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对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影响

2017-10-30北京市昌平卫生学校102200邢跃垒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卧床骨科腹部

北京市昌平卫生学校(102200)邢跃垒

便秘指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困难,或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有胀感,排便不尽感,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7d内自发性排空粪便不超过2次或长期无便意[1]。便秘是骨科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主诉,其发病随卧床时间增长而增加,其发病原因多与患者创伤后的疼痛、卧床、排便习惯及姿势的改变、饮食结构变化和运动量减少等因素有关,大多数患者和医护人员只注重原发病治疗,而忽视了便秘的预防与发生,给患者的生活和疾病康复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施以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在骨科住院手术后因制动而长期卧床患者8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35~65岁,排除合并胃肠道器质性疾病、意识障碍或肛门器质性疾病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卧床时间、文化程度、病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骨科入院或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疾病知识、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护理。

1.2.1 观察组 除给予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外,还采取以下措施:①穴位按揉:天枢、中脘、神阙、水道、归来五穴为实验用穴。按摩方法:病人仰卧位,宽衣松带,操作者(尽量专人)首先用拇指指腹点按病人的各穴位1分钟,力度适中(天枢、水道、归来穴为成对穴位,用双手拇指指腹同时点按),然后用手掌大小鱼际从肋至髋以“分推法”分推腰际5分钟,以病人舒适为度,每日1次,于清晨空腹时实施按摩。②协助患者取屈膝仰卧位,以右下腹部为起点,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走向,双手重叠手法,顺时针进行按摩,手指施以力量以轻推、揉捏为主,每次10~15分钟,每日睡前与清晨空腹各一次,也可便前20分钟或餐后2小时进行,起到减少肠道水分的重吸收,粪便软化利于排出。若患者在3d后仍未排便则遵医嘱使用缓泻剂。

附表1 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比较(±s)

附表1 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n) 首次排便时间(d) t P对照组 40 3.88±0.36 13.9 0.00观察组 40 2.58±0.47

附表2 两组便秘发生率和缓泻剂使用率比较

1.2.2 观察指标 经过2周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后观察两组发生便秘的次数。依据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中的便秘的诊断标准:①排便时间延长,每次排便之间间隔72小时以上;②便质干硬,甚则如羊屎,或团块,或大便并非干结而排出困难,并排出器质性疾病所致之便秘和大肠实热者[2]。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附表1)。

2.2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均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2周后两组便秘发生率及缓泻剂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附表2)。

3 讨论

3.1 骨科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分析 骨科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心理因素:骨科病人多属于意外伤害,发病突然,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变化,损伤疼痛、情绪紧张等应急反应均可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出现胃肠蠕动减弱[3]。②环境因素: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排便是有规律的,是在固定的场所进行;而对于骨科卧床病人而言,患者病房内通常有两三个病人,不习惯床上排便,体位活动受限,经常会有意识的控制便意,使直肠对排便的刺激降低,粪便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内,均会造成排便困难、引起便秘;③饮食因素:有的患者因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变慢,食欲下降,摄入的食物和水分减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肠蠕动而延缓排便;还有相当多的患者害怕排便或减少排便次数而有意识减少食物量,致使肠蠕动过慢而延缓排便。另外,多数家属为了使患者早日康复,给予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食物的过精过细可使大便在肠道内运行缓慢而延迟排便。以上三个因素均可造成大便在肠道内运行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过多致大便硬结,影响大便排出[4]。

3.2 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对缓解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机制

3.2.1 天枢、水道、归来是属于足阳明胃经,中脘、神阙属任脉,通过按揉穴位,可促使肠道植物神经功能迅速活跃,肠道组织、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显著加快,增加肠黏膜神经营养,提高神经末梢感受器的敏感性和黏膜应急能力,骶部副交感神经兴奋,而降结肠、直肠的交感神经相对受到抑制,增加肠蠕动功能和直肠张力,肠蠕动增强,肛门括约肌松弛,最终达到肠道气血通利,积滞运化,排便通畅的目的。

3.2.2 便秘的病变主要部位在大肠,遵循中医的理论“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治疗法则,骨折卧床患者,按揉腹部能平息肝火,使之心平气和,血脉流通,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通过腹部按摩不仅能调畅气机,通腑降浊,而且还能健脾益气达到泻实补虚治疗便秘的目的[5]。

3.3 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对缓解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意义 金丽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骨科卧床患者在接受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是95.2%,对照组A是59.5%,对照组B是72.7%,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本研究结果显示,骨科卧床患者单纯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效果不理想,而在接受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后,对骨科卧床患者病人的便秘效果明显,并与上述研究具有一致性。提示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护理可以显著改变骨科卧床患者的排便情况,降低便秘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骨科卧床患者进行护理时,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的护理方法,有效改善患者的排便情况,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猜你喜欢

卧床骨科腹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