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2017-10-30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0200韩彦菊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0200)韩彦菊
多重耐药菌是一种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病原菌[1]。根据资料,70%的医院感染是由耐药菌导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2]。多重耐药菌是指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也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性的细菌。随着临床各种抗菌药物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细菌产生耐药性,这成为当前临床感染治疗的重难点。收集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数据资料,对其进行监测分析,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0月住院,经临床证实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1~86岁,平均年龄(51.1±9.2)岁,住院时间116~201天,平均住院时间(26.2±9.5)天。来源于不同科室,包含ICU、MICU、呼吸科、骨科、普通外科等。
1.2 多重耐药菌感染判定标准:即以2001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3],并根据药敏结果,对3类及以上的抗菌药物耐药的认定为多重耐药,多重耐药菌株以微生物室检测报告为依据。
1.3 研究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来源科室、病原菌种类、易感原因进行归纳总结。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s)表示。
2 结果
2.1多重耐药菌感染菌株监测统计 感染多重耐药菌的35例患者中,例数最多的是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CRAB(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P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等),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见附表1。
2.2 科室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ICU MICU)其中,ICU占40%,MICU28.5%,见附表2。
附表1 多重耐药菌感染菌株检查情况[n(%)]
附表2 来源科室分布情况[n(%)]
附表3 多重耐药菌不同部位感染情况[n(%)]
附表4 多重耐药菌标本送检情况[n(%)]
2.3 多重耐药菌感染部位及构成比 感染部位最为常见的是呼吸系统,其他依次是皮肤软组织、泌尿系统、切口感染等,见附表3。
2.4 多重耐药菌标本送检情况,标本送检最多的是痰和分泌物,见附表4。
3 讨论
3.1 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 由附表1、附表2可见,感染多重耐药菌的35例患者中,前三位多重耐药菌分别是MRSA、CRAB和CRE;患者分别来自不同科室。其中,ICU、MICU分别占40%、28.5%。ICU患者多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接受侵入性操作多.是多重耐药菌(MDR0)的易感对象。
3.2 管理对策 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难题之一,不仅治疗困难,防控也很困难,如何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已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护理首要工作是预防和控制暴发流行,而不是被动地治疗和护理病人[4]。因此,要加强临床医护人员正确认识细菌耐药性的问题,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3.2.1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指导,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认识,掌握诊断、治疗、消毒隔离、防护等预防控制方法。
3.2.2 严格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必须纳入严格管理范围,采取严格消毒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不能单间隔离的则将同类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执行手卫生规范,正确使用洗手、手套、口罩、防护镜、隔离衣等;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专人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医疗废物应放置于专用区域,单独处理。病房的物品清洁和消毒,每床使用专用固定的抹布.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物体表面;做好家属隔离防范措施的宣传。
3.2.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临床严格细菌感染者的诊断,尽早查明感染病原菌,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使用前留取相应标本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及时发现、早期诊断MDRO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院感科每月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并公布、严格考核。
3.2.4 加强多部门协作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流程进行规范管理,医院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规范部门之间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不同科室应明确自我职责工作。工作中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医院感染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并将其切实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监测,针对性制定医院防控措施,及早预防以及及时的控制,均有助于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