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异化劳动”看国民经济学的局限性

2017-10-27刘欣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异化劳动局限性

刘欣

【摘 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阐释“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工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同劳动过程的异化、工人同自身类本质的异化、人同人的异化,从而批判了国民经济学的局限性,并指出是由于其立场和方法论的原因所致。“异化劳动”虽然最終被马克思所扬弃,但却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Abstract】 Marx in "Economics Philosophy Manuscript in 1844" illustrated the four aspects of "Alienation Labor", as the alienation of workers and labor products, the alienation of workers and work process, the alienation of workers and their essential qualities, the alienation between peoples, and criticized the limit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s,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reason is due to its position and methodology. Although “Alienated Labor” was eventually discarded by Marx, it was an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of the process of Marx's formation.

【关键词】异化劳动;国民经济学;局限性

【Keywords】 alienation labor; national economics; limitation

【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0-0065-02

1 引言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或称《巴黎手稿》)是其早期未发表过的著作。虽然该手稿中所涉及的许多概念都被后来成熟的马克思所舍弃,但仍有启示意义。马克思最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这一概念时,是他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国民经济学之后而建立的学说,从而形成了“马克思异化理论”[1]。马克思运用“异化劳动”理论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并对当时的国民经济学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批判。

2 国民经济学的局限性及其原因分析

马克思在分析国民经济学的局限性时曾指出 “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但是,未能说明这个事实。它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国民经济学没有给我们一把理解劳动和资本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根源的钥匙。” ①根据国民经济学的观点:第一,私有财产是唯一的国民财富;第二,私有财产与劳动是相分离的;第三,此种分离对工人说来是必然且有害的,却是有产者安心满足的源头。

人民大体属于两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通过劳动创造财富和价值,源于工人的劳动创造,实际得到价值是最少的,作为“工人”生存所必要的部分;国民经济学的观点承认劳动对于工人说来是谋生的手段,也是谋求被奴役权利的手段;随着分工、积累、交换和竞争的日益夸大,工人逐渐沦为了机器,沦为没有固定奴隶主的奴隶……总之,国民经济承认了各种基本事实、理论以及“规律”,未说明成因。对此,马克思指出:这是由于国民经济学的立场和其所秉承的思想决定的[2]。从立场上看,是以资本家最终利益为出发点,忽视了劳动、资本、土地分离的真正原因及其严重后果,“他们关心非劳动主体的人,而是作为劳动结果的产品;不是创造性活动的活劳动本身,而是同活劳动异化劳动——资本。” ②国民经济家一方面想方设法调和、模糊矛盾,一方面粉饰宣扬劳动和资本的统一。“把应当加以论证的东西当作前提”,才会“把诸如竞争的学说同垄断的学说,把地产分割的学说同大地产的学说对立起来。” ③由于国民经济学采用了形而上的思维方式,以至于问题都处于无法解决的状态。

3 国民经济学局限性的具体表现及其批判

马克思在《异化劳动》这一章中,对国民经济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3.1 国民经济学的“劳动”观

国民经济学虽然承认劳动是人的本性,不考虑工人同产品间的直接关系,来掩饰工人劳动本质的异化。“我们从国民经济学得到作为私有财产运动之结果的外化劳动(外化的生命)这一概念”。④蒲鲁东从而得出有利于劳动而不利于私有财产的结论。

马克思从国民经济学的规律出发,得出异化的表现——“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得越少;创造价值越多,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自己越畸形;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钝,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⑤马克思不仅看到了工人的“异化”表现,还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对国民经济学进行了进一步批判。

3.2 “异化劳动”的内容阐释

《手稿》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分为四个要点进行分析:第一,工人同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其后果是“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本身、内部越贫乏,归他东西就越少。” ⑥马克思受黑格尔的“异化”观点的影响,认为“人通过在劳动中创造性地改造现在自然而实现人的人化” ⑦。人劳动创造劳动产品原本是满足自身的需要,生产的产品却不是属于自身,工人同其劳动产品相分离,相反,要受制于产品。工人劳动生产财富,但财富逐渐集中在非工人手中,留给工人的财富越来越少,反而使工人愈加贫穷。因此,工人的劳动不仅生产了财富,也生产出了自己的对立面,工人与其劳动产品相异化了。马克思从国民经济学家不愿考察工人同其劳动产品的直接关系这点出发,分析了两者间的异化关系。第二,工人同其劳动过程的异化。“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而使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⑧劳动是人的本性,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体现其主体性。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强制下,背离了最初劳动的动因,未能感到精神的愉悦、满足,只能转移到消费领域,在马克思所列举的“动物机能”中寻求满足。第三,工人同自身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关于异化基本部分,受到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理论的重大影响,吸取“类”的概念。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由于使自然界、使人本质相异化,它使人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3]。“第一,它使类生活和个人生活异化;第二,把抽象的个人生活变成同样是抽象、异化形式的类生活的目的。” ⑨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类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劳动,类本质表现为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两者。第四,人同人的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自己劳动、劳动产品和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适用于人同他人、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 ⑩主要指无产者同有产者间的对立状态,依附于无产者的,相互对立,不断剥削压榨工人。endprint

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阐述的劳动观进行批判,充分阐释“异化劳动”的内涵及表现,试图进一步阐释 “异化劳动”的根源:“人怎么使他的劳动外化、异化?怎么以人类发展的本质为根据?我们把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变为异化劳动同人类发展的关系问题,也为解决这一任务得到了许多东西。” 11由此可看出马克思为解决“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这一问题,提出总体的思路与方向:应当从人类的发展进程、人的本质及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去探索。

4 结语

马克思在研究大量国民经济学的思想资料的过程中,看到了国民经济学的局限性,指出了他們的资产阶级立场。他找到了“异化劳动”产生、发展、扬弃复归的规律,并用“异化劳动”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在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中,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学哲学。“异化劳动”虽然具有一些缺陷,也被后来形成成熟思想的马克思所舍弃,但“异化劳动”理论却成为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9页。

②杨筱刚:《马克思主义:“硬核”及其剥取——当代社会主义的自我意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1页。

⑦[德]费彻尔著、赵玉兰译:《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导世界观》,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009年版,第38页。

⑧[德]费彻尔著、赵玉兰译:《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导世界观》,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009年版,第38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8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2页。

【参考文献】

【1】]韩学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

【2】李鹏程.马克思早期思想探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俞可平,李慎明,王伟光.人的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局限性
滴水藏海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谈视听技术在刑事案件测谎中发挥的作用
电子商务环境下实体书店的发展与转型探究
基于微课视角的国内翻转课堂的理论探索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幸福异化:一种研究幸福问题的新视角
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环境异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