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出版下潜模式的探索
2017-10-27张雪丽
张雪丽
摘要: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出版成为业内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而校本教材的个性化与独立性要求,以及出版现状,正呼吁出版业的关注。视野下潜、实践下潜、资源下潜、销售下潜的出版下潜模式,无疑能使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出版更加规范、更加完善,从而对学校教育的个性发展以及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教材出版 校本教材 下潜模式
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是相生相伴的,自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适时根据教育变革推出系列教科书始,教材的出版便伴随着教育事业的推进,成为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助力。可以这么说,教育变革的每一步,都引发了教材与时俱进的出版,而教材前瞻性、预测性、引领性的出版,又反过来促进了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当下,紧密伴随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发展,中小学阶段的教材出版也展现出了三个相互联结又相互独立的衍生品: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而编创的国标教材,依据地方出台的相关标准而编创的地方教材,以及由具有相当课程开发能力的学校编创的校本教材。这三类教材中的前两种,都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而校本教材(关于这一概念,教育界与学术界有争议,尽管有的时候,我们称其为校本课程的配套读物更为合适,但遵照约定习俗的标准,本文仍把它们称为校本教材)即学校特色教材,则是在国家课程规划范围内,在课改文件精神的支持下,由学校结合实际特点以及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由教师主导编创的教材。
校本教材种类多样,有为传承地方文化而编创的教材,与地方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如剪纸教材、名人故事等;有为突出本校发展特色而编创的教材,如德育特色教材、生命教育教材;有为本校学生多样化发展而编创的教材,如篮球教材、足球教材、网球教材、音乐教材、美术教材等;有结合课程学习开发的学科拓展教材等,如文学读本、阅读工程等。校本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地域可大可小,范围可宽可窄,可以从一个人物做起,可以从一个地点或风景做起,也可以从建校历史、所在城市发展历史等做起;灵活方便,使用时教师较易与个人或学校的教科研情况相结合,或延伸开来,或放射出去。
在这种情况下,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出版呈现出了一派繁荣景象,无论是自主开发还是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屡屡登上众多出版社的出版目录,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这无疑正向出版业发出这样一个信号:随着校本课程的深度挖掘,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出版正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而在出版界,传统上对于教材出版的定位,是习惯于上行而不习惯于下潜的:较多地关注了通识教育下的教材出版,而较少关注个性化与独立性运作的校本教材出版。因此,在了解了校本教材开发与出版的现状之后,我们有必要提出教材出版的下潜模式,以引起出版业对处于教育第一线的学校教育的关注,引起出版业对校本教材的关注,以期使校本教材的出版日趋成熟,从而对学校教育的开展以及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那么,在这种形势下,出版业应如何应对、如何参与、如何融入校本教材的出版过程,开启校本教材出版的“下潜模式”呢?
一、视野下潜,充分认识校本教材开发与出版的意义
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出版,对于一个学校的课程创新、教育创新、目标实现,甚至对于基于个体学校教育基础上的整个社会的教育发展,都有着无比重要的探索意义。
对于学校而言,校本教材的编创,一是能够满足本校教师专业素质及整体素养提升的需要,通过开发教材,可以培养本校教师的教学技能、知识视野、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二是能够凸显课程的多元化、个性化和选择性,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实践活动更加多样,视野也更加开阔;三是能够有效传承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四是使学校成了教材编创的主体,能够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更加凸显特色。
从长远来看,校本教材的探索式编创,对于整个社会的教育而言,也能产生积极的效应。教育改革,说到底,最本质的目的仍是育人。教育管理和教师素养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校本教材的编创是教育管理模式的一种变革,这意味着学校可以在一定范畴之内进行课程的自主研发,这是教育管理的一种巨大的进步。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寻求最适合当地学校最易接受、最为亲切的素材,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创,本身就是“立德树人”、培养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抓手。
对于出版社而言,校本教材的出版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产品库,而且会拉近出版与学校、教师的距离,这使得出版社能够更加了解,了解处于教育第一线的行为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模式、资源诉求,从而为自己调整出版结构、开发教育资源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和数据支撑。
了解了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所在,出版社就能把教材出版的视野较多地投放到这一方面来,从而关注校本教材出版,利用自己的教材出版先进理念及方向,利用自己的教材出版专家优势及教育资源,积极推动校本教材出版,最终达成“以出版助力教育”的社会担当。
二、实践下潜。充分融入校本教材出版的全过程
当出版界把教材出版的视野下潜之后,便能充分地了解当前校本教材的开发现状并不乐观。这项工作,对于很多学校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件有意义但难度较大的工作。这是因为,一般说来,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是不足的,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在校本教材的编创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有些学校在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是“心有余而力不逮”,有的學校很想开发属于自己的校本教材,但只是流于想法,却不能付诸实践;有的虽然有着很好的编写出发点,但却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即使是已经编创现校本教材的学校,其编写理念、指导思想、内容特色也往往得不到清晰的表达,体系体例的设计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不能体现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
