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7-10-28张恩超

神州·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数学问题问题意识现状

张恩超

摘要:问题意识是基于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它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但是当走进教室后课堂上你会发现中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缺乏,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很低。本文拟在全面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背景下,浅析数学课堂中问题意识的重要作用,针对当今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缺乏的现状,探索一系列提高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问题;问题意识;现状

一、问题、问题意识及提出数学问题的意义

(一)问题的含义

什么是问题?目前,大多数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赞同美国学者纽厄尔(Newell)和西蒙(Simon)对问题所下的定义。他们认为问题(problem)是指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一件事情,但不能马上知道完成这件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二)问题意识的含义

问题意识是基于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它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提出数学问题的意义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个渐进性的学段目标:“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初步学会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二、目前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育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考虑的更多是如何教,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到如何培養学生如何学习,尤其是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然而课堂中师生的共同研究过程、学生的合作探究与自主创新等的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骨架。所以要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要确保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中问题提出的情况如何呢?为此我对小学生不同年级的数学课,进行随堂听课调查后发现(如表):

通过上述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问题的数量反而越来越少。

从教研活动和调查中不难发现:刚入学的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老师,为什么2+2=2×2=4,而3+3≠3×3”。……只要老师给孩子们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孩子们在课堂上都会勇于说、勇于问。到了三、四年级,学生主动提问问题的良好品质慢慢退化,他们很少提问题,很少动心思来质疑问题。到了五年级,学生似乎变得少年老成,金口难开,几乎很少有人勇敢地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是学生的问题意识缺乏了。

三、提高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策略

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就意味着让学生失去了创新的基石。但是,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学生的学习中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经成为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需要经历一个敢问、会问到善于提问的过程。而教师只有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

(一)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

创新思维源于探究,探究源于问题,问题源于情境。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数学问题的土壤。在教学学习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通过设置有趣味,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形成认识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和驱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问题情境可以是一段现实生活情境、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一场趣味游戏、一个数学实验或者一个动画片段,也可以是一个有价值的纯数学活动。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曾发表这样的观点,“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学生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的“信息安全”和“心里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

1.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把准火候严肃而不失幽默,严谨而常显诙谐,张弛有度,调节有方,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缩短与学生心灵上的距离。只有这样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消除心理障碍,身心才能得到解放,才有可能把学习中的困惑说出来,把思考中的难题讲出来。让学生敢问问题,使问题走进课堂。

2.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每一点闪光的想法并及时给予肯定,表扬鼓励;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甚至是错误的时,也不能批评,而是要鼓励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结束语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哈佛大学师生中也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起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题意识不仅引导着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同时也激发产生学生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和进行创新活动的热情,也是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的呼唤。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1-17页,2011年版。

[2]《小学数学教育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10-212页,2008年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问题问题意识现状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