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心理的自我调试途径
2017-10-28吕颂
吕 颂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10)
在美声演唱中,外文声乐作品受到流派、风格、时代特征的影响呈现出极具民族化与个人化的特征,对演唱者的演绎提出很高要求。缩小文化差异、缓解心理紧张、克服舞台干扰因素等训练成为演唱心理调试的重要内容。
1 落实案头准备
1.1 翻译准备
由于中西历史文化的差异性,使我们对外文声乐作品的理解存在困难,演唱者很难像诠释中文歌曲那样准确把握外文作品。此外,翻译家无可避免地将个人理解带入翻译工作中,《话语与译者》的作者之一伊恩.梅森博士对歌词翻译提出自己的看法:“当译者面对一首歌的时候,他/她心中就有一个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作品翻译是把双刃剑,既为作品理解提供捷径,又需要演唱者加以思考与甄别。
1.2 读音研究准备
首先,美声的演唱腔体结构建立在外语语音基础之上,如意大利语中母音具有开放性,有有力的子音作为支撑,使得运用其讲话和歌唱发音流畅。而中文注重声母发音,咬字相对扁平,演唱者必须克服母语咬字腔体记忆的干扰,反复模仿才能相对地道地进行演唱。其次,国内的音乐院校对语言教学的要求多停留在拼读阶段,语感缺失交流能力薄弱,与国外同等层次语言掌握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此外,演唱时发音腔体对比讲话腔体产生了变形,需要积累大量演唱经验才能准确把握。
1.3 曲式分析准备
演唱是将感性的音乐理解有逻辑、有条理地上升为理性的音乐表达的过程。一方面,分析作品结构,能够使演唱者跳出音乐角色,从宏观视角把握音乐发展脉络,进而有层次地诠释作品;另一面,使得演唱心理的稳定性与可控性增强,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分析使得演唱者容易触类旁通,准确捕捉作品内涵。
2 注重日常排练
2.1 肢体动作排练
作为表演艺术,声乐演唱者需要表现出高雅的气质,优美的仪态,以及符合音乐内容的动人演绎。在站立时,如演唱者的身体过分前倾,会因含胸造成胸廓被束缚无法扩张,缩短声音管道,无法畅通;而过于后仰会压迫胸廓向前,横膈膜被夹在中间无法自如运动,导致肢体僵硬,失去深呼吸支持及声音的弹性;如上半身活动过大,会使咽腔管道受到挤压产生变形,妨碍正常的发声。因此,正确的歌唱状态应当是双臂完全放松,上半身重心落于腰胯,双脚微分开,保持整个身体的挺拔。
2.2 面部表情训练
面部表情反映表演者的内心,伴随演唱所产生的眨眼、嘴巴歪斜、摇晃、手势小动作等都是表演者内心焦躁不安的体现。在演唱中,歌唱表情极大地影响着音色:笑肌训练、下巴松弛与颌骨的正确张开、眉眼的积极运用等都必须贯穿于日常训练的始末。
3 重视心理素质训练
3.1 保持精力集中与情感的适度宣泄
在演唱时,演唱者必须学会将精力集中于作品的诠释上,排除不必要的干扰。方法之一即对歌曲的情景进行想象排练,给予自己提前成功的鼓励,将自身提前带入音乐中氛围中,通过对歌唱结果给予最好的情景想象,在演唱时努力沿着熟悉的思维模式前进。其次,在演唱前应避免过度兴奋,保持清醒的心态及充足的体力,防止精力消耗。
3.2 培养舞台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好的演唱者,在舞台演唱中能爆发出强大的表演欲,这种对表演的渴望是演唱者都应学习的心理状态;情感内敛的演唱者,处理作品细腻而有修养,其声音可以给人富有韵味的音乐感受。这两类的演唱者,体现出不同的舞台适应能力:情绪外放的演唱者容易进入表演状态,善用夸张而富吸引力的表演赢得观众共鸣,这种适应能力能够抵抗表演的外部干扰因素,充分展现出音乐表演所应具备的兴奋感,但注意力保持能力相对缺乏,需要加强对作品的深入解读,加强逻辑表达能力的培养;情绪细腻的表演者,善于精细小心地处理乐句,这种过程要求精力足够集中,将乐句有逻辑地表达出来,这种演唱具备了表演的专注力但缺乏快速进入表演状态的能力,需要解放天性,丰富情感表达,加强表演互动与训练。
总之,歌唱心理作为声乐演唱时的内在情绪因素,对演唱者的舞台表演至关重要,对良好歌唱心理的成因及培养途径的探讨也逐渐成为声乐演唱者关注的话题。歌唱心理的调试能力在歌唱心理的训练中积累起来的,只有对作品进行扎实的分析,进行充分排练,丰富的舞台实践,才能逐渐形成成熟的歌唱心理状态。
[1] 吕环.歌唱心理及其调控能力培养[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2009年3月第1期第28卷.
[2] 章佩君.从音乐心理学的视角谈歌唱心理的培养和训练[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2004年第2期.
[3] 李琼.从翻译目的论看歌词翻译[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10月第5期第6卷.
[4] [德]莉莉.雷曼,怎样歌唱[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
[5] 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6] 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