这是因为,大部分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主体是本校老师,而在教育实践中,老师能教并不意味着能编。要知道,教育和课程虽然相辅相成,但是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立足于教育的现实来说,就一线的很多老师来讲,一是缺乏课程论的相关知识和培训经历,课程观念也亟须更新,对于校本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入、全面、透彻;二是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能力仍有不足,无论是从知识储备的广度上,还是从视野的宽度上,还是从思想的深度上来看,相当一部分老师有待加强,没有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知识、技术和能力;三是缺少编写经验,读者定位往往师生混淆,对于编写教材的组织步骤不明确,不了解论证、样张确定、统稿等环节的意义,也没有优良的编写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编出相对成熟的校本教材的。endprint
因此,许多学校出现了“为校本而校本”“为教材而教材”的现象,在编写教材方面出现了一些不严谨、不科学、质量落于下乘的现象,远远没有达不到校本教材编写的本质目的。
而编辑融入校本课程配套读物的全过程,不仅可以将稿件把关的功能提前化,同时可以渗透政治意识和业务知识,将最适合学生的内容融入到校本教材中去。
例如,笔者曾经接到一本足球校本教材的书稿,经研究发现,稿件内容除了专业技战术之外,并无足球文化的内容,而且体系体例也不规范,语言叙述又太成人化、太教学化,页码也达300页之多。于是,笔者向作者提出教材的读者定位需要更准确、内容需要“变薄”,并对内容与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讨论与确定:以技战术为主体内容,恰当融入足球知识与足球文化,如足球知识(发展历史、裁判、场地、边线、得分、赛事介绍)、健康运动理念(注意事项、保健知识、急救知识等)、运动精神(坚强毅力、坚持到底、不怕吃苦、团结协作、观众素质等)、名人故事等,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体验足球文化,拓展视野,引发兴趣;并建议把如何组织比赛、如何欣赏比赛作为独立的课时来呈现,从技战术、观众素质方面进行指导,为学生终身关注足球运动打下基础。这体现的理念是:大部分学生将来不会从事足球运动,但是观看足球比赛、欣赏足球运动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这样可以使教材更加关注差异、内涵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样化,符合教育“立德树人”的大方向。这个理念得到了作者的深度认可,修改稿出来后,编写理念明确,内容含量丰富,体系体例的规范性和层次性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三、资源下潜,利用出版社专家优势,指导校本教材的出版
校本教材的编创,如果缺乏先进理念及编写思想的指导,那么就一定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有失科学性和规范性。而在现实中,校本教材编创中,往往缺乏专家高屋建瓴式的顶层设计,虽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但往往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
而出版社在开发和延续教材出版的过程中,拥有了大量的专家资源,包括课程专家、专业学者、具有教材编写经验的教研员及名校名师等,这种无可替代的优势,使得出版社能够在教材编写领域游刃有余,能够高效调动专家资源,进行校本教材编写的指导工作。
专家资源的引入,不仅能够使教材编写得到高层次的指导,而且促使专家和学校之间、专业研究与一线教学之间进行有效联结,使学校了解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最新的课程设计理念,同时也使得专家走进一线,充分了解一线教育现实,从而形成良性认识,在以后的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中更加有的放矢。
专家指导的作用是很明显的,不仅可以使教材体系和架构更加科学(因为有了先进的理论支撑),还可以使教材内容更加前沿化(因为能够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也会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规范(因为能够更加深入理解课程编写的理念)。
例如,在参与一个学校生命教育校本教材开发时,笔者邀请了全国著名的生命教育专家参加了该教材的编写讨论会。在该校教材的初步设计框架中,过多重视理论部分的阐释与理解,而忽视了实践性、案例式、可操作的内容比例,也缺少生命教育发展的现实性和前沿性考虑,不仅对生命教育的概念理解不准确,而偏差为生命化教育,并且也不深入,而偏差为生命安全教育。
在专家的指导下,编写组重新就“生命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准确而深入的理解,又增加了在教学中能够操作和实践的生命课堂活动内容,通过整合与补充,使得学习内容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超前性和灵活性,真正实现了生命教育的课堂化。同时,从细节上,专家提出了部分内容滞后,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在编写过程中要注意理念的渗透等。经过这样的研讨,编写组再通过分析和思考,一方面提高了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一方面也增加了提炼资料、组织内容的能力,实现了创造性地编写教材,也提升校本教材的科学性。
四、銷售下潜,帮助学校建立校本教材的使用体系
校本课程不仅是学校落实教育方针与政策的一项基本建设,也是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认知的重要途径。目前,虽然相当一部分学校拥有了自己的校本教材,但是仍有一部分学校没有能力开发教材而又想践行特色课程建设。对于这样的学校,出版社应该如何积极实践销售下潜策略呢?
首先出版社要针对有需求的学校,进行优势分析,发现学校在教育背景、师资队伍、文化建设、校园环境以及周边甚至所在地的资源优势,结合本社的教材出版情况,从而向学校推荐最适合学校开展、最容易学校践行的特色教材。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是:一,调查要深入,分析要科学,结论要符合实际,切忌不可盲目推荐,二,做好后续培训服务,要邀请教材编写人员及相关专家进行教材培训,使得教材真正在学校落地开花,展现实效。三,根据实际需要,可增加或删改原教材的内容,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实际特点。
出版社销售下潜模式的建立,不仅是可以帮助学校进行特色课程建设,对于出版社自身来说,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销售策略。就校本教材本身来讲,由于个性化和专业领域化,销售渠道相对来讲是比较狭窄的,营销平台也相对单一,通过与学校的需求对接,就可以用“滚雪球”的方式,实现校本教材内容的再利用和规模化,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五、结论
结合目前关于出版业发展趋势的一些分析可以看出,关注个性、阅读服务将成为出版业的态势之一,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将更受关注。而在教材领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技术的创新,教师与学生群体的需求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出版社在教材出版方面的分域更加细化,很显然,视野下潜实践下潜资源下潜销售下潜的模式,能够为这类教材出版提供更精细更个性的实践路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