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语文学案问题的解决策略

2017-10-27程丽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

摘 要 学案的兴起与推广,体现了课改理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对学案认识偏差、学案理论缺失和对学情分析的轻视。因此,正确认识学案并探求学案的理论指导就显得尤为迫切。最近发展区理论及教学支架理论为科学设计学案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并为学案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策略。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可以厘清对学案的认识,甄别学案各设计要素的效用,构建合理有效的学案系统。

关键词 最近发展区 语文学案 问题解决策略

学案这一诞生并成长于课堂实践的教学方式,在推广实践过程中喜忧参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问题的存在阻滞了许多教师前行的脚步。只有客观剖析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尝试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解决学案存在的问题,为正确理解和使用学案提供有益的思路。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论述教学与发展关系时提出来的。他给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定义是:“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1]如果说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途径,那么教学支架理论的提出则为发展的实现提供了方法。建构主义者正是受到维果斯基的思想启发,以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做比,提出教学支架的概念。支架的出现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内容,让学生的认知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实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2]。最近发展区理论及支架引入教学的做法历时近百年,对当今教学依然有着指导意义。学案也将会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

1.过度依赖学案

学案成效的宣扬,让许多教师认识到了学案的优点,也对学案教学给予了过高的期许,产生过度的依赖。这种过度依赖从心理上表现为盲目崇拜学案,认为学案可以解决语文教学的所有问题;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为不分文体、不分课型、不分目的、不加辨别地只用学案,一纸学案代替所有教学方法。

2.“变身学案”泛滥

把教辅内容搬进学案设计中,学案成为一张张练习题的“华丽外衣”;把原来的教案换个称谓,加个小练习就变成了学案,“换汤不换药”;把教材显性知识用问题的形式呈现充当学案内容,貌似激发学生思维,实为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照搬他人学案为己所用,看似做法先进,实则是学情和教师自我的双重缺失、学案和实际的严重脱节……以上“变身学案”五花八门,不在此一一列举。

3.学案要素齐备,却有“形”无“神”

有些学案在设计上一应要素俱全,但经不起推敲。要素呈现出的具体内容和要素应有的特征及应具备的功能不符,落入“只有形似,不求神似”的境地。问题缺乏探究的价值,调动不起学生深入思考的积极性;任务的数量和难易度与学生认知水平不匹配,合作变成了大家一起在书上或参考书上找寻答案;抛出的拓展性话题缺乏引导,学生聚在一起表面探讨热烈,其实认识肤浅,难以深入。

4.学案模式单一

学案的编写既要考虑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也要考虑个体间的差异。有些学校采取年级组集体备课的方式,同年级的语文课使用统一的学案,群策群力似乎能使学案设计更优,事实上缺乏对学生主体差异性的考虑,学案的适用性已经大打折扣了。有些学校同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师轮流做学案,大家一起用,学案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无从谈起,自然影响学生发展的连续性。而学案模式一旦确定,套用、照搬学案模式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于是,无视语文课型、无视文本内容、无视文体特征、整齐划一的学案在形式上固化且单一,在使用中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具体学情调整学案设计内容,表现出对学案教学各环节的亦步亦趋和对课堂生成的抛弃。

二、原因分析

1.认识上的偏差

观念指导行动,教师对学案的认识,体现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上。能否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案,能否合理把握学案定位,能否认清学案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将影响学案的合理设计和正确使用。有些教师认为学案万能,“包治百病”,排斥了其他教学手段的使用;有些教师认为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会的自己完成,不会的合作讨论,语文文本可以多元解读,教师没什么可引导的;有些教师认为学案和教案差不多,两者区别不大……这些对学案的种种认识中,或对学案过高推崇,或对学案心有不屑,或对学案认识片面。正是这种学案认识上的偏差,才导致了推广应用中种种异象的出现。

2.理论上的缺失

学案是“集体无意识的草根式教改实验”[3],理论的缺失是其无法回避的“软肋”。学案自身具有的优势并不会受到理论缺失的影响,但学案功能的发挥和学案的进一步完善及推广却会因理论的缺失而受限。语文学案教学中,自主学习限制在预习环节、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所设问题缺乏探究价值、学习指导匮乏、学案整体有形无实、设计单一等现象的出现,根源就在于学案缺乏理论的指导。尤其是语文学科的学案,不仅要面对学生的差异性,更要面对语文内容的不确定性、文本的独立性、文体特征的不一致性等复杂因素,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能供他们学习和参考的只有零散而个性的经验以及他人实践成功的模式。于是,“依葫芦画瓢”的照搬和套用也就在所难免。因此,探寻学案的理论支撑就显得极为迫切。

3.学情分析的轻视

学案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而教。实现学案目的的首要做法就是准确把握学情,即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水平、学习动机和态度、学生共性和差异性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以学定教”提供重要依据。可以说,学情是学案设计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学情分析将为教学起点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取舍以及教学方法的選择等指明基本方向。基于学情分析的学案就是要帮助学生弥合当前认知水平与潜在认知水平的差异。然而,在语文学案设计中无视学生差异性的集体学案、要素看似齐全的统一学案模板等完全将学情弃之不顾,不仅有违学案初衷,更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不利。尽管有些学案设计明确写着“学情分析”,但浅层次的描述和凭经验办事的惯用思维让“学情分析”流于形式,对语文学案设计缺乏应有的指导作用。endprint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学案问题解决策略

