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阶段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识边界

2017-10-30寿洪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书法课堂教学

寿洪

摘 要:构建基础教育阶段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必须确定课堂教学的知识边界。当前书法课堂教学中知识边界存在的两大问题,即知识边界的过于封锁和过度开放。确定书法课堂教学知识边界的基本原则是应适度开放外延和固化内涵。因此,我们提出建构书法课堂教学知识边界的三个基本策略。

关键词:书法 课堂教学 知识边界

什么是书法课程?简单地说,就是将书法艺术的内涵课程化,即将书法的艺术语言、技法体系、工具材料知识、书史书学等内容,依据教育原理和教学原则、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艺术学和美学等相关学科逻辑,来界定书法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课程要素,制定课程标准,确立课堂规范,构建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專业化的书法教学模式。

由于书法课程相关的学科知识过于庞大复杂,以至于我们在书法课程教学中无从下手,无法取舍。尽管书法艺术在名义上确立了国家课程的地位,但在现实教学中,课程建设薄弱。它不像语文、数学等有课程标准,研发成熟。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连选择书法课程循序渐进的临摹范本基本标准都没有,书法教学者只能在课堂情景中,依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相关的书法知识。

——然而,哪些知识是书法课程的核心内容?哪些知识是拓展的学习内容?哪些知识适合授课对象?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识核心与边界在哪里?因此,建构基础教育阶段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确定课堂教学的知识边界,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书法课堂教学中知识边界的基本涵义

“边界”是指“交界处;界限”,而界限的一个重要含义是对“不同事物的分解”。因此,边界让不同的事物保持集中和分明,意味着承认领域的“分化”、相对“自主性”以及各领域游戏规则的“自律性”,同时意味着承认每一个领域所具有的“有限性”和“相对性”。①

让我们来描述一下书法课程。书法课程在诸多课程中最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它汲取哲学、史学、美学、文学、文字学等方面营养,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主要包括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四个方面;借助特殊的工具与材料,所谓“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成为书写汉字的艺术,它承载思想、传播文化,体现思维品质和民族精神。

书法艺术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独特,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显著。汉字不仅是语言的符号,而且是思维的符号,是“负载思维、表达思维的工具”,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字形承载着古代文化信息。因此,它可以作为其它学科学习的基础。

由此,书法艺术所涵盖的内容,都有可能成为书法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

然而,在书法学科庞大的知识体系中,往往只有一小部分相对稳定的知识进入到书法课堂教学中。伯恩斯坦曾指出:课程限定了何为有用的知识,而成为课程的知识仅仅只是知识体系中的一小部分。② 所以,书法的课程知识并非漫无边界,而是存在一定的界限。应该说,当下大多数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识是所谓的经验知识与情景知识,缺乏学科的学理逻辑性与系统性。

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识边界,是对书法艺术知识系统的分类,可以界定作为书法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边界,可以强调书法课程内部不同内容之间的知识边界,也可以关注书法课程知识与师生教学经验之间的界限。

什么是知识?它符合文明的方向,是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长久以来,人们习惯性地将“知识”概念理解为“普遍的”、“客观的”、“非个人”的理智产品,而能够成为进入课堂教学的课程知识,往往具有一种“真理性”。我们可以把书法课程知识分成三个方面:一是思想的、精神的可普遍接受的产物,如书法的审美思想、心理活动,——书法艺术衍射出来的精神产物,超越了时空界限和情境限制,以独特文化知识形态存在,具有“客观性”和“自主性”,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书法艺术的学科知识;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的形式,如书法艺术的工具材料等制造与使用,即当下的现实状态下的知识——情景知识;二是主观的、个体行为存在的方式,如书法艺术语言、技法、风格等,主要是指个体的主观世界,指向于个体的书法艺术经历与经验,对应于书法艺术个体化知识——经验知识。

