巡的清代典籍,其中不仅记录了沿途的风土人情和诸多名胜,还收录有大量关于江苏园林名胜的版刻图像。图像是历史信息的载体4,对于园林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5目前已有一些研究从图像内容与视觉形式角度阐释图像的历史价值与人文意义。6笔者拟从《南巡盛典》版刻图像入手,通过对园林要素和视觉呈现方式的分析,提炼图像所反映的清代江苏园林营造特征。

二、《南巡盛典》中的园林图像

乾隆在位期间,曾于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六次南巡。自唐代以来,江南地区由于物产丰富、人口稠密且自然条件较好,成为支撑国家财政的重要基地。康熙、乾隆均六次南巡,目的在于视察河工水利、体察风土人情、选拔人才、督察吏治、笼络地方,从而加强清廷对江南地区的控制。7

乾隆三十五年,两江总督高晋主持编篡了《南巡盛典》,详细记载了乾隆前四次南巡山东、江浙的情况。全书共分一百二十卷,分为恩纶、天章、蠲除、河防、海塘、记典、褒赏、名胜等篇,附有大量的木刻版画插图。其中“名胜”篇由画家上官周等主持绘图,描绘了直隶、山东、江苏、浙江南巡沿线的名山大川、园林名胜、寺庙道观和行宫别墅,共计一百五十五幅图像,采用双页连式、一图两版,图版共有三百一十幅。8

按照地域划分,《南巡盛典》“名胜”篇所绘制的宫苑寺观与园林名胜可分为直隶、山东、江南、浙江四部分。其中,江南部分共计六十四幅图像,所录均为乾隆南巡过程中供其驻跸和游憩的江苏地区代表性的园林名胜。

根据所绘园林的性质,《南巡盛典》中江苏地区的园林图像可分为行宫图像、寺观图像、私家园林图像、风景名胜图像四类。行宫图像是以驻跸的行宫为主题的图像,共计有九幅,分别为“顺河集行宫”“陈家庄行宫”“天宁寺行宫”“高旻寺行宫”“钱家港行宫”“苏州府行宫”“龙潭行宫”“栖霞行宫”“江宁行宫”。寺观图像是以寺院、道观、祠堂为主题的图像,计有“惠济祠”“香阜寺”“慧因寺”“法净寺”“莲性寺”“狮子林”“法螺寺”“治平寺”“栖霞寺”“幽居庵”“德云庵”“报恩寺”“朝天宫”“灵谷寺”“甘露寺”共十五幅图。私家园林图像共计有七幅,分别为“倚虹园”“净香园”“趣园”“水竹居”“九峰园”“锦春园”“寄畅园”,主要位于扬州。

风景名胜图像数量最多,所描绘的为名山、大川和历史胜迹,计有“竹西方径”“金山”“焦山”“舣舟亭”“惠山”“沧浪亭”“狮子林”“虎丘”“灵岩山”“邓尉山”“支硎山”“华山”“寒山别墅”“高义园”“穹窿山”“石湖”“上方山”“寶华山”“玲峰池”“紫峰阁”“万松山房”“天开岩”“叠浪崖”“珍珠泉”“彩虹明镜”“燕子矶”“后湖”“雨花台”“清凉山”“鸡鸣山”“牛首山”“祖堂山”“云龙山”共三十三幅。

三、园林要素特征分析

(一)建筑要素分析

康乾时期,是清代殿版画发展的高峰期。1《南巡盛典》“名胜篇”各图版是殿版画中的代表作,图中对于建筑的布局、造型和雕饰表达得较为清晰。其中所收录江苏园林图像数量较多,涵盖了江苏地区的代表性园林寺观与名胜,在种类上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园林的所有类型,因此图像中的建筑要素极为丰富,涉及行宫建筑、寺观建筑、风景建筑三个类型。

