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2017-10-30李中全
●李中全
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李中全
目的:研究临床中实行不同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将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将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作为动力髋螺钉组,将实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作为人工置换术组,将实行外固定架的患者作为外固定架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方面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但是术后优良率方面3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不存在意义。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不同方式均具备一定效果,临床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实际情况之后予以正确手术方式,以便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动力髋螺钉;治疗效果
现对我院骨科收治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3种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的96例样本数据均选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其中女性患者45,男性患者51,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88岁,中位年龄(67.67±6.87)岁,分组形式为不同手术措施,组别为3组,每组患者例数为32例,利用统计学分析3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动力髋螺钉组:患者在牵引床上仰卧,采取全身麻醉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肢处于中立位,依据对牵引调整的方式旋转下肢,以便于获得满意复位情况。常规消毒处理术区,选取股骨近端外侧入路,并且沿着患者股骨大粗隆尖端外侧切开,充分暴露股骨近端以及股骨大粗隆,将135°定位器放置在股骨大粗隆下大约2~3cm的位置,将定位导针置入其中,直到股骨头中下1/3位置,置入适当的拉力螺钉。
人工置换术组:选取侧卧位,实行全身麻醉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股骨大粗隆行弧形切口。取出股骨头,需要保留适量股骨粗隆大骨块,防止出现过多骨缺损现象,对髋臼内软组织进行清除,并且对在股骨粗隆顶部中臀中肌的附着点进行仔细辨认,放置误切。复位股骨小粗隆之后,利用钢丝进行环绕捆绑固定。
外固定架组:垫高患髋,取仰卧位,采取骨折牵引闭合复位,等到复位结果满意之后进行消毒,并且在距离股骨大粗隆尖端外侧2~4cm的位置行1.0cm切口,将2枚导针置于股骨颈中心位置,下方导针需要经过股骨距,在合适的股骨干中段位置行1cm长的2个纵形小切口,将另外2枚螺钉放置于钻孔中,对外固定架各组件进行安装,调整加压器充分对合骨折端,针眼无菌辅料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术后优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我院进行研究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3组患者术后优良率对比分析用率(%)的形式表示,实施卡方检验,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对比分析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当数据P<0.05且差异显著时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3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但是3组患者在术后优良率方面差异不显著,统计学不存在意义(P>0.05)。
表1 对比3组患者手术指标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都是因间接外力引起的[1],跌倒时强力内收、下肢突然扭转、直接外力撞击等都是重要诱发因素,基本上都是粉碎性骨折。老年人是高发人群,因老年骨质疏松,跌倒或者下肢突然扭转十分容易引发骨折。现今在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选择手术的原则为固定可靠、创伤小、尽早恢复锻炼功能[2]。
本次研究发现,3组患者在手术指标方面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
综上,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过程中需要综合评估患者情况,以选择最合理的手术方式来提升治疗效果[3]。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业中心医院骨科)
[1]刘从桃.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J].医药前沿,2015(22)∶81-81,82
[2]樊磊.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8)∶22-23
[3]胡益斌.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J].淮海医药 ,2016,34(4)∶46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