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真的没有那么傻

2017-10-30韦星

南风窗 2017年21期
关键词:黑化侄子娱乐

韦星

“叔,你平时就是这样工作的吗?”前两天,看电视的时候,侄子突然指着电视画面的镜头问我。

我转过头,看了看:原来他看的这部电视剧,正上演一家企业召开新闻发布会的镜头。镜头里,发布会的现场乱哄哄,“记者们”毫无通情达理地问了一大堆无关痛痒和八卦娱乐的问题。

看完后,我盯了侄子一眼,质问他:“你认为呢?!无聊!”

侄子摸摸头,不知道为何自己突然就刺到我,但他感觉到我不高兴。

影视节目中的新闻发布会,我们确实看得很多,每当出现所谓的“新闻发布会”和所谓的“记者”提问,我过去多是转台,现在多是莞尔一笑。因为他们所导演的和现实差距太大了,压根不专业,更重要的是,基本“黑化”记者,普罗大众通常从影视中读出的记者脸谱就是这样:整天围绕着娱乐八卦提问,而且提问毫无深度、甚至显得智商低下。

有段时间,我一直搞不清楚,导演们为何这样展示记者群体的“风采”,是因为他们对记者这个职业的工作性质不了解,还是故意黑化?如真的不了解,那也是他们不愿了解,因为只要稍微深入点,就不会对这个群体勾勒出这样荒唐和滑稽的画面。

后来,我逐渐明白:很多时候,不是不了解,而是故意黑化。因为对于导演和明星来说,他们的恋爱、婚姻、出轨等家长里短,“狗仔队”盯得很紧。平时,娱乐记者利用他们所在的媒体平台,尽情展示明星和导演见不得人或“丑陋”的一面,这当然会惹怒他们。

但娱乐记者只是记者这个庞大群体中的小众,而且大部分娱乐记者的工作,也不都是影视中所展示的那么“低智商”。但导演们活生生地展示著这样一群低智商和无聊的“记者”形象,确实对“正儿八经”的记者,带来伤害,实属不公。

今天,我们讨论的不是这个主题,我只想告诉大家:影视中所导演的记者形象和现实的差距太大。至于现实中,记者究竟是如何工作,说好这个话题,得准备“博士论文那么长”。不过,仅就记者如何提问,我们可简单展示影视之外,这个群体的一些真实镜头—

真实中,记者和受访对象接触后,通常提前问采访对象可以给多长的采访时间,以便根据之前准备的问题进行提问。如果受访对象时间充裕,那就慢慢聊,可以一边喝茶一边聊,如果受访对象时间紧,比如只给20分钟或半个小时,就需要对提问的问题适当删减,并注意掌握采访进度。因为有的受访对象对记者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不大了解。这时,他谈话的时候,可能对你关心的核心问题浅尝辄止,也可能对你认为不重要的问题漫无边际地畅谈,所以记者得根据报道的需要进行有力场控,引导受访对象在有限时间里,使其回答问题的质量最大化。

需要注意克制的是,记者不要让自己变成主角,而是甘心当配角,因为你采访的是对方,而不是展示你自己。有的记者喜欢在采访别人的时候,侃侃而谈,使自己不再是那个安静提问的记者,让自己反客为主,似乎成了“被采访的对象”了。这是采访大忌。

此外,真实的记者采访中,稳住受访对象很关键,通常做法是:见面后,迅速和对方建立信任关系,所以你一开始的提问主要是顺着对方喜欢说的话题去谈,比如让对方多谈“成绩”、“经验”、“做法”和“启示”。

随着互动深入,当你和对方的信任感建立起来后,再把更重要的问题提出来。最后,就是在快要结束采访的时候,你才把你最想知道的核心问题、甚至最敏感的问题抛出来。

之所以把敏感的问题放在最后问,那是因为,一开始你就抛出棘手和麻烦的问题,对方会有畏难情绪。而且,对方也会因此增加对方对你防范,甚至不愿意和你再有其他交谈,其结果可能是,你的采访任务落空了。但把最敏感的放在后面问,因已有之前提问互动建立起的信任关系,即便是最敏感的问题,对方回答你的可能性也很大。退一步说,即便对方不回答,但也不影响你早前提问并已收获到的答案。

这是调查采访通常的策略,也是如何与人沟通的问题。当然,也不是在任何场合都适用,比如在很重要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主要领导的时间有限、提问的机会也难得,如果你好不容易抢到提问机会,却问些无关痛痒或大谈成就和经验的问题,估计会被同行“打死”或被观众的口水“淹死”。因为面对难得的机会,你却把它给浪费了,所以,这时抓住机会,就该毫不顾忌地发问,深刻地发问吧。

这是我在采访路上的一些体会,和包括我侄子在内普罗大众在影视里看到的不一样。

猜你喜欢

黑化侄子娱乐
“黑化”的白云
我们不是被网络黑化的小怪兽
为什么国人喜欢“黑化”的食物?
黑化处理对2A14铝合金激光-TIG复合焊焊缝成形的影响
娱乐眼
怎么不早点儿问
门口
认字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