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鱼”和莫言的“草”
2017-10-27石素敏
石素敏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要以“海明威的‘鱼和莫言的‘草”为题,和大家分享一些阅读及生活感悟。
大家知道,海明威和莫言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阅读他们的作品,除了能让人得到艺术上的享受之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丰盈和那令人震撼的生命体验。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享誉世界。桑提亚哥经历了一次残酷而又美丽的航行。这位充满着不肯认输、顽强奋斗精神的老渔夫,在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和群鲨展开了激烈的搏斗。那副马林鱼的空骨架,承载着桑提亚哥“人可以被消灭,但人不可以被打败”的“男人范儿”,就像被雕琢过的玉石一样,光芒四射!就像音乐大师贝多芬曾经说过的一样:“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莫言是个擅长讲故事的人,他的短篇小说《大风》,以“我”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我”一起去割草,遭遇大风,然后,我们一起与大风搏斗的故事。文中那缓慢地爬行在坦荡荡的旷野上的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以及爷爷优美的割草姿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风来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飞速地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钻进风里,爷爷的脊背绷得像一张弓,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茅草被风揪出来,卷走了,只剩下一棵夹在车梁的榫缝里,又被“我”随手扔在大堤下的淡黄色的暮色中了。在与大风的搏斗中,爷爷坦然镇定、刚毅顽强的性格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草丢失了,一起消逝的还有那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的“我”的童年。
同学们,海明威的“鱼”和莫言的“草”,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于人最终极的考量,还是在于鼓起勇气和命运搏斗,在战斗中体现美与力。有这种意志力的人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就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人。
西汉司马迁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身受宫刑之辱,还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遭受了多少心灵的折磨。面对磨难,他选择负重前行。
抗金名将岳飞,自儿时起,便有“精忠报国”的志向,少时从军,有万夫不当之勇。南征北战,率领着精锐部队,顽强抗敌,战功赫赫。夕阳西下,满江余晖,一曲慷慨激昂的《满江红》让人热血沸腾。“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何等的豪壮!他不畏奸佞的谗言,只有报国的壮志。
能坦然看待命运施加给自己的一切的还有著名摄影撰稿人赵铁林。他不粉饰,不祈求怜悯,只有抗争,抗争。北航毕業,南下做生意失败。六十年间颠沛流离,临终前住着四五十平方米的房子,骑着自行车来去。但他依然担负着自己纪实摄影的担子,勇敢前行。
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30年,不忘初心,扎根太行山区,面对太行山区“旱、薄、蚀、穷、低”的艰险面貌,李保国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先辈们流血都不怕,咱们流点汗算什么”,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太行山区的开发研究中。“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吃干粮”,李保国带领团队用数年的时间创造了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聚续”生态农业工程技术,曾经的8000亩荒山秃岭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获得联合国“全球生态五百佳”提名。
有这样一位教师。虽然罹患晚期乳腺癌,但她没被病魔打倒,坚持治疗和锻炼,在三尺讲台上站成了一座精神的丰碑。还有许多敢于逆潮流而行的颇具风骨的人。很多人害怕被讹诈而不敢扶起路边摔倒的老人,有四名学生就在上学途中遇到了一位摔倒在马路中央的老人,他们毫不犹豫地把老人搀扶到安全地带,还买来了创可贴给老人贴上,并想办法打电话通知了老人的家人。他们都是可亲可敬的大写的人。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当面临艰难的抉择时,就好好想一想海明威的“鱼”和莫言的“草”吧。同学们,初三的紧张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让我们在心中坚定一个信念,然后为它冲锋陷阵,为它赴汤蹈火,为它壮烈地拼搏,为它高贵地活着。大丈夫就该如是,航行在生活之海,与风浪搏斗,百折不挠,永不回头!
谢谢大家!
(作者单位:河北泊头市第四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