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10-26张菁
张菁
摘要: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更加强调职业技能的学习,但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同样重要。所以,本篇文章主要结合中职学校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学教学;逆向思维;教学方式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对中职学校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提出的改进措施也非常的有效。其中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成为中职教育中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纵观大部分的中职学校,教学的水平往往不尽如意,尤其是数学教学的质量,这和教师的素质、学生的基础都有着很大的关系。中职学生由于以前数学基础比较差,所以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感到非常的吃力,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甚至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再加上中职学生的竞争意识不强,没有升学压力,所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性不高。同时,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往往总是沿用一套教学方式,缺乏改变和创新,使得数学教学变得非常的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所以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感到疲倦,参与积极性也不高。最重要的,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时,更加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
二、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反向设问,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
在进行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不照本宣科,不搞题海战术,而是将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对方法和技巧的讲解上。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进行反向思维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用一些提前设计的问题,来正反两面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分析分析的过程中,不断的接近知识的实质。这样的一个正向和反向的多样化设问形式,能够打破学生的思维习惯,刺激他们僵化的思维,从而不断的活跃他们的思维。数学教学中的反向设问是破除学生的思维定式,培养他们反向思维的一个敲门砖,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作用。
例如,在学习同底数幂运算法则的相关知识时,在学生按照传统的学习方式,熟悉和掌握了相关的运算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2100运算结果的最后一位数字是什么?这个题目的提问方式和平常不一样,所以学生在拿到这道题后,无从下手,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運用幂的乘方法则来解答问题:指数100能不能拆分成两个数相乘呢?再回想学过的,个位是6的正整数次幂的末位数字是 6,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马上就想到了可以这样转化2100 =24×25=(24)25=1625,所以2100的最后一位数字是6。又比如3200 计算结果的最后一位数字是多少?经过上面一题额练习,学生已经马上就可以写出分析过程:3200=34×50=(34)50=8150,因为个位是 1 的正整数的任何次幂的最后一位都是1,所以很容易算出3200计算结果的最后一位数字是1。中职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多利用问题去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去思考,能够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加的发散,更加的多元化,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会得到明显的锻炼。
(二)逆向思考,提升理解能力
数学概念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很大一部分的比例,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来说非常的重要,但是因为概念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的困难。而且,如果没有将概念理解透彻,对概念存在着模糊,这会使后面的知识学习、解题运算非得非常的费劲。因此,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仅仅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去进行教学,还要在立足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提问,让学生不仅仅是要能够记住概念的内容,还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思考和理解概念,从而深刻的把握概念的关键和内涵。
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时,必须要重视在一次函数y=kx+b中,x的最高次数只能为1,而且k≠ 0。如果只是这样的一带而过,学生很难记住,在做题的过程仍然忘记了这样的限定条件。于是,教师在讲完相关的概念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当a的值是多少时,y=(a-1)x|a| +2 这个函数才是是一次函数?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很快就得出|a|=1 且 a-1≠0,所以a=-1。这个时候,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x的最高次数只能为1,而且k≠ 0”。通过这样的逆向思维训练,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反面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中,会常常碰到这样的一个情况:在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如果从按照常规的办法从正面去求解时,往往会走进一个死胡同,解题思路会出现淤塞,就像配错了钥匙一样,怎样也打不开锁。但是如果反向去思考,会立马豁然开朗。因此,在进行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学习和运用法则和公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反向去思考,提高解题的效率。在对法则和公式进行逆向理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公式的左边和右边进行置换,将原定理和逆定理进行转换,这样就是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的表现。
例如,在这样的一道题中:计算(2x+3y-4z)2-(2x-3y+4z)2的结果。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了运算法则后,都习惯先计算平方,再算减法。但是在这道题中,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就会变得非常的复杂。但是采用逆向公式的话,运算过程就会很简单:(2x+3y-4z)2-(2x-3y+4z)2=(2x+3y-4z)+(2x-3y+4z)][(2x+3y-4z)-(2x-3y+4z)]=4x(6y-8z)=24y-32z。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训练学生用逆向思维去解答问题,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逆向思维的学习兴趣,还能大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三、结语
中职教育尤其特殊性,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将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贯穿到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切实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昭,李文铭.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2016,(01):156-157.
[2]丁丽玲. 浅谈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上),2014,(07):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