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2017-10-27袁增智

成才之路 2017年25期
关键词:课堂结构教学理念历史教学

袁增智

摘 要: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文章从列出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突破难点、组织学生讨论,精辟小结、学生练习反馈等方面,研究历史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结构;创新能力;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標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5-0004-01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如何合理地利用课堂显得至关重要。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沿袭“一本课本,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外加一间多媒体教室”的模式,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淡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更无从谈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陈旧的课堂结构已不适应教育的发展要求,历史课堂结构的更新势在必行。本文拟从历史课堂结构更新的角度,研究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列出提纲,指导学生阅读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多以教师的讲述为主。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手段,使教师感觉累,学生感到疲倦,教学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是没有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教师的导应精练简洁,切中要害,在导入新课后可以直接出示阅读提纲,让学生遵循提纲快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基本史实。学生掌握了史实,就为进一步思考和运用提供了载体。提纲的设计既要全面,涵盖整个内容,又要突出重点,轻重有别;既要注重学生的可学性,又要注重指导的科学性;既要让学生学到基本知识,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为了节省时间,教师最好把提纲制作成课件。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强调的是快速阅读课本的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阅读教材之后,对历史事件已有了整体了解,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学生了解的有很多只是历史表象。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问题,透过历史现象,抓住历史本质,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教学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的设置要做到有效性、准确性和层次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回答有时会错得很远,教师不应横加批评,毕竟这是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教师在更正答案的时候,应针对问题找出错误的根源,教给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可以避免以往教师“灌”的弊端,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

三、突破难点,组织学生讨论

每一节课都有难点,之所以称为难点,主要是因为其理论性很强,学生不容易理解,有的甚至是学术界还在争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硬“灌”效果并不好。因此,教师要把表现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教师只起组织、指导作用。突破难点最好的办法是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商讨或辩论中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开阔思路,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把握好这一环节,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找准难点。如果难点不难,学生一看即懂,或经教师稍稍点拨即懂,就会失去讨论的价值,白白浪费时间。其次,事先分好讨论小组,确定组长,由组长收集汇总讨论结果。一般按座位顺序,六人为一组较为合适,具体视情况可大可小。再次,严肃讨论纪律,防止有些学生谈论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适当地巡视,密切观察讨论情况,对违纪学生做出严肃处理,否则讨论就会乱糟糟。这一环节是开放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空间,营造思辨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

四、精辟小结,学生练习反馈

经过上述诸环节后,学生对本节课的基本史实、重点、难点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很容易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现象。为了使学生能够从宏观上驾驭教材,做到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整体与部分有机串联,教师最后进行小结显得至关重要。小结要精辟,忌重复啰唆;要理清线索,忌讲述史实;要重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忌平铺直叙。要通过小结,使学生能做到高屋建瓴,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一节课的好坏,最终要通过学生反馈出来。练习是学生反馈的良好窗口,同时练习也可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可以通过课件演示集体练习,也可以制成小试卷当堂考,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则可让学生课外做。不论怎样,练习时都应注意题目要精选,难度值要适当,训练量要适当。对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解决。

五、结束语

上述诸环节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一个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把握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使得课堂结构更趋合理。新课程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课堂结构的更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课堂教学结构会不断得到优化,历史课堂定会成为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窗口。

参考文献:

[1]肖利萍.浅探在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8).

[2]杨志冲.约取·简教·博见——简约历史课堂的基本特征[J].江苏教育研究,2015(13).

[3]罗静.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结构教学理念历史教学
重建小学低段数学情境教学课堂结构的分析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