(1)行宫建筑

以江苏地区南巡行宫为主题的图像共九幅,呈现了九处行宫建筑群的基本布局和建筑形态。行宫建筑群在选址上除了考虑交通便利以外,一般尽量靠近名胜景点或者寺观,以利于皇帝游兴和拜祭。行宫一般紧邻寺观或者园林名胜,与原有的景观建筑进行统一规划,同时在营造行宫过程中对原有的景点设施进行修葺整治。2南巡行宫中,依托原有寺观进行营造的行宫有天宁寺行宫、高旻寺行宫。依托山水名胜资源而营建的行宫有钱家港行宫、龙潭行宫、栖霞行宫。依托地方府衙设置的有苏州府行宫和江宁行宫。endprint

在布局上,行宫建筑一般采取规则型配置方式,按照多路多进合院格局进行营造,园林区按照规制一般配置于后院,形成前宫后苑的格局。但是,因为各地景观资源不同,不可能在所有行宫均采取标准型布局。较为典型的有高旻寺行宫和苏州府行宫。

高旻寺位于扬州府城南三汊河茱萸湾,河水北达淮河、西至仪征、南通瓜洲,为交通要冲。“高旻寺行宫”一图中显示,寺院和行宫位于河口西岸。寺院偏东,寺内有大殿、京佛殿,殿后为塔院,内有天中塔。行宫区位于寺西,采取宫苑分置格局。宫区紧靠寺院区,分为三路。东路依次为宫门、垂花门、正殿、照殿,中路依次为大宫门、垂花门、前殿、中殿、后殿、后照房、卧碑亭,西路为书房。大宫门两侧建有朝房和茶膳房。园林区位于西路西侧、北侧,面积很大。园内以池沼为中心,池中筑有大小不一的三处洲岛,岛间以折桥和板桥相连。南侧洲岛面积最大,岛上一座廊庑围合的方形合院,院内有看戏厅和戏台,向东通过廊桥直达西套房。环池有多座石矶,形成丰富的驳岸效果。洲岛与池边花木繁盛,池边有万字房。池边平地上有箭厅、石版房,西南角有一座歇山楼(图1)。

“苏州府行宫”位于苏州府城内,原为苏州织造府所在地,康熙南巡曾驻跸于此。图中行宫设施位于织造府衙门两侧,前临内河,呈多路多进合院格局。织造衙门东侧有四路建筑,中路轴线上依次为大宫门、垂花门、二宫门、照厅、正寝宫,中路东侧有两路建筑,分别为花厅、膳房和小戏房,中路西侧为内监房、内侍房和戏台。织造衙门西侧有五路建筑。中路轴线上依次为大殿、垂花门、正寝宫、后寝宫、看戏厅、戏台和内戏房,中路西侧为佛堂,东侧为从侍房、随侍房、六进所、后七间。佛堂院西为更路,隔更路为从人房、书房、外戏房、御茶房、御膳房等辅助性建筑。“苏州府行宫”一图采用地理舆图画法,图中植被稀少,建筑均以粗立面表示(图2)。

行宫建筑在形制上低于离宫建筑。尤其是南巡驻跸用的行宫,使用次数较少,殿宇形制等级不高。在建筑类型上,一般包括主殿、寝殿、照房,辅助建筑有值房、膳房、护卫房等,还有的在宫门前设置军机房以利于处理政务。入口为单独设置的宫门,内院一般采用垂花门。主体建筑一般沿轴线配置,大多为三开间至五开间,屋顶为卷棚顶。

(2)寺观建筑

《南巡盛典》中所绘江苏地区的寺观主要分布于扬州、南京和苏州,在选址上一般偏好名山大川等风景秀美之处,尤以依山而建较多。寺观的建筑形制较为明确,一般采取中轴对称、多路多进、廊庑围合的布局,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入口山门有八字墙,寺内殿宇多采用歇山顶,屋顶有正脊。部分寺院后部设置有塔院,廊庑围合寺塔。较为典型的是甘露寺和报恩寺。

甘露寺位于镇江北固山。北固山三面临江,山势险峻。“甘露寺”图中显示,北固山石壁纵横,石间植被也较为丰富。甘露寺依山而建,自江边沿石阶而上,经过禅堂、天津泉、猛将庙,可至山顶台层。寺院主体位于山顶台层,分为三级,自低向高主建筑依次为藏经楼、大雄殿,殿后有关帝庙。山崖上还建有一座石塔(图3)。