所以,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识边界,主要是指书法学科知识与情境知识、经验知识之间的界限。如果我们能科学地建构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识边界,实际上就完成了对书法课程知识整合。当然能够成为进入书法课堂教学的课程知识,其要义在于“真理性”与“科学性”,是“经过了他人或前人反复检验的”知识,从而能正确地“解释”或“反映”书法学科内涵与外延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具有普遍的可证实性和可接纳性。

二、当前书法课堂教学中知识边界存在的两大问题

毋庸置疑,书法课堂教学需要完成以下任务: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审美能力、人文素质、文化传承。当下书法课堂教学的课程知识,是否能承载这几大任务?换言之,作为当下的书法课堂教学活动中,界定并传授的那部分“书法学科知识、情景知识、经验知识”,是否能担当完成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审美能力、人文素质和传承文化的四大任务?

当前书法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如何处理书法课堂教学中知识边界,存在严重的倾向问题。

(一)书法课堂教学中知识边界的过于封锁

书法课堂教学知识边界封锁,具体表现为把书法课程知识仅仅局限于书法经验知识的传授,忽略了书法学科知识和情景知识,把书法教学仅仅当作写字教学,造成了写字实用性与书法艺术性之间的割裂。

家长只关心写字技术的实用性,教师只传授单纯机械的书写技巧,学生忽略在书写过程中情感、志趣、价值、信念、审美的心灵体验,只是为了在作业本、考试卷的书写端正清晰,追求较好的卷面分。诚然,书法课堂教学的起点是书写汉字,但其目标并不止于此。书法课程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持久力、审美力,塑造学生的艺术性、创造性、人文性,提高学生形象记忆、思维品质、逻辑表达、空间想象力等等。——这些,在知识边界被封锁的写字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彰显,更谈不上去完成书法课堂教学的重大任务。endprint

究其原因,是书法课堂教学知识边界过于封锁,忽略了书法艺术的学科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关联,比如,书写技术的起源、发展、改进、演变来源于生活实用、物质改善、科技进步、工具材料的改进;字体的演变来自于民间书手的发明创造、政府官方的统一规范;书写风格的选择则是由于时代的追求与名家的影响力;用笔技法尽可能追求历史的真相,建立观察、判断、思辨、再现、调整的心理与实践训练模式,并总结技法发生的理论依据。——知识分类的相对独立性,并不破坏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知识边界的过度封锁,毁坏了知识之间的逻辑链,离书法艺术的真相越来越远。

事实上,书法课程知识包括书法艺术的学科知识、人们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的情境知识与经验知识,它的产生,首先不是以课程形式出现的。书法学科知识,既有历史传统的积淀,也有依托与其他学科与书法交叉的内容;而书法课程中的情景知识和经验知识,只有当这两类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且因为被证实而必须传承下去的时候,就需要有一种比较稳定的传递机制和系统化媒介——传统的书法艺术传承机制,主要是以家族、师徒、自悟等形式,心口相授,经年累月;而在当代学校课程教学的体制中,是将书法知识以课程知识的样式进行传播,适应现代课程教学的需要。所以,我们把书法课程知识归纳为书法艺术的学科知识、人们主观、客观世界情境知识与经验知识,有一定合理性。这三者为书法课程知识不断提供能量:书法学科的知识系统所体现的文化传统、集体表征、心理原型、民族习俗等制约着课程知识的性质、类型和内容;师生的经验知识如对汉字演变的认知水平、工具材料了解程度等,对书法课程知识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每一个阶段的课程知识都应该充分考虑该阶段学生的个体经验知识,忽视了学生个体经验,课程知识最终成为一种无效的文字符号。

因此,把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识边界封锁在写字教学范围内,是狭隘的,保守的,不利于书法课堂教学,也不利于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其危害是严重的,它把书法课程变成了书法技法培训课,把书写技巧的获得作为课程的唯一目标,单纯的经验传授,使得技法实践变成了机械操作,割裂了书法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无法形成课程的知识体系。

