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学科应关注推理能力的培养

2017-10-27张达红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能力

推理是阅读理解过程的核心。掌握正确的推理方法,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 其语言表达将运思严谨,锋颖精密,极具思辨力。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教师讲解以细节分析和判断正误为主,未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对文本中的长句与难句的理解能力不足,导致对文本主旨理解的偏差;对阅读基本技能缺乏训练,导致无法深入文本……而媒体时代阅读的“短平快”“碎片化”趋向,使得思维感性化、浅薄化。这一切都阻碍着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呢?

一、筛选信息,梳理文脉,快速领悟文本的主旨

逻辑推理能力指迅速掌握问题的核心,在短时间内作出最优选择的能力。信息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对解决问题至关重要,阅读的指导重在训练如何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理清文脉,走进作者的思路,快速领悟文本的主旨。

文本提供的具体背景材料,往往会出现大量多余的信息,如果文字量较大,情境较为陌生,更易对学生的阅读和分析产生干扰。学生如果缺乏亲身的体验,常常抓不住关键,无从下手。因此,要训练学生根据要求,在大量的多余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线索,还要围绕主题,理清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以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此,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分三步进行:一读,通过默读、浏览等,进行扫描式阅读,以快速掌控全局,胸有成竹地把握整体。二读,带着问题作检索式阅读,检索信息,找出有价值的内容,即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内容、核心信息,并作出标注。如文章中心句、中心词,体现文章写作顺序的词,如果是非连续文本,学生要能够边读边理解图中的表面意思以及隐喻,表格中的关键数字,或者文中的关键词,尤其要关注标题、表头、图标等文字所指代的意思。三读,把分散的看似零碎的内容联系起来想,围绕主题形成关联。要训练学生在阅读中基于问题,理清信息的关系,把各种信息材料串联起来,解决问题。在阅读指导中,重在对文本内容进行理性思辨,考量文本形式的内在逻辑,强化学习活动中的思维体验,把看似没有关联的内容联系起来得出结论。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三读,三读的任务分别是:课文主要写什么?五种玻璃的特点及用途分别是什么?这篇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学生先浏览课文,了解前五段主要写了五种玻璃的特点与作用,接着在文中分别标出“夹丝网防盗玻璃”“ 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的特点与作用,而后读课文最后一段,抓住“科技发展”这一关键词,明了作者写作目的,最后标注出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筛选有用信息,掌握文本的核心内容。

二、比较辨析,丰富想象,理解句段的多重含義

比较是归纳分类的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链接已有经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去预测、连结、整合、推论,综合抽象出文本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其分析、甄别 、选择、评价的能力。

在阅读中,学生要能够在理解整体意义的基础上学会顺势而读,推测生词意思,明了上下文因果关系;透过语义的表层,读懂作者的言外之意,透视作者隐含其中的品位、情趣、情感、态度和观念;把握文本的构架,概括文章的特点,了解观点与材料的契合度;捕捉同一单元课文的共同点,找到串联单元的主题;链接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同一风格、同一主题的多部作品,了解取材角度、叙述手段等的不同,更加深入地走进文本。

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文,在梳理出文章写的四件事之后,引导学生多次比较朗读课文重点段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段话。一读,概述文章主要内容之后,感受作者向往闰土描述的广阔的天地、自由的生活;二读,在拓展想象“我那时并不知道”“我素不知道”“我先前单知道”三句来对比闰土的生活之后,感受“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含义;三读,在讨论“少年鲁迅生活就是处处不如少年闰土吗?课文写作目的就是这样吗”之后,明白生活环境、条件的不同,导致两个孩子的差异。生活圈子狭窄,儿时鲁迅的成长受到种种束缚,自然会有对自由生活和广阔天地的强烈向往。三读之后,教师再出示《故乡》一文里关于中年闰土的描写,以及鲁迅生平的相关描述,引导学生链接阅读,把话题放在当时中国的大背景下讨论,这样层层深入辨析,就能客观全面地理解文本,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也就是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多元的阅读内容与多元的文化滋养,提供多个阅读视角,引导他们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发展想象力,进而学会多角度认识事物,使他们养成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习惯,全面地认识事物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某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系统化。知识的系统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而且还能够使他们更加得心应手地提取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 提取整合,假设验证,熟知基本的归纳演绎

