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转型期中国政治文化的内在平衡

2017-10-27李秋蓉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政治文化

李秋蓉

【摘 要】和谐的政治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中国的政治正处于转型期,为了保持政治和谐,应当建设平衡和谐的政治文化。良好稳定的政治文化需要政治文化内部的平衡与和谐,包括矛盾和共识的平衡,感性和理智的平衡,积极和消极的平衡。只有达成了这些政治文化的内部平衡,才能促使中国政治转型成功。

【Abstract】A harmonious political system is the basi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At present, China's politics is in a period of transition. In order to maintain political harmony, China should build a balanced and harmonious political culture. A good and stable political culture needs the balance and harmony of the political culture, including the balance of contradiction and consensus, the balance of sensibility and reason,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Only by achieving the internal balance of these political cultures can China's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be successful.

【关键词】转型期的中国政治;政治文化;内在平衡

【Keywords】Chinese politics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political culture; inner balance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0-0126-02

1 引言

政治和谐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想要实现政治和谐,就要解决如何使政治系统高效有序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问题。稳定的民主政治是使所有文化以适当的比例融合,政治文化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政治态度和利益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地融合政治系统中的种种差异,来实现矛盾和共识的平衡,感性和理智的平衡,积极和消极的平衡。

2 積极和消极的平衡

民主政治,顾名思义,需要国家公民共同参与到政治系统中,政治是民意的一种体现,但是这种参与要在政治系统能够包容的范围中。公民参与政治的程度和能力不仅和政治系统的制度供给能力息息相关,还和公民的政治效能感关系密切。当一个政治系统中的公民缺乏参与国家政治的热情和责任感,即对参与政治体系抱有消极的态度,就有可能会造成政治文化内部的不平衡,公民态度冷漠,政治权利的天平逐渐地向政治决策者方向倾斜。一旦出现这种权力不对等的情况,一方面会造成政治决策者在做决定的时候,考虑因素不全面,难以做出公正客观的决定;另一方面,没有了社会民众的参与和监督,政治决策者一家独大,容易出现权威主义和利益团体。这些都不利于政治系统保持稳定和健康持续的发展。但是当一个政治系统中的公民过度参与国家政治,对参政的兴趣过于热情,即对参与政治体系抱有过度积极的态度,也有可能会造成政治文化内部的不平衡。公民过分地干预政府的决策,在不断质疑政府权威的过程中容易使政府丧失权威,失去管制和约束的震慑力,进而导致国家权力涣散,不利于政治系统的稳定和强固[1]。总而言之,公民参与政治要积极也要消极,要参与又不能过度参与,要具有影响力,但也要绝对服从。

因此,要维持政治文化的内部平衡,就要解决群众参与政治系统态度的积极和消极的平衡。一方面,在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有些公民对参与政治的态度是积极的,有些公民对参与政治的态度是消极的,在多元化的政治文化系统中,由于多种多样的政治取向和文化差异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这种积极和消极态度的平衡。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政治转型期,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体制和积极转型来完善优化相关政治体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直以来都在大力倡导人民当家作主和民主治国的政治理念,因此应当充分地调动起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来推动政治转型,还有利于多方面地了解社会情况,为决策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使国家政治决策更加公正客观。然而,为了避免在政治转型过程中发生动乱,破坏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国家在鼓励群众参与政治的同时,还要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引导[2]。

3 感性和理性的平衡

随着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政治决策流程的不断改进,政治理性逐渐变得强势。政治理性代表着一种理性的选择,在公正客观地权衡了各方的政治力量之后进行选择和决策。在理性选择的过程中,群众过度重视理性和功利,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容易屈于权威,这样的政治文化无法支持民主系统,不利于政治文化充分发挥功效,促进政治转型和政治系统的进步。但是过于感性的政治文化可能导致群众对政府过度信任,绝対服从,这样群众参与政治发挥的能力就会很小,民主政治也失去了原来的意义;除此之外,过于感性的政治文化容易使群众参与政治时过于感情用事,忽略很多因素,导致极端主义的产生,也不利于保证政治系统的正确决策。过于理性的政治文化使得在群众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是充当一个决策工具,政府缺乏群众在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政府决策层无法和群众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也不利于政府的正常工作。总而言之,群众参与政治系统的过程中,既要保持理性思考,又要对政府保持忠诚,支持肯定政府决策,维护政府权威。这样才能维持政治系统的正常进行和高效有序的运转[3]。endprint

因此,要维持政治文化的内部平衡,就要解决群众参与政治系统态度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中国还处在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中,政治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居于主要地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并存。因此,中国需要一种感性的政治文化,在群众参与政治的过程中,需要群众一定的感情支持,在决策上支持政府,维护政府的形象和权威,信任并忠诚于政府,这样在多元化的政治格局和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下,群众的情感支持可以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稳定统治。但是,我国正处于政治转型期,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体制和积极转型来完善优化相关政治体制,因此需要群众的理性参与才能为政治系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想法和信息[4]。

4 矛盾和共识的平衡

在一个健康稳定的政治系统中,矛盾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一个问题,一定的矛盾可以促使一个系统保持活力,不断创新和完善,向着更加合理,高效,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過多的矛盾容易激发内部矛盾,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长此以往,甚至会导致政治系统的崩溃,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要维持政治文化的内部平衡,就要解决政治系统中矛盾和共识的平衡。政治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一个政治系统中的各方政治势力在不断地矛盾和共识中保持良性竞争,共同维护系统的内部稳定和谐,形成一种良性的政治文化。在形成决策的过程中,适度的矛盾可以有助于决策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考虑到更多方面的利益,适度的矛盾可以通过有效的决策流程来解决,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之后,决策者最终做出最合理的决定,因此在决策过程中,矛盾和共识是共同发挥作用的。中国正处于向现代化社会的过渡时期,因此必然存在这种传统政治文化的思想,要实现二者的融合和转变,需要对群众进行引导和教育,采用和平的方式化解矛盾,达成共识。一方面可以转变群众多年来的文化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包容性和灵活性更强的政治文化[5]。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正处于政治转型期,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体制和积极转型来完善优化相关政治体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直以来都在大力倡导人民当家作主和民主治国的政治理念,因此应当充分地调动起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来推动政治转型,还有利于多方面的了解社会情况,为决策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使国家政治决策更加公正客观。但是在群众参与的政治文化中,良好稳定的政治文化需要政治文化的内部和谐平衡,包括矛盾和共识的平衡,感性和理智的平衡,积极和消极的平衡。只有达成了这些政治文化的内部平衡,才能促使中国政治转型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彦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我国政治文化建设路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2】王雷.中国崛起的政治文化变迁与启示——基于逻辑机理、发展进程视角的分析与阐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07):127-155+160.

【3】李娟.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社会团体的发展状况及引导[D].太原:山西大学,2007.

【4】陈霞.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国家自主性[D].长春:吉林大学,2016.

【5】郑志平.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中国虚拟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文化
浅议当前我国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公民文化的培育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西汉关中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我国协商民主运作的文化路径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探析
浅述中国传统文化对司法制度的影响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路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