(二)书法课堂教学知识边界的过度开放

这是书法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书法知识传授缺乏应有的规范性、专业性,书法技法训练的随意性、粗犷性,书法文化传播的无序性、杂乱性。

作为书法课程的学科知识与情景知识、经验知识有严格的区别。书法课程的学科知识应该以相关学科为依据,具有系统的严谨的学理逻辑,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受教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因而,书法课程知识具有学术性特征,必须遵守知识的学术规范,使用较多的学术语言(如特定专业的概念、术语),强调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而情境知识与经验知识具有经验性特征,仅仅是教学实施者个别经验,往往以零碎、片断和松散的状态出现,它常常会使我们的书法课堂教学变得随机性、随意性,变成片断教学、随意教学,或者变成单一的技法经验传授,或者变成漫无边际的书法文化教学,如果我们忽略了书法课程知识与情境知识、经验知识之间的区别,就会在书法教学实践中将课程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的个体经验完全融合,使得书法课堂教学知识因边界开放过度甚至消失,书法课程专业的熏陶会变成江湖习气的传染。

作为书法教育的课程知识,既高于书法艺术本身,也会对书法艺术本身有一定的价值引导和超越作用。所以,书法课程知识既要以书法艺术为基础、加强与现实的书法艺术活动的联系,又要关注对书法艺术的改造和推进。

在书法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施教者对“教学联系生活”、“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等理解的偏差与误读,简单地认为“书法即生活”,“书法即经验”,“书法即历史”等等,不少教学实践者把书法课程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的个体经验完全融合。因此,教师每堂课都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专长,从受教者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由此导致了一种歪曲了的粗陋的书法教学实践观—— 仅仅把书法教学实践理解为获取感性材料的途径和方法、忽视了它还有学科知识的理论依据。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识边界在过度开放中“有名无实”,这将给予书法课堂教学一种致命的伤害。

书法课堂教学知识边界的过度开放,其主要危害是,让书法课程脱离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框架,削弱了学科知识的专业性,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无法区分书法课程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它让书法艺术课程化的努力化为乌有,专业书法变成江湖书法。

三、确定书法课堂教学知识边界的基本原则

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识边界应适度开放外延和固化内涵,是确定书法课堂教学知识边界的基本原则。

(一)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識边界应适度开放外延

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识边界开放应该是适度的。具体而言,知识边界适度开放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首先,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识边界外延应适度开放。简单地说,就是对书法艺术的学科知识、书法艺术现实生活中相关的情景知识、经验知识等,依据一定原则进行整合,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课程知识。

尽管在古典书论中没有明显的学科概念,但蕴涵着书法的学科思想。古典书论的叙述是即兴、感悟、随笔、札记式的,不注重逻辑结构;依附于创作,多为技法作解释。现代书法艺术的学科知识与哲学、美学、史学、文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交叉,它具有体系化、规范化,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独立于创作,为书家提供思维与判断。如从史学、美学出发,强调古典书论的合理性,并进行系统化,包括书法史学(书法风格史、批评史、教育史)、书法美学(美学原理、创作原理、赏评原理、技法原理、比较书法学);又如从书法哲学的视野出发,包括书法心理学(创作者、欣赏者感情等)、书法社会学(文化、自然、社会环境)、书法形态学(工具、材料、形式、事件等),具有逻辑性、整体性、学理性的特征。③

显而易见,书法学科知识不仅内涵丰富,而且逻辑清晰,是书法课程的基础知识、理论依据。离开书法学科知识,书法课程就会丧失作为课程存在的合理性。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吸收符合这一阶段教学规律的学科知识。endprint

其次,我们要对情景知识、经验知识进行改造和进化。书法课程向现实社会生活适度开放,意味着书法课程知识既要以现实生活中书法艺术教学的情景和经验为对象,加强与现实书法艺术生活的联系,又要关注对现实书法艺术生活的抽象与提升,高于现实生活。

