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题带动中小学内涵发展的行动研究

2017-10-27马立新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内涵发展

马立新

[摘 要] 以课题带动为抓手,以科学规范的课题管理为保证,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品质。按照“学校工作课题化,课题研究规范化”思路,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把学校工作变成课题来做,把课题研究的过程做扎实,把课题研究作为教育科研的核心,带动学校的教科研氛围,引导校长树立课题研究的意识,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水平,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助推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品质发展。

[关键词] 课题带动;办学品位;内涵发展

教育课题研究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有效的教育课题研究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助推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近年来,修武县一直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积极实施课题带动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学校办学品位的不断提高。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单就2011—2012学年度来说,就有148项课题获市级以上成果奖,其中市级成果125项,省教育学会课题结题12项、省级成果9项,国家级成果2项。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主课题,老师们也都有自己的子课题。但在课题研究工作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1.个别校长教育科研意识淡薄,课题研究存在着“虚化”现象;2.将课题研究独立于实际教学工作之外,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不强、切入点不准;3.课题研究缺乏规范管理,很多课题“有始无终”或“有研究结果而无研究过程”。这些现象无不影响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效果,使课题研究工作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一、提高搞好教科研工作的认识

随着教育的改革进一步深入,教育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与品位日益凸现出重要作用。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已经成为共识。课题研究对学校教育改革、学校管理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课题研究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中小学校长要提高对教育课题研究的认识,准确地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脉搏,做一位教育课题研究的行家里手,把学校工作变成课题来做,以课题带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品质,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继续围绕“营造书香校园”“构筑理想课堂”“师生共写随笔”“优化家校合作”“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等课题,对学校进行课题化管理,整合教科研资源,打造立体的教科研模式,真正用教科研解决教学问题,使广大教师在教科研实践中提升专业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二、提升学校整体教育品质

校本课题研究是学校教育课题研究的重要形式,也是学校教育课题研究的一个有效途径,校本课题研究的范围往往是我们最关注的也是最熟悉的,通过校本课题研究可以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它對提高广大教师的研究水平,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帮助基层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起步、突出重围有着重要的作用。

修武县的一中分校(现更名为修武县实验高中),针对生源不佳的现状开展的“学案导学教育教学法”课题研究;县第二实验中学,针对学生基础薄弱,开展的 “天天成长课”“学生自主达标课堂”“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等校本课题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效果。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以校本课题为切入点,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有效的、有价值的课题研究,真正使课题研究汇聚教育教学智慧,积淀学校文化,促进学校整体教育品质的提升。

三、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发展

教育课题研究是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为保证,否则课题研究将形同虚设,没有意义。

针对前几年修武县的一些课题研究存在着“有申报立项,无实施方案;有开题论证,无系统修订;有零星研讨,无整体规划;有结题报告,无研究成果;有获奖证书,无成果推广”的“过程缺失”现象,提出了“学校工作课题化,课题研究规范化”思路,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有序、有效的研究,特别要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加强课题的中期管理和中期研讨,大力开展了校长观课议课比赛、校长说校、教师成长共同体活动,加强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广,努力使教育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相互促进,形成“实践—总结—完善—推广”的具有特色的教科研发展模式,从而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发展。

目前,课题研究在修武县呈现出“三级”态势。所谓“三级”是依据课题层次而分的。学校教师不搞一人一课题,不搞个人立项,所选择的课题全部都站在学校全局立场上并在市级以上进行立项。学校目前研究的课题都是紧紧围绕县教科所总课题立项的。例如,修武县的第二实验中学、一中分校、第二实验小学等尝试探索对学校进行课题化管理已有7年了,效果非常好。他们的课题研究模式是:学校有总课题,校长担任主持人;学科教师成长共同体承担子课题。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目前研究的课题《“天天成长课”的课程开发研究》《以“共同体”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生命提升》和《学生自主达标课堂的研究》都是在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立项的,子课题有7项;县一中分校目前研究的课题《“学案导学”课堂实验研究》《高中生“短板”绩效的策略探究》是在焦作市教科所立项的,子课题分别有17项。共同体内研究课题为二级课题。在总课题引领下,各共同体立项为子课题,这些子课题围绕着总课题的主导思想,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问题,分学科在共同体组织管理下开展实验;个人课题为三级课题。教师确立适合自己的研究小课题,可一年、两年、三年直接在学校结题,结题后可随时再变换研究主题。在“十一五”期间,第二实验小学开展“简约·实效课堂教学实验研究”第一轮立项课题研究工作。通过研究,有限的校园空间发挥了较好的育人功能,整个校园逐步成为教师舒心工作的场所、学生勤奋学习的乐园。

随着修武县教科所《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的行动研究》课题的实施,《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成长共同体构建实验研究》《学科教师成长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以共同体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生命提升》《共写随笔,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实践研究》等14个子课题的研究也在修武县蓬勃开展起来,带动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修武县教师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总结经验,自觉探索自主发展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学校则把教师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再次放到实践中加以检验,对于那些经过多次检验确认为比较成功的经验,再在全校加以推广。这样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边推广,使得教育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相互促进,初步探索出了具有修武自身特色的自主发展模式(学校确定对改进本校教育教学或促进学校发展的真正的关键问题作为“总课题”,由教师确定与总课题相链接的并与改进自身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真正问题作为“子课题”,进行“上动下也动” “上下联动”“家校联动”的群体研究。学校的总课题在方向上引领着每个老师自己的小课题),最终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研究”的良好科研氛围,“一校一品”“一校一景”悄然成型,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一个学校没有科研就不会有创新,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生命力。课题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发展提高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希望通过课题研究,搭建教师学习和研讨的平台,促进教师逐步从一个普通的“教书匠”成长为一个乐于研究、善于研究的研究者,成为教育的行家、专家和思想家;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每一所学校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使每所学校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都充满活力、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军锋.人文之美背后的科研视角[N].教育时报,2012-7-10.

[2]杨荣波.校本研修课题化 课题研究校本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2):33-35.

责任编辑 周正旺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涵发展
农村薄弱学校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
试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新常态
职教集团的基本功能和内涵发展指标
试论凸显农村初中特色,圆内涵发展之梦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潜能德育视角下中职内涵发展与招生规模问题的对策研究
创建乐美文化,打造武术特色,促进内涵发展
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大数据时代高校转型背景下“MOOR”与传统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应用与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文化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