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10-30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458030张雅敏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458030)张雅敏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与成熟,医院及患者对护理的要求水平也随之提高。有研究表明,人性化护理[1]对某些疾病有着较好的护理满意度及效果,从多个方面关心、照顾患者,可起到较好的辅助患者病情恢复的作用。由于脑卒中患者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身体痛苦和经济压力,更需要在护理过程中体现独特性以满足患者的心理和病情康复需要[2]。为了将人性化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本次研究中,笔者共设置了两组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了不同的干预措施,最后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一般状况进行了统计,两组对比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100例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患者年龄在53~87岁之间,平均(62.5±8.7)岁,所有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包括对照和实验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50例,年龄在55~87岁之间,平均(61.5±9.3)岁;实验组50例,年龄在53~85岁之间,平均(64.5±7.1)岁。两组患者的组成及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列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为脑卒中患者,且影像学检查也支持临床诊断。对于存在其他脑部疾病的患者不作为本次受试对象。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脑卒中的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监测生命体征等。实验组:对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3],①对患者进行护理的医护人员均为接受过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专业培训,以保证护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②护理环境:保证患者住院期间周围环境的舒适、安静,降低患者对住院的抵触感。③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情绪、心态给予关注,发现问题及时和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感,能够以轻松的心态进行治疗。④专业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对患者身体状况有清楚的认识,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护理,包括对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用药、日常饮食等。对患者给予全方位的护理。⑤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向患者普及脑卒中相关的知识,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能够积极地面对疾病,配合治疗。
1.3 检测指标 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量表SS-QOL来对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症状的程度和生活质量的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其差异采用卡方和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情况 两种护理方式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见附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见附表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在干预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有改善作用,且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更佳(P<0.05)。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常常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且患者预后较差,给患者带来精神和身体的巨大挑战和痛苦,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起着重要作用[4]。人性化护理[5]相较于常规的护理方式,更加重视对患者护理的亲切性、全面性,要求护理人员为护理对象提供更加完善周到的护理服务。
附表1 两组患者SCL-90症状自量表评分的比较(分)
附表2 两组患者SS-QOL评分的比较(分)
临床上采用多种方式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6],包括家庭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等,通过这些干预治疗来调节患者的心理,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疾病,并积极地配合治疗,这些干预手段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赵雪萍等[7]通过对临床病例的统计发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协同护理干预,通过患者家属、社区、心理医生等共同参与患者的康复进程,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减少复发的概率,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研究选择了评估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意义。
该研究中,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了不同的干预治疗,结果表明,实施两种干预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较治疗前都有所好转,且实验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建立正确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亲切感,同时了解许多脑卒中相关知识,能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担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主动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相较于常规护理的临床疗效更为明显,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