“狮子林”位于苏州府城东北,寺院始建于元代,最早为天如禅师弟子为其师所建。元代著名画家、“元四家”之一的倪瓒曾作有《狮子林图》,使其名声大噪。明清时期,狮子林屡易其主、数度荒芜,一部分曾沦为私园。康熙南巡到访此地,赐名为“狮林寺”。1“狮子林”一图详细地表现了该园林的构成。入口位于图像左下角的山门。山门为庑殿顶,两边伸出八字墙。山门后为大殿,殿后为藏经阁。大殿高一层,藏经阁高两层,均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殿旁空旷,间有一些平房。藏经阁后院为园林区,主景为假山群。假山以太湖石堆砌而成,大部分位于池中,石峰章法有度、姿态万千,有峰回路转之势,好似狮子摇头。假山中有御碑亭,山旁有御诗楼,显示康熙、乾隆多次在此题诗。假山与池边架有拱桥,桥上有亭。池对岸为园林区主建筑群。园内植被丰富,假山上以松树为多(图4)。

(3)风景建筑

风景建筑主要是为了人们游憩、休闲、观景而建,大量出现在《南巡盛典》园林图像中。图中风景建筑类型包括亭、楼、阁、廊、榭等。亭一般位于观赏风景的佳处,或者具有题咏、纪念的功能。2图中多次出现御碑亭。御碑亭是放置皇帝题字、题诗碑文的亭子,往往采用重檐顶,造型精美,庄严大气。御碑亭基本位于较为空旷的地方,没有遮挡,突出了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图中的楼基本是观赏建筑。锦春园的大观楼、焦山的镇江楼、栖霞行宫的夕佳楼等均属于这一类。楼的选址一般倾向较高的地势,面朝主要的风景。如果是位于建筑群中,则置于后部,以免影响视觉廊道。有的楼因为历史和文化价值,或者突出的形象,成为观景的视觉焦点。图中也有一些御书楼、御诗楼。这类楼阁是皇帝专用,一般布置在行宫内,或者风景名胜中帝王专用的休息区中。御书楼应为清帝游兴过程中的读书之处,御诗楼则是收藏其诗作的场所。

阁是赏景和收藏的建筑。1園林、行宫御苑中的池沼以及名山大川水边有不少水阁,贴水而建或者位于水上平台。图中还有一类高两层类似于楼的阁,如趣园的锦镜阁和涟漪阁、倚虹园饮虹阁、九峰园的风漪阁等。

廊是连接园林建筑的重要通道。2图中廊分两类,一类为行宫建筑中的廊庑,另一类为观景长廊,如净香园长廊。水廊是江南多雨地区园林中的特殊游廊类型,不仅是人行通道,还兼具桥的作用,能够近距离观赏水景和水生植物。图中水廊有芍园水廊、卷石洞天水廊等。榭是重要的观景游憩建筑。图中所绘的有卷石洞天的薜萝水榭和丁溪水榭,一般采用通透处理,不设墙壁,或者在内部设置屏风墙,视野开阔。

(二)山水要素分析

《南巡盛典》中江苏园林包含有丰富的山石要素。图中山石要素可分为山石和园石两大类。山石作为山体的主体构成,是金山、焦山、虎丘、灵岩山、支硎山、华山、寒山、宝华山、栖霞山、燕子矶、牛首山、云龙山图像所描绘和表达的主要内容。

园石是配置于园囿中的石材。自唐宋以来,园囿中采用太湖石者日益增多。3从《南巡盛典》图像看,很明显,江苏一带的园林中使用假山园石最多,且多为太湖石。其中最突出的为苏州狮子林、沧浪亭、扬州诸园,这表明清代太湖石是江苏园林中使用的主要石材,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endprint

江苏风景名胜中的水体要素在图版中非常突出。主要水体类型有河、江、湖、池、泉、涧、瀑。乾隆南巡主要利用水路,运河是重要的路线,运河沿岸风土人情与名胜也是其重要的考察对象。“金山”“焦山”“燕子矶”等图出现了较大比重的长江江面。