我们在编写基础教育阶段书法课程教材、实施书法课程教学中,以知识边界适度开放的原则,取舍、整合书法学科知识、现实书法艺术生活中的情景知识、经验知识,以一定比例、层次相互渗透,建构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课程知识体系,成为书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完成书法课程的目标、任务。

(二)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识边界应适度固化内涵

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识边界应适度固化内涵,简单的说,就是对书法艺术的核心知识进行专业化、课程化,成为书法课程教学的知识边界中主要内涵。我们可以从书法的定义中得到启示。

如果要给书法下一个定义,不能少了这几个关键词:汉字、工具与材料、笔法与章法、抒情与感悟。书法,在古代的“六艺”中就叫“书”,如传为王羲之的《书论》、王僧虔的《论书》、孙过庭的《书谱》,而后才叫《书法论》、《书法谱》。现在的“书法”也包含书写的方法技巧,但更多指书法作品、书法艺术。

书法必须在文字规范性的前提下进行表现。既然是书写汉字,那么就应该了解汉字产生、演变、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认、读、写;形、音、义)。书法能成为艺术,还必须借助特殊的工具与材料,所谓“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讲究。书法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主要包括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四个方面。笔法是中国书法的精髓,历代书家对笔法的探讨和研究贯穿于毕生的书写历程中,留下了许多精彩绝伦的论述,从而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笔法体系;墨法对于烘托书法的神采、意境和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字法指字的点画造型、结字间架、分间布白、经营位置之法;章法是指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和空间处理之法。中国书法艺术汲取哲学、文字学、史学、美学、文学等方面营养,集中地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所谓“凝固的音乐”、“墨的舞蹈”、“诗的哲学”。

综上所述,书法是一门书写汉字、融合哲学、记录文化、抒发情感、感悟人生,并与国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民族的传统艺术;它有自己的独立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艺术语言、特殊的工具材料、独特的表现方法。——这些就是我们必须在书法课堂教学知识边界中的牢牢固化的内涵,丰富又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它是书法课程内容的源泉,是书法艺术进行课程化的基础。

只有坚持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识边界适度开放外延和固化内涵这两个基本原则,才能科学地确定书法课堂教学知识边界,才能建构基础教育阶段书法课程教学的知识体系。

四、建构书法课堂教学知识边界的基本策略

在目前书法课程标准缺失、地位不高、建设薄弱的背景下,建构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识边界,理清书法课程中学科知识与情景知识、经验知识的关系,推进基础教育阶段书法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成书法课程的目标与任务,十分迫切。

书法课程知识既要关注书法现实生活中客观的、物质的情景知识,重视主观的、个体的经验知识,也要理清与书法艺术交叉的各学科的学理逻辑和学术规范;既要精心选择、设计和改造的典型化、概括化的教学材料,也要注重学生、学段的层次性、把握教学方法、手段的维度,重视技法发生、发展、演进的研究并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建立理论指导、知识保障、技法演绎、创作再现的书法专业学习路线图,实现书法课程教学知识边界的建构。

(一)理清书法课程教学知识体系的内涵与外延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知识、技能、思想、观点、信念、语言、行为、习惯的总和。钟启泉先生认为,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有目的选择的一系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是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④

书法课程的目标与任务具有特殊性,它被规定与语文教育相结合,既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也要完成艺术教育的任务;既是文字教育,又是文化教育,也是技法教育。学生既需要从书学理论上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更需要从书法实践、技巧方面进行强化训练;既要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书法史论、文字等知识,又能熟练地掌握书写技巧和方法,手脑并用,能书善悟;既具有较高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又具有较强的艺术创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书法课程的内容应该是有关书法艺术的知识、书写技能、书学思想、书法美学、书法学习的信念与习惯、书法创作实践活动的行为等内容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选择出来的、并按照书法发展规律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

