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2017-10-26吴卫华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缺血性心电图穴位

吴卫华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0--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狭窄或堵塞,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堵塞,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和缺氧的一种心脏病。据WHO不完全统计,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有1200万人,占全球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是我国城市居民第一位死因[1]。中医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外治疗法之一,能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2016年起我科采用穴位按摩疗法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收治于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的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1997年10月国际心脏病协会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有典型的心绞痛表现和心电图变化;②自愿参加本研究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以穴位按摩。①疗程:穴位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摩时间为10分钟左右,每个疗程为五天,干预时间为两个疗程。②选穴与手法:选穴以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诸穴为主。主穴为膻中、内关、外关、阴郄,气滞血瘀加血海、太冲;痰湿闭阻加中脘、丰隆;心肾阳虚加心俞、肾俞。按摩手法采用按法、揉法、点法。按法,是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按法与揉法可结合使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的作用。点法,是用拇指端点压体表,较按法作用面积小,刺激量大,使用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操作部位酌情用力,它具有活血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③注意事项:穴位按摩时动作均匀柔和,避免用力过大过猛,以患者耐受为度。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辩证选穴。避免在患者紧张,饱食、饥饿等情况下进行。

1.2.2 研究工具与调查方法

客观指标心电图。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当天,入院后十天行心电图检查,观察st段缺血性变化改善情况。st段缺血性变化改善为有效,st段缺血性变化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主观指标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Brief Version,QOL-BREF)。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和精神、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的内容,共26个条目。每个条目最高5分,最低1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高。入院后十天由责任护士发放QOL-BREF,让患者根据自身感受选择最合适的分值,收集生活质量资料,回收率达100%。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应用均数±标准差对样本进行统计学描述,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缺血性变化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

两组患者10天后QOL-BREF结果见表2

3 讨论

1穴位按摩的理论基础冠心病的形成,主要是在胸阳素虚的基础上,感受寒邪,阴寒之邪闭阻胸阳,或饮食不当或思虑过度,伤及于脾,脾运失常,均可导致痰浊内生,阻遏胸阳为病。祖国医学表明,人体穴位与经络脏腑和气血密切相关。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的组织器官四肢百骸,联络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经气的活动调节全身各部的机能,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从而使整个机体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腧穴分别归属于各经脉,经脉又隶属于一定的脏腑,故腧穴一经脉一脏腑,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穴位按摩可以达到沟通内外、联系肢体,运行气血、营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临床用于缺血性心绞痛患者,用较轻的按揉法治疗,可起到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的作用,从而缓解症状。

2穴位按摩对冠心病患者具有明显疗效。研究表明,穴位按摩是以适当的手法刺激特定穴位,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目的,其灵活运用手法,以柔和之力,按摩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调和经脉,疏通气血,达到通利经络,扶助正气,改善胸闷、胸痛症状[2]。表一显示穴位按摩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行心电图检查,提示缺血性压低的st段有不同程度的回升,表示心肌缺血得到改善。冠心病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其治疗效果不仅仅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心血管事件来评价,生活质量改善也是治疗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生活质量已成为评价冠心病临床试验的终点[3]。表2显示两组患者10天后QOL-BREF结果,在生理功能、心理和精神、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穴位按摩不仅起到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患者胸闷胸痛症状,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加强了与患者的交流,增进了与患者的沟通,树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配合运动康复,如“穴位保健操”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焦虑的心理状况[4]。全方面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古敏认为,穴位按摩應早期、长期、多疗程应用,以取得更佳的疗效[2]。

4 小结

穴位按摩法具有操作方法简便,成本低廉,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在护理工作中建议运用按摩手法,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经过临床实践,穴位按摩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胸闷胸痛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的心肌缺血,生活质量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穴位按摩不仅能够体现中医护理特色,还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更有利于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为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孔灵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策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1):1-2.

谷敏.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J].上海护理,2011,11(4):39-40.

Spertus JA,Winder JA,Dewhurst TA, et al.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Am J Cardiol,1994,74(12):1240-1244.

张晓霞,系统的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7):544-546.endprint

猜你喜欢

缺血性心电图穴位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老年人体检心电图异常及相关因素分析
撞树养生不可靠
喝酒之前揉穴位保肝护肝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