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管理者履职从业的人文精神

2017-10-27高品

军工文化 2017年7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者人文精神精神

高品

履职从业之道,既须践行科学精神,也须温养人文精神,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科学精神可以帮助国有企业管理者理性分析、谋事创业、创造实绩,人文精神则能够使国有企业管理者心怀理想、襟怀坦荡、担当进取。国有企业管理者培养和弘扬人文精神,对于提升综合素质,增强领导能力,助推深化改革发展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精神是国企管理者履职从业的现实需要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思潮多元化,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复杂交织,对政治生态产生复杂影响,国有企业管理者难免受到影响。审视当前的政治生态,可以看出,大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在推进改革和现代化事业的同时,也追求着人文精神的升华,深刻体现了国有企业管理者人文精神中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他们以自己崇高的党性和道德修养,影响着广大干部职工,代表着国有企业管理者的人文精神水准。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国有企业管理者的人文精神也呈现出明显的缺失现状。主要表现在:重实用,轻信仰;重个人,轻家国;重当下,轻长远;重技艺、轻素养;重私利,轻责任;重安稳,轻进取;重名利,轻担当。特别是各种腐朽消极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存在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有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自律意识淡泊,道德观念沦丧,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修养,以至难以抗拒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人文精神的缺失对于国有企业管理者产生的严重影响。

国有企业管理者人文精神的缺失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因素。从外因来看,主要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庸俗主义泛滥,特别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消费主义倾向、物欲主义倾向导致人文精神的匮乏。那些急于求成好大喜功的观念,崇拜经营指标和数据以显示政绩的观念,技术至上而忽视人文精神的观念,官僚主义而漠视职工诉求的观念,都明显与人文精神建设的理念相背离。从内因来看,主要是受到中国自古以来官本位思想的不良影响,没有摆正位置,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轻视人文修养和精神提升。

对于国有企业管理者来说,面对当前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特征,迫切需要在传承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优良品质的基础上,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首先,这是经济技术发展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经济建设为核心,注重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取得很大成绩。但是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背后,是人文精神的贫瘠。经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需要人文精神为它确定方向。离开了人文精神的支配与约束,经济科技极可能变成破坏力。时代需要人文精神的回归,对国有企业管理者人文精神的培育也显得格外迫切。其次,这是国家深化改革的方向。人文精神的核心之一是关注人本,当前国家深化改革工作围绕“以人为本”进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将关乎人民的利益落到实处。作为中坚力量的领导干部,当然更应该培育自身的人文精神,形成科学的领导力。最后,这是国有企业管理者自身提升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相比,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作为综合性人才,既需要科学理性,也需要人文精神,科学理性有助于不断地优化工作的手段和始终规范丰富情感,人文精神则不但可以使领导干部始终明白工作的价值何在,还可以有助于工作的人性化。现在科学理性充盈着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全部,唯技术论、唯数据论不绝于耳,但是只有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才能使国有企业管理者履职从业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国企管理者履职从业之道的基本内涵

融汇古今,考究义理,人文精神的基本含义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其基本内涵包括:人本性,即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真理性,即对真理、科学、理性的追求;精神性,即对生活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追求。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人文精神是面对内心与外界的强大精神动力。处于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国有企业管理者只有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谋事创业。

士志于道,坚定信仰。春秋时孔子面对“礼崩乐坏”的无序社会,明确提出“克己复礼”,重建“有道”之序,从而为士大夫“志于道”奠定了基础。孟子讲“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乱世也要养一身“浩然正气”。重视“道”高过“衣食”甚至生命,這就是古代土大夫对于“道”的执着,即对于信仰和信念的坚定。对于企业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铭记共产主义理想,筑牢马克思主义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到坚定信仰,保持定力,并始终为之拼搏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国有企业管理者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和对事业成功的坚定信念,就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没有价值判断,就会迷失方向,必为名利所诱惑,半途而废,无以成功。

心系民生,敢于担当。国有企业管理者修人文精神,须心系民生,敢于担当。古代士大夫“济世安民”的人文精神在当今时代的新内涵就是心系民生的心胸襟怀和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工作作风。党的宗旨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一切工作的旨向和归宿。芝麻官、千钧担。国有企业管理者,无论大小,必须识民情、体民意、解民忧,不搞官僚主义,做好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服务好人民。为民服务,还需要担当。所谓顺境逆境看襟度,大事难事看担当。有些国有企业管理者开展正常工作时缩手缩脚,以明哲保身的态度对待工作,以为不做事就不出错,岂不知,改革发展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利益和矛盾日益凸显,需要的正是敢做敢为的担当精神。国有企业管理者必须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干事创业,做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在其位,谋其政,谋好政,做到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苦民之所苦。endprint

