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琴瑟和鸣:古老技艺与传承在后集成时代的可能性
——新疆新和乐器村田野调查手记

2017-10-29卓娅

新疆艺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贴花塔尔乐器

□卓娅

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加以村是新疆著名的乐器制作基地,在这个离历史上的龟兹古国半个小时车程的自然村落里生活着不少制作维吾尔乐器的能工巧匠。

维吾尔族乐器

丝路重镇上的这些温暖村落都曾以其丰沛的佛教文化积淀蜚声四海。而相伴而生的音乐文化更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绿洲上的琴瑟和鸣从古至今,灿烂辉煌。

新和县城不大,据县志记载,这里居住有12个民族。据华强《龟兹文化与佛学东传》:“龟兹国的中心位于今天新疆南部的库车,在一望无际的戈壁和荒漠中,库车绿洲是塔里木河流域最大的一片绿洲。龟兹以库车为中心,东起轮台,西至巴楚,北靠天山,南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现在新疆的库车、拜城、新和、沙雅、轮台县等地均属古龟兹国。”

马国强《丝路印记》:“新和作为龟兹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远在汉唐时期就已经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境内的人文古迹旅游资源丰富,被称之为“一关三城一窟一舞”的柘厥关、玉其喀特古城、通古斯巴西古城、它乾城、托乎拉艾肯石窟以及塔什艾日克民间歌舞、加依村民间乐器制作等一系列历史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无不彰显出新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第一次来新疆著名乐器制作村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是在2008年。

当时正值盛夏,车子在经过了核桃林、棉田等田地后拐进了幽深的巷道,孩子们在绿树下玩耍,老人坐在大门边望着我们。老人们几乎清一色的黑色长衣,妇女则穿戴的很鲜艳,低腰的长裙上是一件深色的坎肩。家家都是高大的屋檐,宽敞的院落,浓密的葡萄架将酷日遮挡在庭院的上方。有些农民家的屋檐上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原木的,素雅。这些细致、别致.精美繁复的几何纹样的花纹,与和田地区极其华丽繁复的阿依汪赛来建筑样式非常相像。

老乡们在葡萄架下的浓荫里制作着诸如艾捷克、都塔尔、萨塔尔等琴,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也依偎在他们的身边,帮着贴花或者就坐在一边,有阳光透过叶片之间的缝隙穿射下来,金黄色的光束星星点点地散射在地面或者琴师还有他们的妻子或者孩子的身上,缓慢地游移,而头顶上的葡萄架则在阳光下呈现出绿宝石般的光泽,在他们自家的陈列室,一把把棕色或者棕红色系列的漆料髹漆的精美的热瓦普、都塔尔、艾捷克,在略显幽暗的屋子里发出温暖而清亮的光,而上面白色的由几何纹样组合的精美繁复的花纹,则如一簇簇白色的花朵,如象牙般透出来自音乐本体的华丽与高贵。这些花纹的细密的罗列结构让人想起波斯的细密画,还有阿拉伯式的繁密与优雅,犹如是一棵延展的蔓草植物的几何型的变体,还让人想起康定斯基的绘画语言上的跳跃的节奏。这些疏密有致、繁简得当的构架其实就是一个个音符或者就是一个个的节拍,甚至还有细密的有序的鼓点。如果仔细观察,你就可以看出维吾尔音乐起、承、转、合的音乐调式在这些符号之中的体现。它们迂回、它们延展、它们聚散、它们向前。这些琴或者悬挂在屋梁、或者横躺在红色的地毯上,我们望着这些能流泻出水般纯净而澄澈音色的琴,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些衣衫朴素、目光温和、略显羞涩的农民就是这一把把琴的制作者。这些乐器就出自这些粗糙的手,农忙的时候他们就是一个准农民,而农闲的时候,他们就会摆弄着这些乐器成为一个个心灵手巧的匠人。

制作中的乐器

时隔三年,当第我二次来到加依村,新和县委、政府与丽水市正合力建设“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第一村”。在村里遇到几个男孩,问他们是否会做乐器,他们说学过,但是太难了,自己也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就没有坚持了,至于以后是否还会做乐器,从事这个行当还没有想好。