1.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厘清对学案的认识

厘清对学案的认识,才能发挥学案应有的作用。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更是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支架。

学案核心的价值诉求,即实践“以学定教”的思想,建构以学生为本的课堂[4]。这一价值诉求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可以说是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学案为依托的本土化的表述方式。学案价值诉求从根本上要求教师进行学案教学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选定能够帮助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提升的任务,教学时不断进行动态评估,适时、适量、适当提供支架,引导学生的发展。学习不单是学生个人完成的认知活动,学生从现有认知水平进入更高一层认知水平时,是需要教师和同伴为其提供帮助的,这种帮助可使学生完成独自不能完成的任务[3]。语文学案教学中,预设的问题、提出的要求、设置的活动等会因为学生的知识短缺,出现能力不足、情感肤浅、思维受阻等情况,需要教师适时提供支架以使学生建构、掌握和内化所学,向更高一层认知水平迈进。与此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合作,互相提供支持和帮助,即互为“支架”,以完成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活动。基于此,学案作为价值诉求的具体化,就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所需的一个媒介,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也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提供的材料。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关照下,学案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从现有认知水平进入更高认知水平所使用的有效支架。根据这一认识判断,能够起到支架作用,帮助学生认知水平向更高一层次发展的学案才是真正的学案。

2.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甄别学案各设计要素的效用

学案各设计要素丰富而庞杂,用之不慎,功能尽失。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教学支架理论指导下,能够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搭建支架的要素才是有效的。

学案设计要素是指构成学案并维持其功能发挥的必不可少的最小单位。它是构成学案系统必要的因素和基本单元。教师对学案认识上的差异和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语文课型的多样,使得学案的各设计要素不尽相同,效果也良莠不齐。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案各组成要素在择取上缺乏理论的指导。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学案各要素在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学情,摸清学生学习的“起点”,即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选择能够成为支架的设计要素,推动学生的认知水平向更高一层发展,且随着学生认知发展的变化而进行支架的调整,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最近发展区之内。这就要求语文学案在设计时各组成要素发挥层级支架的作用来充实、丰富并改造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使其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升华、道德的认同等等。下面以《背影》学案设计中背景资料为例简要说明。《背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以及对父亲爱的理解和感动,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好文章。但通过预习学案却得知学生没有被文章感动,也不理解朱自清为什么会一再流泪。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不足以理解文章的动人之处。事实上,让生活在衣食无忧和平环境中的学生去理解和把握文章细腻而深厚的情感,确实是有困难的。背景资料作为设计要素之一成为学生跨越时空理解作者情感的支架之一。然而,不同的教师在选择背景资料上有很大的差异。不同背景资料功效不一,究竟怎么选?要看所选背景资料能不能发挥支架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水平。朱自清的文学成就、大事记等与学生理解这篇文本没有关联,根本起不到支架作用,完全可以剔除。至于朱自清所处年代及创作缘由能够起到支架作用,但想要发挥支架功能,也还需在学案中把握时机,适时提供。当然要准确把握作者在这篇文章的情感还需要从品析语言、揣摩人物心理、关注细节等一系列支架帮助学生的认知水平层层提升。

3.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构建合理有效的学案系统

学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教学支架理论指导下构建合理有效的学案系统。

所谓学案系统是指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设计要素依据其特定功能而编排有序的有机整体。构成学案系统的各设计要素不是简单、机械的堆积或偶然、随意的组合,而是在合理有效的基础上,协调统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的。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学案设计要根据学情组织学生的活动,而具体学情的不同决定了教师面对不同学习内容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以便根据学习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各设计要素的组合。语文学习内容的不确定性和语文教材一篇篇文本的独立性以及学生的差异性都在“呼唤”着学案的合理有效。下面以语文背景资料这一要素为例简要说明。背景资料是语文学案设计常用要素,因其类型不同,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在学案设计中的出示方式也应该是灵活的,即可以在课初、课中、课尾不同时段根据需要出示。因此,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路径,当学生思考难以为继、认知受阻的时候,也即处于最近发展区时出示背景材料这一支架,背景材料才能与自我感知、聚焦文本、深化思想、升华情感等要素协调互助,形成合力,推动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案系统因课题、课型、学情等信息的差异,决定了学案设计时应该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使各个信息相互选择、相互适用,加强协同作用,发挥各自优势,产生互补效应,从而形成有机有序的合理结构与优化的功能。也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发挥学案助学的支架作用。

参考文献

[1] 戴尔·H·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韦小满,译.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魏本亞.语文“学案”教学实验的教育阐释[J].课程·教材·教法,2011(2).

[4] 步进.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对中小学学案教学实践的内容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2(11).

[作者:程丽阳(1975-),女,山西阳城人,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猜你喜欢

最近发展区
浅谈“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运用支架理论指导中学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