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常表现为:列举事物时,标准前后不一致;解释词语时,出现循环定义或定义过宽过窄;阅读作答时以偏概全、要点不全或答非所问;写话时语序杂乱、不合情理或概念之间发生混乱……

为培养推理能力,教师应该做到:训练学生学会快速捕捉文本关键信息,抓住核心句段,根据目标提取整合;引导他们在理解文本时,不能单靠直觉解读,要学会有根据地猜想,合情合理地分析;组织学生在阅读中参与推理,经历观察比较、提取整合、猜想验证、做出结论的全过程,学会从事物中发现规律,并进行推断。

也就是说,在阅读中要注重情理分析,推崇说话有依据,讲究理性感悟。为此,要关注推理技巧的训练:一是引导学生面对多样的复合的问题情境时,能排除干扰,识别并抽象出本质规律,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广泛迁移,如链接与文本相关的、相同的、相反的材料,以便学生提取其本质关系;二是要学会找证据和作假设,推理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即是找证据与作假设能力的提高,要训练学生敏锐地捕捉并辨析文本中相关细节内容,能根据要求对课文句段熟练地重组和排序,按一定的顺序流利地复述课文等;三是要结合课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并逐渐熟悉几种基本的推理方式,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 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特殊到特殊的类比推理;四要常态化地组织学生在阅读中经历推理的全过程。endprint

如人文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一文,聚焦晏子三次针锋相对地驳倒楚王,用了不同的推理方式: “狗国进狗洞”为假言推理,“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为二难推理,“橘生淮南,枳生淮北”为类比推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懂得分清事实与假设的区别,学会做出合理假设。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论证要有一个观点,这个观点要贯穿多个步骤。因此,要清楚地表达出这个观点,措辞就须精挑细选,每进入下一个步骤都要使用同样的词语,从而熟悉基本的归纳演绎类比方法。当学生建立起文本要素之间的多重链接和层次结构,认识到知识运用的各种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时,其思维即更进一步。

四、追问因果,言必有据,学会严密规范地论证

推理还依赖于缜密的语言表达。严密规范的论证体现在主旨突出、结构严谨、条分缕析、言之有序、环环相扣、无懈可击,这背后需要强有力的逻辑思维支撐。王力先生曾指出,文章写不好,并不是由于他写了几个错别字,也不是因为他不懂语法,主要是逻辑思维问题。若逻辑严密合理,文章就会显得浑然天成、圆融丰满。

要想达到说理透彻、论证严密,不仅要积累语言、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还应引导学生建构思维与语言之间的转换图式,学会追问因果,言必有据,调动知识储备努力自圆其说。

教师可依据典范文本,示人门径。引导学生对文本“如何写”进行条分缕析的解剖和研究,熟悉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这三种常用的论证结构模式,并与典型文本相互映照,形成清晰的印象;引导、比较、观察文本是采用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及好处,并反复模仿运用例证法、因果法、对比法、类比法、引申法等尝试论证。在深切体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个性化图式,探寻论证严密的写作门径。

论证能力的关键在于逻辑和想象,这需要长期的培养。教师要注意:一是引导学生大量阅读高质量的相关文本,探寻作者是如何把握结构线索、情感基调、语言风格、文本主旨,熟知文本的内在逻辑演绎,积累一定量的典型文本;二是要链接经验,关注精彩的当代生活,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养成追问因果、联系比较的良好习惯;三是指导学生有思考有发现就及时记录,用关键字归纳主题,并将事件分门别类地保存。积累一定量的素材后,要学会分析过程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提取规律。

这样,融入生活,对照自己的表达习惯,不断吸纳与积累典范的语言,就能逐渐改变学生原有的语言习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力。陌生语言与熟悉语言的链接转换,使学生不断地处于同化、顺应之中,在建构—突破—建构的循环往复中丰富语感,也不断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就会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周密论证,不断提高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志强.评点:建构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图式 [J].语文学习,2016(4).

[2] 代保明. 统整单元文本,历练思维能力[J].语文学习,2016(3).

[3] 张民选,黄华. 自信 自觉 自省[J].教育研究,2016(1).

[4] 朱武兰.问题与改进:阅读教学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J].课程·教材·教法,2016(2).

[5]张达红.语文学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新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5(8).

[6]章熊.语言和思维训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能力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