路边一个铁匠铺里一个汉子正在打制坎土曼,当我们问他同样问题时,他嘿嘿地笑着说:“小的时候没有学,所以现在就只能做坎土曼了”。我们还遇到一位儿子在大队开食堂,他自己在县城开店铺里作生意的。当我们问他为什么没有学作乐器,他说:“年轻的时候没有学,儿子又学会了做饭,所以只好做一点生意”。一位年近九十岁的老人一直跟着我们,村官说他特别喜欢跳舞。巨大的黑色袷袢包裹着风烛残年的他那瘦削而硬朗的身板,杏干一样的脸上爬满了细密的皱纹,老人的眼睛异常纯净,依然燃烧着强烈而执着的生命的烈焰。望着这位热爱舞蹈的老人,眼前出现了前一天在塔什艾日克乡看到的新和麦西热甫上三位老人舞蹈的身影:随着散板序曲拉开序幕,丝弦渐劲,而手鼓达夫也渐强起来,乐手们边弹边唱,三个穿着黑色袷袢的老人互相邀约着进入舞池,他们展开如翅的双臂,如同遨游在天空中的鲲鹏,他们步态沉稳、表情肃穆而凝重。随着手鼓的变换,节奏也明显地跟进、加快,气氛随着乐律的升腾而高悬起来,舞蹈的步调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的步态由舒缓而迅急,动作高贵而典雅,他们三个人迂回往返、配合默契,眼神中透出一种超然与优雅,而举手投足之间暗藏的仙风道骨的气韵让人怀疑他们农民的身份。

舞蹈的火焰在支撑着老人羸弱的生命之躯,游走在老人生命之中的舞蹈的精灵是让风烛残年的日子依然不灭的秘密。

据牙生老师《新和赛乃木》记谱说明载:“新和赛乃木共收录了由新和县塔石艾日克乡的民间艺人演奏的六套47首曲目。新和赛乃木同库车赛乃木一样属于大型赛乃木套曲,新和赛乃木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民间艺人口传心授的形式一代代传到现今的传承谱系中可以看到这一点。规模如此之大的赛乃木音乐流传至今的这一事实也充分说明,隋唐时期从西域传到中原并获得盛誉的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伊州乐、于阗乐等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套曲,维吾尔人将这种表演形式持续至今。同时也表明,新和赛乃木同隋唐时期的龟兹乐这一歌舞大曲的连续性。”

57岁的乐器王艾依提·依敏是维吾尔乐器的制作人,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年轻的时候出去闯荡漂泊,靠着做琴、卖琴讨生活。先后去过伊犁、乌鲁木齐、喀什、和田等地方,试着寻找各种谋生的路子,最终选择了做琴这个行当。见多识广的他温厚敦实,因为人缘好,村里的农家书屋设在他家。农闲的时候,农民们会来他家听音乐、学做琴,看书学习。他只上过一年就休学了,他说如果自己识字,现在就都会演唱十二木卡姆了,可惜现在只能给会唱的人伴奏了,望着满屋的书他有点遗憾地说。

他的爷爷和爸爸曾上过经文学校,都识字。爷爷会弹奏各种乐器,会弹唱十二木卡姆,是了不得的艺人。爷爷也是他最初的老师。父亲是鞋匠,会弹热瓦普。他一生中的许多悲喜都和琴有着不懈的因缘,前任妻子就是因为无法忍受他的不断游走而离异。而现在的妻子也是因为“琴”而钟情于他。

现年38岁的妻子孜亚丹·奥斯曼与他有着共同的爱好,热爱音乐,他教会了妻子贴花的技艺。他们的故事也结缘于琴。年轻的时候,艾依提·伊明给一个朋友照看鱼塘,他一边做琴、一边照看鱼塘,无聊的时候就坐在鱼塘边的棚子里弹唱,他琴声吸引了住在鱼塘边不远处他的现在的岳父大人,于是这个同样热爱唱歌的老人将小伙子请去家里吃饭,席间他弹起了都塔尔,老人的女儿孜亚丹·奥斯曼跳起了舞,于是,一场姻缘就这样注定了。