湖包括太湖、石湖、后湖。太湖位于江浙境内,石湖为太湖支流,自“灵岩山”一图开始,直至“上方山”,图像多以太湖为背景,表明太湖之景是重要的观赏对象。后湖即玄武湖,位于江宁府太平门外。“后湖”图中湖面水波平静,湖中有五座洲岛,分别标注为麟州(洲)、趾州(洲)、老洲、新洲、长洲。环湖有土堤,洲岛与堤岸上植被丰富,建筑稀疏。近处有一处座落,为游湖时的休憩处。对岸可见城墙与太平门,城墙外隐约可见鸡鸣寺寺塔与北极阁(图5)。

明代赵宦光在苏州寒山隐居,自石壁中引泉水而下,形成飞瀑,名为“千尺雪”,成为当地名瀑。4“千尺雪”图中,密集的竹林与梅花树丛后为飞鱼峡流水,流水源自画面中央石壁夹缝中的飞瀑“千尺雪”。水上架有板桥,名为“惊鸿渡”。千尺雪石崖上有云中庐、听云阁,听云阁左侧为弹冠室,以爬山廊与左下方的建筑相连。园内外植被葱郁,以青松、梅花树、竹林居多(图6)。

四、视觉表现分析

《南巡盛典》“名胜”篇插图为木刻版画,图像的顺序基本以乾隆南巡路线为依据,体现了地理位置关系。随着插图从前向后翻动,各景图依次呈现,具有很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和空间先后顺序。

以巡游路线为线索安排景图顺序,同样体现在描绘、记录同时期扬州园林名胜的《平山堂图志》插图中。然而,《平山堂图志》为多页连式,各图景观可以相接。而南巡各景点距离遥远,显然不能采取多页连式的格式,必须以每个景点为一图。这就吸收了清代《圆明园四十景图》、《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中每景一图、各图自成景观单元视域的手法。

每幅景图自成一个景域,有自己的景观中心和视觉焦点。景观中心即图像表达的核心。各图均采取了高远的视点,尽可能全面地展示景观名胜的要素形态。总体来说,对于建筑、山水景观要素,绘者的线条和笔法表达出了景观要素的特质。对于单体建筑的表现,其精确性低于《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中的建筑形象,但是基本表现出了建筑的形制与形态。对于水体的表现,则具象地绘出了波浪的纹理,而不是简单地留白处理。对于山石要素,绘者手法熟练,采用水墨画中的皴法对不同的山石纹理和形态进行表现。

五、结语

笔者梳理了《南巡盛典》中江蘇地区的园林版刻图像,图中园林包括行宫御苑、寺观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名胜四种主要类型,建筑类型主要包括殿宇、楼、阁、亭、廊等。行宫建筑布局主要延续了北方合院布局方式,呈现明显的轴线对位关系。寺观园林同样采取了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山水因素在江苏园林营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园林的选址大多依山傍水,更表现在园林内部格局、建筑朝向与山水具有明显的空间呼应关系。

在视觉呈现方式上,《南巡盛典》中的园林图像通过图版顺序体现了相互的地理位置关系,具有很明显的时间与空间秩序性。每幅景图均自成一个景域,各图均采取了较高远的视点,全面展示了各个景观名胜的要素形态。乾隆南巡所游历的是江浙一带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名胜,《南巡盛典》版刻图像清晰地呈现了清中期江苏地区园林营造的基本风格面貌与精湛技艺,对于清代江苏园林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许浩,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古东)

Abstract: Jiangsu classical garden has a long history and exquisite workmanship,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ancient garden system. Kangxi period in Qing dynasty was the peak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Kangqian southern tour objectively promoted the building of gardens in Jiangsu region. This paper starts from “Southern Tour Festival”, the ancient books of Qing Dynasty , sorts out the garden images of Jiangsu area, analyzes the landscape elements in these images, such as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nd so on and refines the features of the gardens.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from the angle of image visual performance, the chart of sequence and southern tour order echoed, with obvious spatial and temporal order. Each image carved delicately with lofty view, and showed the Jiangsu garden in Qing Dynasty of exquisite artistry and style.

Key words: Jiangsu; Gardens; Qing Dynasty; “Southern Tour Festival”; Imageendprint

猜你喜欢

清代江苏园林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清代园林初探
数读江苏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江苏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