兼济天下,保持·陇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有企业管理者修人文精神,须兼济天下,保持忧患。厚重的使命意识和深切的忧患意识是国有企业管理者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韩愈的“本为朝廷除弊事,敢将衰朽惜残年”、张载的“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左宗棠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无不体现了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正是自古传承的这种使命意识和忧患意识,才造就出无数历史辉煌,使中华文明始终历经磨难而不衰。从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国有企业管理者应始终把忧患意识贯穿到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之中,落实到具体实际工作之中。特别是面对当前的“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国有企业管理者更需时刻保持忧患之心,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

崇德尚义,清正廉洁。国有企业管理者修人文精神,须崇德尚义,清正廉洁。品德高尚的人也往往是群众所推崇的,也常常是职工信得过的。首先,要坚持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须知“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要努力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其次,要“遵纪守法、不碰底线”,“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在工作上管好和慎用权力,在生活上厉行节约,力行俭朴。最后,要“防微杜渐、不弃微末”,“慎权、慎独、慎微、慎友”,须知“疾小不加理,浸淫将遍身”,自律清廉始于慎初、慎微,要坚守道德品质、党纪国法、政治立场三条底线,做到修身怀德,清廉自守。

刚健有为,务实勤政。国有企业管理者修人文精神,须刚健有为,务实勤政。人文精神既强调要“志于道”,又突出“经于世”,须积极入世,自强不息。国有企业管理者既要保持崇高的精神文化理想,还要有务实的事功追求。“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发扬“为人正、为政勤、为民实”的笃实品质和竭精思职的孺子牛精神,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勤勉敬业、励精为政,杜绝形式主义,踏踏实实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国有企业管理者更应该践行实干精神,全身心投入改革发展事业之中,不断进取,创造实绩。

襟怀坦荡,公正无私。国有企业管理者修人文精神,须襟怀坦荡,公正无私。是君子,就能胸怀若谷,坦荡为人;是小人,往往贪图小利,蝇营狗苟。古语云“公生廉、廉生威”,国有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注重人品,重视品行修养和道德建设,做到襟怀宽广,公平公正,不计私利。当下时代风云变幻,国有企业管理者更应有大气魄、大思想、大胸襟,时刻以崇高的道德使命要求自己,追求“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胸襟,而不应局限于私利,消极低沉,更不能为一时不能获得名誉、利益而耿耿于怀,丧失工作积极性。

开放包容,创新进取。国有企业管理者修人文精神,须开放包容,创新进取。国有企业管理者培育人文精神,少不了要修开放包容之心,开阔思想,增强活力,特别是要重视创新意识。当前创新驱动发展其核心在于科技创新,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注重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创新不一定简单等同于技术的突破或是新发明、新专利,其内在还深藏着一种人文精神和艺术气质。人文精神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正确的價值导向,是科技创新的目的和意义。科技创新如果偏离了人文精神的正确价值导向,给人类带来的可能就不是财富或幸福,而是负债或灾难。

博学于文,提升修养。国有企业管理者修人文精神,须博学于文,提升修养。国有企业管理者需加强学习,注重提升人文素养,唯有如此才能为人文精神的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人文素养,是人之为人应该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是一个人要在社会安身立命,要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做人的要领和规则。当前国有企业管理者多注重经济、科技、生产、数据等器具层面的学习,存在忽视人文素养提升的倾向,长久而言,并不利于领导力的提升。子日:“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意思是说,如果单纯追求智慧层面的东西,却不知道学习礼仪等精神文化,那么行为就可能放纵。故而,国有企业管理者既要注重科学技术的学习,也应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的吸收,努力做到“博学于文,约之于礼”。

人文精神既是中华文化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被历代仁人志士所追求和践行,更是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国有企业管理者履职从业之道的必然要求。对于处于市场经济浪潮中的企业领导干部来说,只有进一步培养和践行人文精神,才能实现履职从业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干事创业奠定科学健康且富有活力的思想基础,从而在改革发展进程中贡献更大力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者人文精神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拿出精神
中国企业管理者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论西部企业管理者的创新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