艾依提·伊明听爷爷说以前这个村子里只有他爷爷一个人做琴,后来从阿克苏来了一个会做琴的,就变成了两个人在村子里做琴。他是从1973年开始做琴的,当时村子里有三家在制作乐器,那个时候不敢公开做,谁要是弹唱歌曲就会被扣上唱“黄色歌曲”的帽子,如果有人做琴也是不行的,那也会被怀疑准备做好琴后要大唱黄色歌曲,会惹来很多的麻烦,但是私下里还是有人爱悄悄唱歌,所以都是偷着做。那个时候,一把都塔尔卖5元钱,后来8元也买过,9元也卖过,10元也卖过。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买琴的人越来越多,一把琴可以卖到千元以上。由于只有三亩地,所以家里的收入主要靠制作乐器。尤其是近10年来,乐器的收益越来越好。现在村子里200多户人家之中就有105户都在做乐器。乐器的发展势头非常好。现在只要有空就做,从冬天到开春,乐器户基本上都在做琴。他们制作的乐器销往很多的地方。不单在疆内有许多的客户,甚至远销到了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河南、北京、德国、法国、日本等地。去年一年,三亩地种植的核桃只卖了九千元,而卖乐器的收入就达到了三万元。他对于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他的愿望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很平常,他说做好自己的乐器,多带些徒弟,亲朋好友来了,有一个舒适的、宽敞的房子,大家一起唱唱歌,跳跳舞,一起做饭吃,这就很满足了,他的愿望很小很现实,他说去年县上带着他们这些传承人去了一趟和田参观,他说自己的照片上了飞机,听说内地很繁华,希望有机会的时候能够去一趟看看。

艾依提·伊明不但自己做琴,还带了40位学徒,其中有20位已经出师,有些在村子里,有些在外地,有6个在阿克苏,他们都靠做乐器谋生,他们不但会做琴,还会弹琴。还有一些徒弟有的觉得做琴太难,太磨人,有些觉得出去打工挣钱来的比较容易就放弃了,有些徒弟经常贴不好琴板上的花纹,遭到他的批评后很不高兴,还生气。还有些徒弟觉得辛辛苦苦做一把都塔尔琴才卖200多元,而他们在别处干点其他的什么活儿就可以挣上400元钱,所以就会放弃制作乐器,而去选择其他的挣钱的方式。总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他说人各有志,现在谋生的路子也多,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也不能勉为其难。1980年的时候,他来到乌鲁木齐,在乌鲁木齐民族乐器厂打了一年的工,做琴的手艺更精湛了,本来想留在乌鲁木齐,但是家里老人不同意只好回到了村里继续做琴,一直坚持到现在。现在,他能制作所有的乐器,都塔尔、萨塔尔、艾捷克、热瓦普、甚至达普和纳格拉鼓。

维吾尔族乐器制作艺人和他的琴

他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弟弟也和他一样传承了祖业,如今在吐鲁番也和他一样靠着制作乐器为生。他与前妻的孩子,也会制作乐器。

艾依提·伊明说,加依村的乐器基本保持了手工制作的技艺,制作一把琴不光是掌握木工技术的问题,琴师的手,对于琴的感觉非常重要,由于自己会唱会弹,所以琴的好坏自己一弹就知道问题在那里,如果音色有问题,他会将琴的面板掀开,重新开始调整,雕、凿、刻都是不可避免的,就拿在面板上贴花来说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一把琴上通常由条状、圆形、菱形、长方形、方形、三角形等各种贴花的连续纹样,以或者对称、或者排列、或者成组排列等方式组合成。一把琴上的完整的图案,要有两万多个小小的黑色和白色的贴片间杂着组合而成。如果没有一点图案的知识,贴出来的花色就很难看和混乱,所以非常考验人的耐心和审美。

他说以前的贴花都是将骨制的花纹填放在凿出的孔位里,前些年开始出现了塑料的材质,由于骨质的贴花成本较高,所以很多人都开始采用塑料的贴花,现在又出现了纸制的花纹,只要剪贴就可以了,纸质的成本更低廉,所以,有些人也开始采用纸质的贴花,但是这种的感觉不好,剪贴的花纹虽然减低了琴师的劳动和材料的成本,但是却从琴杆上凸显出来,弹奏的时候不顺滑,对于演奏还是会有一点影响,所以艾依提·伊明宁可花费较高的成本还是依然坚持不使用低廉的纸质的花纹。这个小小的细节,透露了一个有良知的琴师的坚持。其实,这也是他对于音乐的钟爱的坚持。他希望每一个买到他的琴的人都在弹奏的时候没有遗憾,能够在纯美的音色中尽兴。他拿出一把贴着纸质花纹的都塔尔琴让我们感受,确实如此,没有骨制和塑料材质的细腻和柔滑。

维吾尔禁忌与行业经中的规矩有如下文字:怀着敬畏之心去做72行中的任何一个你选择的行当,因为每一个行当都有祖师爷,只有怀着敬畏之心,祖师爷才会给予丰厚的回报。你才会从你所选择的行当中获取到粮食。

