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倒幼儿园、学校和其它监狱的大门”
——福柯眼中的空间与规训 >>>

2017-10-30高洪云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规训福柯惩罚

本刊记者_高洪云

“推倒幼儿园、学校和其它监狱的大门”
——福柯眼中的空间与规训 >>>

本刊记者_高洪云

福柯和萨特在巴黎的游行示威中,1972年11月27日

这是法国五月风暴的著名口号。1968年1月,法国青年和体育部长前往巴黎大学为游泳池落成剪彩,那时的法国大学,对于男生访问女生宿舍有严格限制。后来成为运动领袖的学生“红毛丹尼”质问:“为何从不谈论学生性方面问题”,部长回应:“你可以跳进水中来败败火”。被激怒的学生们高呼“打倒性别隔离区”,开启了法国的五月风暴。

这次运动,在欧美的文化、教育、思想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学生们喊出的口号,充满对束缚的反抗。比如“严禁‘严禁’”“消费社会不得好死”“异化社会不得好死”“没有革命思想,只有革命行动”……

福柯觉得法国社会必须进行一些改变,他与萨特一道出现在巴黎的游行队伍中。这个阶段,正好是他思想的一个转折点,“从把高雅艺术看做人类解放的希望,转而认识到世俗的政治领域才是实现人类自由不可避免的战场”。

1984年6月,福柯离世,他对权力的谈论,贯彻了他的一生。他爬梳社会对声名狼藉者(囚犯、精神病等群体)的处置手段变迁,分析无处不在的知识——权力景观,关注自我解放,认为现代人越来越处于枷锁和监控之中。

在福柯眼里,学校是重要的权力规训空间。

笼子与规训

郑板桥在给子女的家书中曾写道:“平生最厌笼中养鸟”。笼子是空间,被束缚其中就丧失了飞翔的自由。

福柯的《规训与惩罚》最引人注目的论题是,原来约束罪犯的训诫手段,被其他现代控制场所,如学校、精神病院、工厂等复制了,结果是整个社会弥漫着狱规的力量。他声称,我们生活在一个“监狱群岛”上。

去监狱参观过,或对《死亡实验》等监狱题材的电影有深入研究的人就知道,监狱这个特殊空间之内,遍布监控,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更有一套严密的规矩(或称条例、行为守则等),以及关禁闭(极其狭窄的小黑屋)和反省区域的罚站等暴力惩罚,道德的教化、认罪悔罪的自我审判,深深触及肉体与灵魂。

《飞越疯人院》这部饱含福柯思想精髓的电影,讨论了文明社会的“人道”救助,驯化癫狂患者,电影里的主人公因为特立独行而被“治疗”,最后丧失个性,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想必都不会喜欢里面代表着权威和救治角色的女院长吧!

福柯认为,学校,作为一个教育的场所,与监狱、精神病院越来越像了,同样有围墙,监控,规定,惩罚,遵规守纪的模范代表,档案,逃课,暴力,服从,自我说服,自杀,发疯等。

上述现代公共空间(场所)的主要代表,被赋予树人、救人的社会任务,其中可以看到三种治理术——法律、规训与安全技术的交互作用。

中国的学生,尤其在幼儿和小学阶段,最初接触到的规训机制,不是法律,而是来自家人和学校的各种警告,如“不准恋爱”“不准抽烟”等,违反了会被打屁股,被批评,被罚站在走廊,不准午休,面壁反省,更严重的惩罚是在众人注视下站在讲台、主席台上念检讨,或者干脆被开除。在这里,通过特定手段,违规的学生,就处于一种被隔离的空间之中。

惩罚结束后,所有人都会产生或重或轻的恐惧,慢慢就内化为有意识的自我约束,至少公开场合乖乖的,私下可能是另一番模样,但这套控制体系已经生效了。

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分析了一种新型步枪的发明、对医院空间更有效的运用,以及教授学生们正确的书写姿势的变化等,这在不经意间,使得现代人在逐渐被编制进一套全新的社会控制体系之中。

监狱社会就这样产生了。

建筑与自由

福柯研究的东西常与哲学有关,在他眼里,哲学即真理的政治学,除此之外,福柯称自己没有看到对“哲学”这个词的更多其他的定义。

他认为,权力不是自行产生的。如果不存在关系,就不存在权力机制。而人一旦进入一个空间,常常意味着走进一种关系之中。比如吸烟者、吐痰者在公众场所,即公共空间(建筑)内,抽烟、吐痰的自由就被限制了,因为有惩罚在其中。中国人进入美国境内,面对的法律空间、文化空间也会改变。

同样,学生一旦踏入校门,就跟学校产生了关系,他扮演的是受教育的角色,跟医院的精神病患者一样,将生活在集体空间中,学生要听从教师们的指挥和教导,而且可以说没有一点私人空间。而校园建筑,也常常被如此设计:一览无余的教室、礼堂、操场,宿舍门上有透明玻璃,走廊一侧有封闭栏杆等。

这是一种安全技术考虑。福柯在《规训与惩罚》里讨论了“全景敞视监狱”,囚室围绕中心塔楼而建,可实现一个狱警监控所有囚室。这里,控制的实现依靠的不是监视这一事实而是监视的可能性。

对于有监视器的任何场所,身处其间的人都摆脱不了“自己正在被注视”的不自在感,因为这种监视是真实的,问题在于他不知道此时此刻是不是正在被“老大哥”盯着。其结果是,我们“在被囚者身上造就了一种有意识的状态和持久的可见性,从而确保权力机制的自动运行。

“全景敞视监狱”就是一种功能被清晰定义的建筑。出于同样实用性的考量,比如大多数图书馆里不能吃零食,不能交谈,因为没有设计那样的空间区域,否则就会污染环境,打扰别人,简单说,就是设计功能单一,不存在无用的空间,且充满规矩。

这会不会产生什么弊端呢?

建筑师冯果川以幼儿园为例,他认为,如果一所幼儿园里所有建筑都被清晰定义,所有空间的功能都毫不模糊,孩子无时无刻不在老师们的目光之下,这种空间长大的孩子,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每一件事情都应该有意义,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规定,这是很悲哀的。他讲道:

“我们尝试在建筑里创造一些模棱两可的空间,一些复杂的路径,打破各种各样的边界,让人们自由地在游走中找乐,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我们希望孩子看到这个世界有很多地方是没有被定义的。那怎么去定义?他自己去定义。所以我设计的这个模糊的幼儿园最核心的想法,就是要让小朋友自己去判断这些空间是干吗的,这个空间到底是什么样。”

这里提倡的无意义的空间,即庄子称的“无用之用”。尽管福柯无情地撕掉现代社会一些制度设计的温情面纱,使我们觉得身陷牢笼,但作为建筑设计方,还是应该少一点功利性,把自由、审美、自然环境等,尽可能地融入到设计规划之中,让建筑空间,成为激发想象和自由心的土壤。

福柯对于权力景观的批评有些过激了,未成年的孩子需要一定的规训和监管才足以安全。但是,其揭示的无意义空间,已成为世界建筑大师考量的标准之一。

猜你喜欢

规训福柯惩罚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规训与惩罚:雍正尊孔的帝王心术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主体的黄昏:福柯视觉理论中的镜子与画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惩罚
规训与政治:儒家性别体系探论
后现代语境下科学话语在广告身体规训中的转向
真正的惩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