书法课程的内容至少涵盖了史学、文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知识,整合书法课程的内容会明显体现它的综合性特征,这也让书法课程独具魅力。传统基础教育的课程几乎都是分科课程,各学科间彼此独立,造成内容之间的整体割裂,课程成为孤立于现实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将被分割的课程内容的要素,或零散、杂乱的其他形态的内容要素分别依据其内在的价值联系、逻辑性或结构性联系、外在的实用价值、学生的认知特点或习惯等主线整合起来。⑤让学习者告别封闭、单一和僵化的知识体系,形成一种开放的、多样化和灵动的综合性课程。

理清书法课程教学知识体系的内涵与外延,既掌握重点,也拓展视野,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容易理解,便于体验,有利于加强书法课程与传统文化、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者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文化层次。

(二)建立书法课程知识体系中学术规范

在书法课程教学中所谓的学术规范,主要内容涵盖以下二个层面:一是逻辑层面,指书法学科知识、书法艺术现实中的情景知识、经验知识区别与联系,主要规范书法学科、书法教育教学理论中的逻辑思维、书法作品审美与艺术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包括书法研究的学术缘起、问题意识、已有成果、个人独创和理论发展等,以确保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达到思想的深化和学理的创新。二是指方法层面,主要规范书法研究的路径、边界与方法等,包括说明书法艺术的源流传承、范式依托、理论框架、风格模型、方法创新等。三是指概念层面,可以规范诸多的概念与定义,比如研究、辨析、理解如书写、书法、书道;写字匠、书法家、艺术家;文人书法、民间书法;传统书法、现代书法;符号、文字、字体、书体;形式、章法、构成、布局;书学、书法学、书法研究;书法理论、书法美学、书法批评;书法史、书法思想、书法哲学、书法精神、书法文化;書法本质、书法本体等为代表的概念,科学准确来规范与定义这些概念的内涵,有利于确立书法课程标准和教学规范。endprint

书法课程知识体系中注重学术规范,有利于课程知识的条理性、逻辑性、严谨性,对书法课程建设贡献巨大,弥补当下书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显现出的方法随意、内容混乱、表述模糊的缺陷,更是对书法课程知识边界的清晰界定。

(三)把握书法课程知识的层次与维度

把握书法课程知识的层次与维度,就是要科学地区分书法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关系;辨析书法学科知识、情景知识、经验知识的不同梯度;廓清课程知识中重点难点的维度。这对建构书法课程的知识边界同样十分必要。

一是要做到书法课程知识的全面性与基础性相支撑。识字写字,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这体现出教育面向全体的全面性和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教育公平的思想。

二是要做到书法课程知识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相融合。硬笔与毛笔兼修,既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是要书法课程知识的规范性与创造性相结合。要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还要关注学生在书法练习和书法欣赏中的体验、感悟和个性化表现。

四是要做到书法课程专业训练与文化熏陶相渗透。书法课程要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提高书写水平。比如用笔技法的基本知识中,应讲清楚角度、长度、力度、速度四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体现专业性与纯粹性。同时渗透书法文化,了解汉字书法艺术的文化价值。

总之,科学地建构书法课程教学的知识边界,有利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课程建设,有利于确定书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利于确立书法课程的教學模式,让书法课程教学更加规范、专业、标准。

“我们也许可以教给人知识、技术、技能,但这些成就不了人,真正能成就人的是‘美的熏陶,以触发其心灵的革命。因为,一个人有健康的、丰富的、饱满的审美趣味,才算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人。”书法虽为一技,然包蕴自然人生之理。——书法课程教学亦应为此努力吧?

注释:

① 杨青.论课堂教学知识边界的适度开放:当代教育科学[J]2010.3:22

② 麦克·杨.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新探[M].谢维和,朱旭东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1.

③李立中编:《思想的轨迹——陈振濂教授学术演讲录》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5.9

④钟启泉.课程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⑤有宝华,张静.综合课程内容的基本问题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1(7):50.

(绍兴文理学院 浙江绍兴)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法课堂教学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类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