只有通过一次次地不断完善,精益求精,怀着敬畏之心,才可以制作出一把音色纯净、造型美观、手感舒服、图案经典而优雅的琴。对于一个琴师来说,首先自己要会唱会弹,还要懂得一些图案的知识,还有最为关键的是要热爱这门技艺,充满感情地制作,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琴师。制作琴真的是一件很考验人的耐力的事情。从选料到加工到成品,一道道的工序一样都不能马虎,否则共鸣箱的薄厚、琴杆的长短、木料的选择对于一把琴的音色都会有影响。而音品位置的把握与准确、花纹的选择及贴花的精细,都是衡量一把琴的品质的关键。而一把形如水瓢的都塔尔通常由共鸣箱、琴头、琴杆、线轴、琴马和琴弦等几部分组成。而规格与尺寸又按照男子、女士和儿童的不同分类而分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形制。

据廖肇羽文中载:“都塔尔一般用桑木制作,先把十一块或者十三块长为42厘米、两端窄、中间宽的薄桑木条浸在20摄氏度的冷水之中约一个小时或者开水里面约十分钟,然后放在50至80摄氏度的火上烤两分钟,顶在膝盖上弯曲成为弧形,用强力胶将这些木条结合成为瓢状,然后作指板,指板一般长92或者93厘米,多选用较硬而直的桑木来制作,用木工刨刨光后,和瓢型琴背黏合。接下来就该做面板了,先用笔在薄板上画好形状,在火上烤一烤,再用砍砍砍去多余的料,留出一公分宽的边,然后用101强力胶黏合,再用刨子刨去边,通体用纱皮打光,涂以清漆。刻槽后,以前多镶以骨饰花纹,由于价格太贵,现在就用塑料,最后剩下的就是缠品、张弦了。”

当我们问及他是否还知道一些有关这个加依村子的更早以前的事情的时候,他告诉我们,由于维吾尔族没有记载家谱的习俗,所以一般都知道三代以内的二百年左右的事情,再往前面就不知道了。

但是给我们讲了一个有关黑眼睛阿依木公主的故事: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黑眼睛阿依木的公主在举行隆重的40天的盛大婚宴的时候,偶然听到了从牢房那边传出了悠扬的琴声,阿依木公主完全被这个从高墙里面的传出的音乐迷住了,她每天都会聆听发自高墙内的琴声,当四十天的婚宴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公主就已经因为迷人的音乐,而深深地爱上了被关在牢房里面的会弹唱的囚徒。

在我们的探访即将结束的时候,他给我们用萨塔尔弹奏了木卡姆中的潘吉尕木卡姆,然后又用弹布尔弹奏了木卡姆中的达斯坦。艾依提·伊明给我们弹奏的时候,神情肃穆而沉醉,整个人沉浸在木卡姆音乐悠扬而高贵的旋律之中,节奏舒缓而缠绵,不断地回旋和上扬。犹如一块灰绿的云朵散漫在我们的周边,清凉而优雅。让我们从这个小院听到了阿布都热西提汗王与阿曼尼沙汗时代的宫廷音乐。音乐的翅膀就是这么的神奇,在2012年初春的一个下午,在新和县城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一个琴师的家里,听到源自叶尔羌王朝阿布都热西提汗因为一场在卡勒玛克戈壁的狩猎,而与阿曼尼沙汗成就的旷世的因缘及由此产生并且蜚声世界的十二木卡姆的遗韵。不由得不让人感叹,这百年前的遗韵,不就是由无数个艾依提·伊明、艾依提·伊明的徒弟、艾依提·伊明的爷爷这些音乐的传承人传承下来的么,音乐的河流就是被这样一些普通的农人,因为对于音乐的钟爱而流传了下来。我们该如何认定他们的身份呢?音乐家?农民?或者是以制作乐器谋生的琴师?民间文化的传承者?

脑海之中浮现出《乐师史》的作者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说过的话:须知,凡是音乐之声都会给人们心里以艺术享受。从国王到穷人,就是说,所有的人都将从音乐这个形式里得到慰藉。

猜你喜欢

贴花塔尔乐器
学乐器
现代陶艺领域贴花装饰技法的发展与突破
“贴花黄”是怎么回事
乐器
母亲的餐桌
过年啦
延迟贴花技术
四川小金清代穆塔尔墓碑考释
那些有趣的奶酪们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